当前位置:历史资料网 > 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

达斡尔人的风俗

分类:传统文化 2022-05-19

“达斡尔”是本民族的自称,汉文史书中有达呼尔、达瑚里、打虎尔等不同的音译。清代因新疆的达斡尔族来自索伦部而被称为索伦族,1953年才正式恢复原有的名称。

 17世纪80年代末,清为平定西蒙古准噶尔贵族叛乱,达斡尔族随西征大军从黑龙江布特哈地区进入新疆,被编入索伦营,实行三年为期的轮换驻防制度。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清分两批于春秋两季从东北调遣1000名达斡尔族官兵及其眷属进入新疆,安置于伊犁河北的霍尔果斯驻防。1868年由霍尔果斯迁至塔城地区驻防。

生产方式:达斡尔人以农业为主,兼从事牧猎。

饮食:达斡尔人的饮食以面食为主,牛羊肉和乳制品为副。喜欢吃烤饼、饺子、面条和手抓肉。文化:达斡尔人喜欢摔跤、赛马、赛颈力、拉棍等传统的体育活动。

节日:达斡尔人的节日主要有春节、元宵节、清明、端午和中秋节等。他们的节日曾和汉族相同,但过节的方式略有不同。另外,达斡尔人在每年的正月十六还过抹黑节。

宗教:曾信仰萨满教,部分人信仰喇嘛教。

服饰:达斡尔族男子夏季穿白汗衫,白裤子,自制的布鞋和皮靴;冬季穿长袍,戴礼帽或黑绸瓜皮帽,束腰带,穿皮靴。女子穿旗袍,不束腰带,穿白布袜,绣花鞋,冬季穿棉衣棉裤或皮衣皮裤皮靴。

婚俗:达斡尔实行一夫一妻制,“哈拉”(部族)内禁止通婚。不同辈分的人不能成婚。

房屋建筑:过去达斡尔人多住大马架和草房,现在住进了砖木结构和土木结构的房子,房屋一般为一明两暗,门朝东开,中间为厨房,两侧分别是子女和长辈的住房。

轻轻摇晃你那榆木摇篮,

安详地睡吧,

太阳为你露笑脸,

轻轻摇晃你那柳木摇篮,

安详地睡吧,妈妈守在你身边,……

这是达斡尔人传唱已久的一首摇篮曲。

摇篮达斡尔人的传统育婴工具,颇具民族特色。它象一叶扁舟,半倾斜地悬挂在屋梁下。这种摇篮多用榆木、柳木或李子木板制成,长约0.9米,宽约0.33米,高仅0.15米左右,头部微翘。里面以皮子为衬,外面多饰以花布。使用时将婴儿放在里面,用皮条或布带绑缚即可。摇篮的底部垂饰着许多兽骨、鱼骨等,并钉有一根长长的皮条或绳子。妇女坐在炕上做活时,可将此绳缠在脚趾上,只要脚稍稍一动,摇篮即可轻轻地摇摆,下边的骨头也会随之发出有节奏的撞击声。这声音似悠扬的乐曲,如母亲舒缓的吟唱,伴着婴儿进入甜甜的梦乡。

由于摇篮是斜挂着的,所以婴儿在上面呈现出一种似乎站立的姿态。这样,他可以随时看到正在做活计的母亲,可以看到其它景物,而不至于哭闹。达斡尔族的婚礼

“察恩特宴”与“偷酒杯”按达斡尔族的婚俗,订婚以后,男方要择吉日过礼,即送“察恩特”(彩礼)。察恩特包括猪、酒、糕点等,一般是由未婚夫和其长辈陪礼人送到女方家中。这一天,女方家则要摆设察恩特宴,款待贵客及同家族的人。

在察恩特宴上,未婚夫要向女方父母及其他长辈敬酒、磕头,正式认亲。老人们则赠给未来的姑爷钱、钱搭子等礼物。席筵上双方还要互致传统的祝词。男方陪礼人先道:“贵方的少女我方的郎,千里姻缘系双方。选择这良辰吉日,我们将微薄的察恩特献上。山间的幼松稚柏,今已挺拔健壮,英俊美丽的少男少女,都已长大而且年貌相当。为祝贺两家美好的亲事,我把喜酒斟满举起,光临的众族胞和亲戚,请接受这虔诚的心意”。女方的父亲接过敬酒,回唱道:“为着我们联姻和睦,道远路遥让您饱受辛苦,送来的察恩特项目,请求您代我向族亲们备述……”。优美而有趣的祝词,使喜庆的察恩特宴更加欢乐、热闹。

在达斡尔族的婚礼中,送亲人包括男傧相“花大”,女傧萝相“活多沃”和新娘的弟辈“库吐鲁”。当送亲人陪护着新娘到达男家后,新郎家要对送亲贵客格外加以关照,未进门,便先敬“进门盅”,进屋后又要设“接风酒”,可谓细致入微,唯恐慢怠礼不周,但宴席间“花大”们往往还是故意横桃鼻子竖挑眼,“库吐鲁”们则一边吃喝,一边偷酒杯、筷子、碗碟等藏在身上,借以捉弄姐夫和陪客。因为达斡尔人认为,酒杯是为新郎新娘准备的量粮食的斗,碗碟是盛粮食的箩筐,都是不可缺少的生活用品。因而席后男方发现少了东西,便开始搜查,搜出便罚“偷”酒杯者喝酒一杯,“偷”碗者喝酒一碗,第二天,送亲人准备打马回程时,也伺机“偷”走几个酒杯、碗碟,待新郎带酒追来,才肯归还。

来源:历史资料网

本文地址:https://www.lishiziliao.com/wenhua/867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