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资料网 > 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

元代杰出地图学家清濬法师

分类:传统文化 2022-05-19

1910年,日本学者小川琢治发表了关于深藏于日本西本愿寺,原为数百年前在朝鲜绘制的一幅稀罕的世界地图——《混一疆理历代国都之图》使人惊异的研究报告[1]。这是一幅1402年由朝鲜艺文春秋馆学士权近和左政宰何仑的舍人李荟将元代中国李泽民的《声教广被图》和释清濬的《混一疆理图》“合为一图”[2]而成的大型地图。传至日本的是它的复本。二十年后,日本学者青山定雄多次发表文章,向学术界介绍这幅精确的世界地图[3]。1946年,德国学者福克斯博士也高度评价了这幅地图及其底本,认为这类地图是元代地图的最佳代表作,大大超过欧洲和阿拉伯所有同时代的世界地图[4]。1959年英国学者李约瑟博士又说:“把朝鲜的这幅世界地图拿出来和玉尔所复制,目的同样是想把亚洲和欧洲都表现出来的那幅离奇的西班牙的世界地图作比较,我们也许能更好地看出元代制图学家大大超过了同时代的西方制图学家的程度。……我们只要把中国和西方制图学家用这些资料所获得的成果比较一下,就可以明白地看出,中国制图学家显然是优胜者。”[5]权近在记述此图的跋语中说:“约而图之于数尺之幅,其致详难矣,故为图者率皆率略。惟吴门李泽民《声教广被图》颇为详备,而历代帝王国都沿革,则天台僧清濬《混一疆理图》备载焉。建文四年夏,左政丞上洛金公[6]、右政丞丹阳李公,燮理之暇,参究是图,命检详李荟,更加详校,合为一图。”[7]国外科技史家们意识到了清濬、李泽民等大大超过了同时代的西方制图学家,但对他们的详情,人们不甚了了。唯李约瑟略有所知:“前面已经提到的另外两位地理学家李泽民和僧清濬,则和比他们早二百年的伊德里西一样,是专门绘制世界各国地图的。”[8]仅此而已。更使人困惑的却是朝鲜的这幅世界地图没有采用网格座标,似乎可以推想,这是因为它的蓝图本身就没有这种座标体系。而采用原始方法是难以设想能把一幅从亚洲到欧洲的跨洲大地图绘制得如此准确的。因此李约瑟一方面和他人一样地高度评价了地图原作者的成就:“继朱思本之后又出现了两位和他不相上下的地理学家李泽民和僧清濬。”[9]把他们和东方制图学史上的里程碑朱思本相提并论,一方面又断然推测:“朝鲜的这幅世界地图是以朱思本的地图作为蓝本的。”[10]这样解释后,清濬等取得高度成就的原因似乎就可找到了。但当我们把这幅世界地图和直接沿袭朱思本的《广舆图》比较一下的话,就会清楚地发现,无论是大陆、海洋、湖泊、沙漠的形状、轮廓,长城、江河、山脉的纵横走向,还是城镇位置等都相异甚多。然而,更重要的还在于这样一个事实。尽管朱思本竭十年之力完成的《舆地图》因失佚而无法看到,但他保存至今的《舆地图序》却说得明明白白:“若夫涨海之东南,沙漠之西北,诸蕃异域,虽朝贡时至,而辽绝罕稽。言之者既不能详,详者又未必可信。故用阙如。”[11]诸蕃异域,既用阙如,可见朱思本所绘制的只是一幅详尽的中国地图,至多,也只是附带了少许中国外围地区的地图。二百二十年后,明朝罗洪先为其增补了朝鲜、朔漠、安南、西域等处的地形图,就证明了这一点。而合并李泽民、释清濬二图而成的那幅世界地图“其中一共有将近100个欧洲地名和35个非洲地名,非洲的形状很正确地画成三角形,而且三角形的尖端所指的方向也是正确的。图中非洲北部的撒哈拉,与许多中国地图上的戈壁沙漠一样,画成黑色。在亚历山大里亚所在的位置上绘上了一个塔状物,以代表亚历山大里亚伪著名灯塔。地中海的轮廓画得很好……德、法等国的国名均用音译,而且还译上了亚速尔群岛。”[12]这么丰富的欧洲地理知识和准确的描绘怎么可能是以朱思本的地图作为蓝本的呢?且合并的地图,海及咸水湖着绿色,河川及淡水湖着蓝色……是一幅彩色地图。而《舆地图》,即使是精于此道的罗洪先也从未说过它是一幅彩色地图。清濬出生时,朱思本尚在世,清濬等吸取前人及朱思本的研究成果是极为可能的,也是十分必要的。但显然,清濬等的制图工作已远远突破了朱思本等人的局限。那么,清濬和李泽民的高度成就难道是凭原始的作图学而获得的吗?笔者在对古代中国的定量制图学作了多年探索后,从明代著作《水东日记》中发现了与此有关的重要史料。《水东日记》是明代官至吏部侍郎兼文史学家叶盛所作。叶盛生于明永乐十八年(1410),卒于明成化十年(1474),江苏昆山人。《水东日记》主要记载明朝初期的典章制度,也间及一些耳闻目睹的掌故,书成于叶盛晚年。该书第十七卷中记述了他见到的清濬所绘另一幅地图——《广舆疆理图》。他写道:“予近见《广舆疆理》一图,其方周尺仅二尺许,东自黑龙江、西海祠,南自雷、廉、特磨道站至夕滩、通西,皆界为方格。大约南北九十余格,东西差少。”在此图的背后,还有嘉禾人严节的跋。叶盛也全部抄录了下来:“此图乃元至正庚子天台僧清濬所画,中界方格,限地百里,大率广袤万余。其间省、路、府、州,别以朱墨。仍书名山大川水陆限界。予喜其详备,但与今制颇异。暇日因摹一本,悉更正之。黄圈为京,朱圈为藩,朱竖为府,朱点为州,繁不尽列。若海岛沙漠,道里辽绝,莫可稽考者,略叙其概焉。时景泰壬申(1452)正月,嘉禾严节贯中谨识。”跋后,严节又添小字:“群邑间有旧名者,既不尽列,不复改也。”[13]这幅地图制作于公元1360年(元至正庚子)。“中界为格”,是一幅以矩形网格为座标的按比率绘制的地图。《水东日记》中的这一段使清濬从历史及误解的云雾里显露出来,揭开了他何以能绘制出具有当时世界先进水平的地图的奥秘。原来他早已采用了当时东方最科学的相似墨卡托投影及建立直角座标网的先进的绘图理论和技术。李荟等合并的那一幅《混一疆理历代国都之图》没有座标网,并不能说明清濬的图上也没有。看来,是由于清、李二人的底图上山川地域的相对位置不完全一致,在合并时,如沿用网格,会无法统一,故索性舍弃了座标网。“限地百里”,即一方格折地百里。“其方周尺仅二尺许”。明代行于江南的裁尺,每尺等于今制34.1厘米。此地图边长约80厘米,比《禹迹图》的每方边长1.09厘米缩短一些,因而实地与地图的比差增大。这是我国已知的采用座标网的地图中地与图比值最大的一幅。差之毫厘,失之千里,就更要求测算的精确和绘制技术的成熟。严节说清濬的《广舆疆理图》“其间省、路、州、府,别以朱墨”。唐朝贾耽所绘《海内华夷图》,首次使“古郡国题以墨,今州县题以朱,今古殊文。”[14]但后不见来者,除《禹迹图》的原稿可辨今古地名朱墨殊文外[15],从贾耽到清濬,中间七百年,尚不见有人使用此法。而清濬制图则别以朱墨,当是此法的复兴。这种用不同颜色标注古今地名的方法在今天已成为一种普遍沿用的重要方法。严节说清濬图“与今制颇异,暇日因摹一本,悉更正之。黄圈为京,朱圈为藩,朱竖为府,朱点为州,具繁而不尽列。”可见,清濬的地图不仅是一幅历史地图,而且主要是一幅政区地图。这种将历史沿革与政区设置相结合的地图并不相同于同代的朱思本,而是与前代的《禹迹图》渊脉相承。但《广舆疆理图》并非脱摹于《禹迹图》,《禹迹图》东至四明山、天台山东,西未至葱岭,南括琼崖并岛南大洋,北仅及故丰北的黄河河套外沿,其图幅竖不及横,竖界73格,横界70格。而《广舆疆理图》则横不及竖,南北90余格,东西差少,恰与《禹迹图》相反,且实地与图的比差大,因而括地虽从东仅始于辽阳省的黑龙江、西海祠一线,从南仅起于雷州、廉州二路及安南边境的特磨道站,但按地图的比例计算,当是北远过黄河,直至今苏联境内雅库茨克一线,西越天山、印度、巴基斯坦,可至阿富汗境。“广袤万余”,与跋文相符。所收之域,决非《禹迹图》可望。且武林人王逵在清濬的这幅地图后面赞叹道:“夷夏都归掌握中”[16],也证实了这是一幅以“夏”为主,旁及诸“夷”,包罗广阔,也正象清濬本人所说的“万里山川咫尺中”[17]的地图了。《水东日记》中的这段史料,不仅揭示了清濬取得高度成就的根本原因,而且,这段史料还揭示了清濬是在欧洲制图学传入之前的中国历史上仅有的四位已掌握了直角座标体系并用以绘制了地图的地图学家之一[18]!依靠对大地和地图确立矩形网格座标来绘制地图一向被看作是中国古代的定量地图制图学的传统和对古代世界科学事业所作出的一种贡献。但直到1583年意大利天主教士把以经纬网作座标的地图输入中国时为止,过去所能发现有文字记载或有实物传世,证明的确采用矩形网格座标的中国制图学家有三位:一、1136年刻石的《禹迹图》的失名作者[19];二、12731333年在世,绘成《舆地图》的朱思本[20];三、1504-1564年在世,增补《舆地图》为《广舆图》的罗洪先。历史学家常常为中国的定量制图学家的寥若晨星而扼腕叹息,如今,随着史料的发现,清濬法师在制图学上的成就终于从历史的迷雾中显露出来。元代东西方交通发达,使清濬得以具有非常广博的东西方地理知识。在他之前和略长于他的赡思绘撰的《西国图经》、朱思本翻译的梵字图书等,都有可能为他所利用。人明后,清濬就职僧录司时,屡屡前来的“番僧”、“瑜伽僧”、“天竺僧”络绎不绝。明太祖也鼓励和支持僧人的远游。洪武二十年,就曾指示在西部蛮地每三十里造一自耕自养的小庵,既教化当地人,又便利往来旅者[21]。况且清濬交游广泛,从亲王大臣到翰林学士,常相访往,四方人士亦常“云屯水汇”般慕名而来。清濬生时就名世,可惜如今所能找到有关资料甚少。除明代文琇撰《增集续传灯录》卷五收有传记一篇外,《金陵梵刹志》、《万历黄岩志》、《列朝诗集》中也有关于他的零星资料,《列朝诗集》还收录有清濬的几首诗。清濬字天渊,别号随庵,1328年(元泰定五年)出生于浙江台州路黄岩县(今浙江省黄岩县),父亲李益,母应氏。清濬“幼学乡校,颖悟特异,然不甘处俗,年十三依妙明出家”[22]。次年受具,从此随侍妙明“坐究行参”多年,阅《楞严》、《圆觉》、《楞伽》、《维摩》等经,皆深究义趣,了然于心。中年以后,清濬回到四明一带,在今宁波东逗留五年后,“爱东湖青山境致清绝,往挂锡焉。”[23]1368年,明王朝建立,朱元璋登极称帝,定都南京。是年,清濬被当地郡守邀请出世住持万寿寺。1371年,元朝残余势力基本肃清,大规模的战争结束,为慰祭无数在战争中丧生的人和在国内制造和平气息等多种原因,明太祖在首都的蒋山(今钟山)亲设普度大会,召全国“有道沙门十人”,清濬即居其一。“十五年,肇开僧录司,召师职左觉义。”[24]僧录司是掌管全国对内对外僧教事务的最高机构。洪武十四年,明太祖的《授清濬左觉义》敕谕中有“今命尔僧清濬为僧录司左觉义”[25]之句。洪武十九年(1368),清濬受命任灵谷寺住持,明太祖亲制《山居诗十二首赐灵谷寺左觉义清濬》。洪武二十五年(1392)五月三十日入灭,享年六十五。清濬为什么如此注重地图绘制呢?他自题《广舆疆理图》的七律一首的最后二句说:“当时汉帝曾披此,邓禹因之立大功。”[27]邓禹,汉光武帝时人,为汉帝策划,领兵南征北战,平定了天下。诗中他流露了愿为国家效力的愿望。清濬距今近六百年了,但后人是不会忘记他对科学事业所作出的贡献的。注:[1]〔日〕小川琢治《近世西洋交通以前的支那地图学的成就》,载《journalofthetokyo geographica1society》。[2]、[7]、〔朝〕权近《混一疆理历代国都之图·跋》。[3]〔日〕青山定雄《古地志地图等之调查》,载《tokyojourna1oforientalstudies》,1953年,第5期;《关于元代之地图学》,载上刊1938年第8期。[4]〔德〕w·fuchs《the‘mongolatlas’ofchinabychussu一pe$n,and the‘kuangyiithu’》;《monumentaserica,monographviii》。[5]、[8]、[9]、[10]、[12]〔英〕josephneedham《scienceandcivilisationinchina》vo1.Ⅲ.(有中译本)。[11]〔元〕朱思本《贞一斋诗文稿。舆地图序》。[13]、[16]、[17]、[27]、〔明〕叶盛《水东日记》第十七卷。[14]《旧唐书·贾耽传》[15]、石刻《禹迹图》有文:“禹贡山川名,古今州郡名,古今山水地名。”[18]对公元1000年前的中国地图学家如张衡、裴矩、裴秀曾依矩形网座标体系绘制地图的猜测皆不能成立。参阅钱建《对李约瑟质疑》等文。[19]曹婉如《论沈括在地图学方面的贡献》考证《禹迹图》为沈括制。[20]卒年有异说。今从金应春、丘富科《中国地图史语》。[21]、[25]、[26]、〔明〕葛寅亮《金陵梵刹志》卷一。[22]〔明〕文琇《增集续传灯录》卷五,《续藏经》乙十五,第五册,四三二页。[23]青山在浙江绍兴城东七里,山中有东湖。[24]书同[22],核《明实录》,知肇开僧录司实为明洪武十四年(1381)辛酉。

来源:历史资料网

本文地址:https://www.lishiziliao.com/wenhua/598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