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资料网 > 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

贺兰山佛音胜境——广宗寺

分类:传统文化 2022-05-19

 广宗寺内黄庙。记者张荣摄

车子向西穿过贺兰山,便进入了阿拉善。正是黄昏时,平坦的公路附在广阔的戈壁上,车子一路向北,东边贺兰山相依偎,西边一望无际。日光渐渐在车子的行进中散开,晕成了红色,所谓“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便是此景吧。辽阔、平坦、广袤、无际……便是此般?向阿拉善巴彦浩特行进的路途中,有一岔路指示为广宗寺,便是我们出行的目的地之一。翌日,行车去往广宗寺,当地人称其为南寺,大抵是因为其位于巴彦浩特之南,所以得此名称。巴彦浩特之北有福音寺,被称为北寺。广宗寺,蒙语称为“沙经巴德如拉格其苏木”,藏语称作“噶丹吉林”,始建于1756年,1760年乾隆帝赐名“广宗寺”,其鼎盛时庙宇、僧舍达2859间,僧侣达1500多人。可惜,就如全国的历史建筑一般,文革时亦难逃脱厄运,大部分建筑被毁于一旦。现在我们所见到的庙宇建筑,大都是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复建而成。虽多为新物,但有历史的荫庇,行进其中,仍是山势巍峨,庙宇宏伟,佛音萦绕。而与广宗寺的兴建、名扬有直接关系的人物,便是历史上著名的六世达赖——仓央嘉措。当年,西藏地区的权巨第巴·桑结嘉措对五世达赖圆寂之事秘不发丧,且在之后公布消息时即宣布仓央嘉措为转世灵童,引起很多人不满,也使清廷疑忌,后权力斗争拉藏汗杀死第巴·桑结嘉措,另立达赖。应清廷要求,仓央嘉措押送北京。至青海湖畔,仓央嘉措便消失了,成为历史上的悬案。之后流传着各种扑朔迷离、真伪难辨的传说,不下二三十种之多。其中之一便是仓央嘉措在青海逃遁,四处云游,到达阿拉善,并且最后在阿拉善圆寂。所以,在阿拉善流传着许多关于仓央嘉措的传说故事,尤其是有关广宗寺的。如,一入山的金刚口,便和六世达赖有关。传说其为寻吉祥处建寺,一日来到此地,正烦恼该走向何方,忽有两人迎面走来,相互问候后,仓央嘉措问其名,一为沙格达尔,一为达木丁。听罢,顿生疑惑,此名竟和护法神名相同,一个为金刚手,另一为马首金刚。仓央嘉措瞬间顿悟,然两位来者已不见踪影。仓央嘉措明了此地必是殊胜吉祥之地。随向里行,将其处选为建寺之地。由其弟子阿旺多尔济遵照其愿所建。过金刚口,进南寺近1公里的山路两侧石崖和岩石上,有诸多石刻、彩绘佛像以及大量的经文,是内蒙古地区规模最大的宗教摩崖石刻和岩画群,栩栩如生,如入圣境。顺路前行便到了卫拉特行营,为人们休息、餐饮处。再前行而上便是庙宇群,红庙、黄庙、藏经塔、多吉帕姆庙、大经堂楼、毡帽山庙、塔日布珠格召等等逐个展现眼前。红庙是因其外部颜色而得名,实学名为赞康殿。黄庙为南寺现存最大的寺庙建筑,又名黄楼,似汉传佛寺的大雄宝殿,因供奉六世达赖舍利而闻名。而在早前,广宗寺里一直有保存仓央嘉措的肉身宝塔,亦为其灵塔,自其1746年圆寂后,一直藏于佛海坛城塔,直到“文革”之前。文革浩劫,塔毁,当时一位喇嘛将法体收敛焚化,悄悄将舍利保存。至广宗寺复建,这位喇嘛将舍利交付庙宇,人们称其为桑吉老人,现居于山上悬空寺(即塔日布珠格召,依山而建的庙宇,藏语为解脱之召庙,由于其建在半山腰,所以又称作悬空寺)。大经堂为南寺僧侣举行法事活动的主要场所,且建筑内的绘画装饰都是由本寺僧人自己完成。毡帽山,其形似帽子,且宗教历史文化悠久。据记载,唐朝时十六罗汉曾到过此处,并且在此处进行夏安居,现今能看到的山洞,据说就是十六罗汉夏安居的场地。每年的农历六月三日,广宗寺的喇嘛要攀到巴彦笋布日峰上,那里有阿拉善最大的敖包——巴彦笋布尔敖包,进行祭拜神灵。广宗寺旅游区之美,是为佛音胜境外,还是自然保护区。朝拜广宗寺时,亦可欣赏贺兰山的自然风光。据史书载,贺兰山,树木青白,望如驳马,北人呼驳马为贺兰,故以此名驳马,就是杂色马。其处雪岭子、阴阳界、牦牛塘、巴彦笋布尔敖包、冰沟、还愿石、三剑映月、神牛恋主、神僧吟、五色池、降魔崖、神泉等等,都是绝有韵味的好风景。这里的每一处风景都有一个吸引人的故事,如果你行的仓促,恐怕就错失了好的风景,且失去了听一段故事的惊喜。形似蛇形的蛇崖,其形之巨大,山顶为其蛇头,山脊为其蛇身,似蛇爬行,让人看来,不禁感慨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蛇崖也有一段传说故事,在此不在细诉,如果有旅行之意,就不妨到广宗寺来,听听这里移步异境的传说故事。在这里留下许多传说故事的仓央嘉措,其在传说之前,如“迷失菩提”,从其留下的首首情诗,极近纵肆情欲;而在传说之后,隐没了其六世达赖的头衔,一改以往性情,成为了一位伟大的弘道者。

来源:历史资料网

本文地址:https://www.lishiziliao.com/wenhua/538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