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资料网 > 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

资国寺

分类:传统文化 2022-05-19

资国寺山门

资国寺,建于唐咸通元年(860),为唐冠庄庞叶兄弟所建,鼎兴于宋代,明朝中兴。在一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波澜起伏,兴圮交替。资国寺位于福鼎县东南部,距县城5公里的资国村莲峰山上。是福鼎佛教曹洞派始祖发源地。该寺依山傍海,山水秀丽,景色宜人。峰顶一片平地,四周峦山环拱、林壑幽静,逢董江朔望涨潮,浮现水面,壮如莲花;当东方黎明泛白,远眺莲花峰上,酷似一朵浴水而出、蓓蕾初开、婷婷玉立于江波之上的碧莲。月朗风清之夜,仿佛可见瞻宫,向有“莲花曙月”的雅称,为福鼎近郊一大旅游景观,也是福建省首批对外开放的重点寺院之一。现古建筑群,雄伟壮观,工艺精湛,木构大雄宝殿、法堂均为明代建筑物;祖师殿、伽蓝殿为1753年重修。

资国寺

天王殿

相传宋代全盛时期有九井十三墩;现存有唐井、宋泉、石器、法堂基石,明代的梁、栋、柱以及千年铁树(1985年开始开花,每年花期达6个月)。明桂树、清柏树等。现殿宇堂皇、齐全,环境幽静,市内公交车直达寺门、游客、香客朝山进香、赏花悦目,络驿不绝。

沿山门拾级而入,即可一睹千年古刹风采。资国寺总平面布局分为五大平台,由低至高,占地160余亩,取自唐代传统建筑风格,顺应地势,有机相连,中轴线建筑层叠而上,上下落差达35米,气势雄伟。其中,山门分为前后两进,后山门为民国28年重建,保留了民国年代的建筑风格。前后山门之间,是放生池、盆景园、滴水观音等人文景观,88座佛塔环绕池旁,与水天交相映衬。迎面是正在修建的大雄宝殿,大雄宝殿西侧为综合弘法大楼,东侧为伽蓝殿、弥陀村、云水堂和正在修建的五观堂,后侧则是典藏佛门经典及法宝的法堂,法堂后面,则是尚待重修的万塔楼和普门观音塔。

资国寺历来高僧大德辈出,也与十方名人高僧结下了不解之缘。清代宰相孙将鸣为寺题咏“浮生若梦谁非寄,到处能安即是家”;清末著名高僧谛闲大师,住锡寺内设学讲经,首举资国寺办学之开端;近代高僧园瑛老法师为寺题写“无法向人说,将心与汝安”;当代书法名家刘炳森欣然为山门题词“庄严国土,立乐有情”;清末福钦和尚徒孙博忠老人当山住持,戒行精严,道风大振,时人赠匾曰“法门领袖”,深得各方敬仰;1946年,住持圣训长老致力于兴教育才,开设闽东佛学苑、佛国书画院,设立“圣训佛学教育基金会”,现任当家主持贤志相继事主后,卓树道风,振兴寺宇,树立“文、教、净、慈、禅”五大弘法理念,创办促进信众入门的佛教内刊《音声海》,传播佛教文化。 

“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发扬佛教优良传统,体现时代精神,资国寺的僧众们,正以佛教特有的奉献精神默默地做着入世的事业,为佛教的发展和社会的祥和安定,贡献着一份特殊的力量。

大悲楼

资国寺

资国寺

近年来,该寺已逐渐发展成为集朝圣、观光、旅游为一体,以明清宫殿和唐宋丛林建筑为主、江南园林建筑为辅的园林式寺院。目前,总山门、放生池、伽蓝殿、佛学院教学楼、客堂、塔院等工程已竣工。寺中的“莲峰山福寿园”别具特色,内有大型石雕经幢、各式碑塔、廊亭、名家题字、太湖石假山、汉白玉莲花喷池等,形成浓郁的文化艺术氛围。

随着佛教文化的发展,资国寺的规模不断扩大,征地后总面积达8.67公顷,在不久的将来要将资国寺建设成为朝圣、观光、旅游为一体,以佛教文化为内容,以唐、宋建筑风格为主体的园林式寺院,再现莲峰妙境。历代文人墨客来此聚会、讲学、揽胜者,留有许多题咏,如清宰相孙锵鸣的状元王寿彭的“清香满室佛入定,明月出海天为高”,近代高僧圆瑛法师的“无法向人说,将心与汝安”等,加之当地畲族居民的风情民俗,更使这座千年古刹增添光彩。

来源:历史资料网

本文地址:https://www.lishiziliao.com/wenhua/552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