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资料网 > 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

赵朴初的曲韵诗情

分类:传统文化 2022-05-19

 赵朴初(左二)、钱昌照观看浙江昆剧团演出并和演员合影。资料图片 

赵朴初先生生前不仅是著名的社会活动家、爱国宗教领袖,还是广有才名的博学之士。他工于诗歌,不仅擅长旧体诗词曲,而且还致力革新,成为新中国成立后散曲创作的第一人;同时,他还醉心昆曲,是见解精深的古典戏曲研究家,他主动与浙江昆曲界结缘,成为昆曲界肝胆相照的知音。赵朴初的曲韵诗情,曲尽而音不绝,值得我们细细品赏。

  以禅入诗,宣扬人间佛教

赵朴初的诗歌创作,尤其是旧体诗词曲,风靡神州,远播海外,为他赢得了极高的声誉。其实,创作诗歌并非是赵朴初的本行,但他自幼喜爱诗歌,尤其是古诗,由爱好而尝试创作,试图用诗歌语言表达内心感受,并以禅入诗。在赵朴初的诗歌中,很多都体现了他“人间佛教”的思想,待人去领悟、去思考、去实践。

“因茶领略闲中味,闭户抄书意兴长。不觉嚏声惊隔室,藿香惠我胜炉香。静对明窗绢素新,未拈诗笔已如神。可能吸尽滇池水,喷洒心珠答有情。”赵朴初的这首小诗,看似闲适,却有深情。说的是云南吸尽滇池之水,以心珠报答滇中人民的友情。如何报恩呢?自然是把普天之下的有情众生都看做是报恩对象,这不正是赵朴初人间佛教思想的体现吗?

赵朴初还写道:“地邻四国皆崇佛,三系并行汉藏南。难得因缘好时节,如来家业要人担。”在这首诗里,赵朴初用凝炼的语言表示,面对机遇与挑战,如来家业要人担。此诗不仅是对云南佛教事业的鞭策,也给中国的佛教界提出了一个大课题:如何将如来家业在中国这片热土上发扬光大?如何将人间佛教思想贯彻到佛教实践中?“佛法云何住?佛法云何护?佛法在世间,应机谐百族。”几句诗词点破了人间佛教就在众生之中。

“生固欣然,死亦无憾”是赵朴初的临终遗言,这不是一般世俗意义上的“把生死置之度外”,也不是一般出世意义上的“了生脱死”,这其实是佛教倡导的“常乐我净”之“乐”。赵朴初认为正因为“无常”才造就了“常”,“花落还开”,“水流不断”,这才是涅槃境界“常乐我净”之“常”。

砥砺创新,成就新中国散曲创作第一人

赵朴初喜欢诗歌创作,并在学古的基础上渐想创新,为中国的诗歌发展做一个探索者——这成了他内心的夙愿。他认识到诗歌创作要力求内容与形式的统一,要使创作能让群众接受,让他们喜闻乐见,于是他就努力去做了。通过实践,他发现采用传统的旧体诗歌形式——五七言诗、长短句词、南北曲(散曲、小曲),也能表达心中的感情,也能让读者喜爱,“旧瓶装新酒”完全行得通。于是,他便努力写出了一首首旧体诗词曲,以旧形式表现新思想,在读者中引起了热烈的反响。

其中最为人们(包括学者和诗歌创作者)所激赏甚而拍案称绝的,是以《某公三哭》为代表的一组讽刺诗(包括《依样葫芦克里姆林宫留魂曲》、《反听曲》、《故宫惊梦江青取经》等),这当中,《某公三哭》是典型代表作。赵朴初有意选择了他所擅长的雅俗共赏的散曲形式,以“某公”自唱(哭)方式,极度嘲讽了“某公”及其同类反华干将。全曲文字鲜活逼真,人物跃然纸上,活脱脱地展示了“某公”见不得人的恶行恶状,令人读之,禁不住三呼奇绝,曲的形式在这里得到了尽情尽兴的发挥。赵朴初对散曲形式及其语言的娴熟驾驭,于此可谓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

毫无疑问,赵朴初的旧体诗词曲创作实践及其理论认识,为中国的诗歌建设和发展作出了不容忽视的贡献,但他自谦地称自己只是漫漫长途上的一位“求索者”。

与昆曲的不解之缘

赵朴初一生于艺术诸门类,兴趣甚广,但是他最喜爱的唯有书法和昆曲。书法自不必说,赵朴初一生醉心昆曲,他不仅看南昆的传字辈和俞振飞的戏,也看北昆韩世昌、白云生、侯玉山和马祥麟的戏,并和徐凌云、赵景深等名票极熟。周恩来在上个世纪40年代就知道赵朴初和昆曲界的交往,所以,1956年,浙江昆剧团新整理的《十五贯》演出成功后,周总理特别交待浙江昆剧团的周传瑛:“以后你们有新戏,在北京有两位爱好者一定要去请教,一位是王昆仑,一位是赵朴初。”

1962年,浙江昆剧团在上海丽都戏院演出汪世瑜主演的新戏《西园记》,赵朴初和阳翰笙等看后专门约剧团演职员叙谈。赵朴初对周传瑛说:“你培养出一个学生(汪世瑜)是不够的,至少要有3个,可以在轮换上演中展开竞赛,好的还要好,后面的也要赶上来。我不知道昆曲是否像京剧那样有各家各派?如果展开竞赛,后来居上,风格流派就会出来!”这番话非常中肯,也说中了要害。

1998年春节,赵朴初给浙江昆剧团来信提出:为了帮助浙昆培育新人,要在经济上给一点资助。浙江昆剧团联名致函,婉言谢绝。但赵朴初还是先后两次汇款各一万元,并且写了一封很恳切的信:“……我的工资和内人陈邦织同志的离休金已足够我们的生活所需。虽然是杯水车薪,但是为振兴昆曲尽一点绵力,是我们的心意,请不要拒绝。”

赵朴初有感于浙江昆剧团自85岁高龄的张娴以下的几代老演员所作的贡献,特地亲笔书写了12份荣誉证书,分赠张娴、钱法成等一批老同志,以及几位有突出贡献的演职人员。

浙江有关同志建议成立以赵朴初命名的浙江振兴昆剧基金会。赵朴初听说后立即写信坚决拒绝以他的名义成立基金会,他提出:“我不挂名,可以更有理由支持你们!”

赵朴初以一颗热爱昆曲的心,感染了浙江昆剧团,成为该团肝胆相照的知音。

来源:历史资料网

本文地址:https://www.lishiziliao.com/wenhua/717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