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资料网 > 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

萨迦寺:“灰白色”寺庙的历史流转

分类:传统文化 2022-05-19

有“第二敦煌”之称的萨迦寺

萨迦,在西藏历史上一直是一个不可忽略的地名。元王朝时期,西藏正式并入中国版图,萨迦五祖之一的八思巴因深得元朝统治者信任,而在萨迦建立地方政权,掌管全藏。萨迦寺是藏传佛教萨迦派的祖寺,寺中藏有《贝叶经》、《布德甲龙马》和《大藏经》,还有元代坛城壁画、古瓷器等价值连城的文物,因此又被称为“第二敦煌”。

南寺北寺一河之隔

如果没有提前做功课,来到萨迦,你一定会疑惑眼前的建筑到底哪个才是萨迦寺。因为,一下车你便会被对面山上金碧辉煌、层层叠叠的宏伟寺庙所吸引,而在你身边却又矗立着一座灰白色建筑。

我们参观的就是近在咫尺的这座灰白色寺庙,那对面的寺庙又是什么?在萨迦寺生活了整整10年的僧人旦增塔庆微笑着将这个疑惑解释清楚——“两边的都是萨迦寺,河对岸的是萨迦北寺,我们现在所在的地方是萨迦南寺。”

“你们知道‘萨迦’在藏语里是什么意思吗?”旦增塔庆用手指指寺庙外墙灰白色的土墙介绍道,“就是‘灰白土’的意思。萨迦寺就是用象征文殊菩萨的红色和象征观音菩萨的白色,还有象征金刚手菩萨的青色来涂抹墙壁的。ok,这也是萨迦派被称为‘花教’的原因。”旦增塔庆像个专业导游似的,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介绍着萨迦寺的由来,其间不时夹进几个英文单词,他笑称自己“汉语是跟电视学的,英语是跟平板电脑学的”。

萨迦寺最早建造的是河对岸的北寺,是由吐蕃贵族昆氏家族的后裔昆·贡却杰布于公元1073年修建的,最初的规模并不像现在这么大,结构非常简陋。后来又经历代萨迦法王在山坡上下不断扩建,加盖金顶,增加了许多建筑物,从而形成如此逶迤重叠、规模宏大的建筑群。旦增塔庆介绍说:“然而正是由于依山而建的北寺规模过于宏大,布局又过于分散,所以实用价值并不高。北寺被破坏后,即便重新修建起来,僧人们也逐渐搬到布局紧凑、房屋高大、生活便利的南寺来了。而后世的人们所称的萨迦寺通常也就指代萨迦南寺了。”

绝世珍宝精美绝伦

在西藏历史上,萨迦派对藏族文化发展起过非常重要的作用。当时的一些高僧在文学和史学方面都有不少的译著和作品流传下来,如萨班的《萨迦格言》、八思巴的《彰所知论》等等。而八思巴在这里奉忽必烈之命创制的蒙古新字,更是在中国文字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除了这些文化方面的专著贡献,萨迦寺还保留了很多见证当时西藏地方和中央政府关系的历史文物,其中最引人关注的莫过于画于元代的七十二坛城等上万平方米的古老壁画。难怪这里会被誉为“第二敦煌”。

旦增塔庆还着重介绍了主殿里的一项世界之最。“这座释迦牟尼主供佛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一体铸造佛,除了四肢有接缝之外,9米高的佛身没有任何焊接的痕迹。”制作佛像所用的材料也令人咋舌,据说是用金银、珊瑚、海螺等18种珍宝混合制作而成。

慧海经山震撼人心

在萨迦寺主殿的角落里,挂着一个写有“慧海经山收费10元”的牌子,旁边负责收费的僧人介绍说这后面是萨迦寺的经书墙,满满一墙全是经书。

交过钱,弯腰低头穿过一个短短的通道,再抬起头时,早已惊讶得只知道张着嘴瞪着眼“哇”个不停了。果然,满满一墙全是经书!称为“慧海经山”绝对名副其实。在近10米高、60米长的墙壁上,一格一格堆着的都是各个时期的经书。感叹过后,所有人都围着旦增塔庆问个不停,这个只有25岁的小僧人始终面带微笑,和颜悦色地介绍着:“这面经书墙一共收集有84000多卷的经书,从萨迦寺建寺以来就在这里,还从来没有人整理过。”

据说在900多年前,萨迦寺初建时存放的经书还要更多,现在留存下来的不过是当时的三分之一。“慧海经山”里光线很昏暗,走在里面,仰望着满墙的经书,真有种进入时光隧道的错觉,仿佛一瞬间就退回到萨迦寺最鼎盛的辉煌时期。

萨迦寺主殿气势雄伟,环绕着主殿有一圈转经道。在安静的午后,风吹动主殿屋檐下悬挂的铜铃,发出清脆的声音,为这个历史悠久的寺庙在庄严肃穆中平添了几分轻松俏皮。一群群鸽子在寺庙的建筑上飞飞停停,或许它们就是这样世世代代陪伴着萨迦寺在辉煌与没落的历史中一年年流转。

来源:历史资料网

本文地址:https://www.lishiziliao.com/wenhua/535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