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资料网 > 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

塔尔寺

分类:传统文化 2022-05-19
塔尔寺座落在青海省湟中县鲁沙尔镇,距省会西宁市五十华里,是我国藏语系佛教格鲁(意为“善规”)派(亦称黄教)的六大寺院之一,创建于明初,迄今已有四百余年的历史。寺址原是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大师的诞生地。塔尔寺以宗喀巴大师纪念塔——菩提塔殿(俗称金瓦殿)为中心,殿堂栉比,宝塔林立,整个建筑面积达六百余亩,其气魄之雄伟,历史之悠久,艺术之精湛,及寺内收藏佛教法物之丰富,在我国西北地区藏语系佛教寺院中应是首屈一指的。塔尔寺僧众以研修显密经教为主,兼学医明工巧、历数天文,并从事刻版印经、刺绣、剪堆及塑绘佛像等技艺。其中酥油花、剪堆、壁画三者,是塔尔寺独特的艺术传统,向为美术界所称道。新中国成立后,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和民族政策给塔尔寺带来了新的气象。早在解放初期,青海省人民政府就曾拨款为菩提宝塔殿重新鎏金。一九五七年,人民政府又拨巨款维修大经堂和整饰菩提宝塔殿周围的环境。一九六一年三月四日,塔尔寺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文革”初期,塔尔寺的部分经卷、匾额等受到破坏,后经有关部门的保护,使寺塔经像法物得以保存。最近几年来人民政府重申了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寺庙由僧侣自己管理。他们除了钻研佛学、致力修持外,还根据身体条件和技艺特长,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和工作,如从事印经、绘画、缝纫、行医、制作酥油花、进行音乐演奏、舞神等,也有务农的。塔尔寺以其在我国佛教史上的重要地位,庄严雄伟的寺塔建筑,丰富多彩的佛教艺术珍品著称于世。由于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贯彻落实和国家旅游事业的发展,国内外到塔尔寺朝拜和游览观光的人日益增多。研究和介绍塔尔寺的历史文物,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现根据《塔尔寺志》(藏文)和嘉雅活佛近年所著的《塔尔寺简史》(藏文)写成本文,供研究者参考。由于自己受汉文写作水平的限制,在内容上,特别是介绍四大经院的习修仪规方面,必定会有不少缺点和错误,希望读者批评指正。一宗喀巴大师与佛刹“弥勒洲”我国藏语系佛教格鲁派有六大寺院,即哲蚌寺、色拉寺、噶丹寺、扎什伦布寺、拉卜楞寺和塔尔寺。说到塔尔寺,先要从宗喀巴大师谈起。宗喀巴(意为湟水滨人),法名洛桑扎巴,是格鲁派的创始人,元至正十七年(1357)诞生于湟水,其地即今之塔尔寺。父名鲁本格,母名香萨阿曲,兄弟六人,他排行第四。三岁时,西藏噶举派高僧伽玛巴,应元顺帝之请,自西藏往内地道经青海,为宗喀巴授“近事戒”,取名更嘎宁保,并预言:“此童子后当往藏中,住持正法,犹如第二能仁也。”七岁时,有西藏高僧敦主仁钦游方至湟水,宗喀巴从他落发出家,于峡群寺受沙弥十戒,为取法名曰洛桑扎巴(译贤慧称)。十七岁赴藏求法。自此以后,广参名师,博学多闻,通达显密教义。二十九岁于雅敦地受比丘戒,明永乐十七年(1419)六十三岁圆寂于噶丹寺。宗喀巴通达五明之学,辩才无碍,无论申经释论,都能提要钩玄,文义显明,抉择精确。他的著述有十八部之多,其中最重要的是《菩提道次第》和《密宗道次第》等书。他一生致力于弘扬佛法,尤注重戒律,他是西藏佛教史上著名的宗教改革家。他所创立的“格鲁派”已成为西藏佛教的主要宗派之一,并渐次由西藏传播到四川、甘肃、青海、云南、内蒙古等地。藏语塔尔寺,意为“十万尊胜弥勒洲”,其地原是宗喀巴的诞生地。明嘉靖三十九年(藏历铁猴年,庚申,公元1560年),始于现在菩提宝塔以南的“寺儿沟”地方建一小寺,数间僧舍,住僧七人。创建人是仁钦宗哲坚赞。1577年,造弥勒佛像及殿宇。现在的塔尔寺,占地面积六百余亩,佛殿经堂错落有致,宝塔林立,是一座完整的别具一格的藏语系佛教寺院。其中主建筑为菩提宝塔殿(俗称金瓦殿),绿墙金瓦,金碧辉煌,灿烂夺目。两侧为弥勒佛殿和金刚依怙殿,文殊遍智殿等。此外,还有显宗、密宗、医宗、时轮宗四大经院以及长寿殿、护法神殿、印经院、吉祥宫等。殿塔建筑雄伟壮观,依山叠起,构成了曲径通幽的庄严胜境。周围群山环绕,好似八叶莲瓣之形,又像八幅法轮之状,冈陵起伏,树木行列。遥望崇山峻岭,云蒸霞蔚,隐隐似现八吉祥宝的形状。二主要殿塔介绍菩提宝塔 亦称宗喀巴纪念塔。相传宗喀巴诞生时脐带滴血于地,后来长出一棵白旃檀树,每片树叶上长满了狮吼佛像及六字明咒。1378年,宗喀巴的母亲香萨阿曲给他写信说:“母已年高,思念心切,望归来一聚,以解悬念”。又说:宗喀巴诞生处,生一旃檀树,异常喜人。信内夹一缕白发,盼宗喀巴速归。第二年,他叔父智巴坚赞来青海,宗喀巴托带一信奉母,并随带自己的画像一幅,胜乐佛像一尊,狮吼佛像模一个。信中略言:“六时精进,佛事繁忙,无暇返里,母视绘像如见面矣。”并说:“吾出生处长一旃植树,系一奇瑞兆,母可于斯处建一浮图,日后必为我佛圣地。”他母亲按所嘱与乡邻共议建塔,用宗喀巴带回的佛像阴模翻制狮吼佛像十万尊,置树周围,并用黄绸把树包裹起来,作为塔的主心,四周堆砌石片,建成“惟我独尊塔”一座,并修一瓦屋以覆塔身。以后经过多次培修扩建,塔形也几经变换。1583年,为纪念三世达赖喇嘛索南嘉措驻锡塔尔寺,改名菩提塔,沿称至今。1642年,塔尔寺第五任法台却藏·南吉幻觉,在蒙古施主额尔德尼·洪台吉的资助下,用白银把塔包裹起来,饰以镀金花纹,镶嵌各种宝石。1712年,青海亲王达什巴图台吉,喜施黄金一百两,白银一万两,又将宝塔加高扩大,即今之大银塔。此塔庄严雄伟,是塔尔寺最重要的圣迹。菩提宝塔殿 俗称金瓦殿,是覆盖菩提宝塔的殿宇。此殿最初是宗喀巴的母亲所建的简陋瓦屋,至清康熙四十七年(1708),由亲王达什巴图、青海蒙古郡王台吉额尔德尼吉日昂、地方官员索南扎西等广施资财,才扩建成为溶藏汉建筑风格于一体的三檐歇山顶大殿,檐下巧砌鞭麻墙,中镶金刚时轮梵文咒和铜镜,底层镶砖,四周铺石。两年后,郡王再施黄金一千三百两,白银一万二千两,由第十八任法台却藏·旦白坚赞和泽敦夏茸主持,将此殿屋顶的中层覆盖了金瓦。乾隆五年(1740)艾尔克郡王再次大修金瓦殿,当时西藏地方的行政长官(藏王)颇罗鼐索南多布吉施舍白银二万七千两,并派遣精工巧匠牙合德夏日哇、旦增才旺、卡日措哇等人自藏地驮运铜料来到塔尔寺,在寺内建一作坊,鸠聚工匠动工制造瓦筒、屋脊、兽吻等,历时两年,大金瓦殿才全部盖了金瓦。第二十四任法台参智合率高僧五十余人举行落成盛典。乾隆十九年(1754),章嘉呼图克土·耶歇旦白琸迈,奉旨来塔尔寺,带来乾隆亲笔题写的“梵教法幢”匾额一方。1816年,寺主阿嘉、洛桑坚样嘉措将本殿底层改砌为碧琉璃砖墙,点缀浮雕图案。九世班禅·曲吉尼玛,曾在本世纪三十年代驻锡塔尔寺,施银元一万枚、大赤金箔(叶子金)万余张及上等颜料,聘请梧桐艺人,将大金瓦殿彩绘一新。弥勒佛殿 这是一座重檐歇山顶建筑物,立于大金瓦殿右侧。明万历五年(1577),高僧仁钦宗哲坚赞,在众檀越的资助下建此殿堂,内塑童真弥勒像一尊。此殿是塔尔寺的早期建筑之一。以后,僧侣增多,此殿遂成为僧众们长净、坐夏、朝暮课诵的地方。1583年,达赖喇嘛索南嘉措赠与的“五勇猛明王”中的“音王护法神”绘像一幅,至今犹高悬于殿内右柱之上。殿中主佛两侧,还有后来所供奉的高僧仁钦宗哲和塔尔寺第一任法台二人的灵塔。此殿朴实端庄,富于古建风貌。小召殿 明万历三十一年(1603),第四世达赖喇嘛云登嘉措,由蒙古赴拉萨时,途中挂锡塔尔寺。寺僧乌兹嘉措遵四世达赖之意,整顿戒律。次年,四十七岁的乌兹嘉措任塔尔寺第一任法台,遂创建显宗学院,制定习修仪轨,为塔尔寺的显密双修、精研“五明”奠定了基础。就在这一年,兴建小召殿,内塑弥勒佛,两侧塑阿难、迦叶,所以人们又称此殿为“下弥勒佛殿”。后来,教徒们又施资塑戴冠的释迦如来像一尊,宛如拉萨的小召佛,“小召殿”以此得名。本殿立于大金瓦殿左侧。依怙殿 本殿立于大金瓦殿左侧、小召殿前方。明万历二十二年(1594),西纳·幻觉坚赞和地方官幻觉仁钦施资兴修单檐硬山殿堂一座,内塑大威德金刚、大乐金刚、集密金刚、六臂依怙等密乘双身像。1588年,雅嘉隆柔嘉措,发愿施资,造宗喀巴大师铜像一尊供于殿内,造型精巧端庄,并以鹏、兽、飞天严饰背光,悬绫飘动,翩翩欲飞,异常庄严。遍智文殊殿 俗称九间殿。建于明万历二十年(1592),内塑三时佛。清雍正十二年(1734),扩建为九个开间,故名“九间殿”。正中三间,由当时颇有声誉的塑像师落桑歇宁精塑文殊、观音、大势至三菩萨像;右三间,中塑宗喀巴大师像,两旁塑六论师像等;左三间,中为狮吼佛像,两旁为尊胜佛,妙音菩萨、白伞佛母等。此殿的造像造型别致,左右对称,表情自然,栩栩如生。穿过弥勒佛殿门前的小圆门往西,便是学经辩论院,九间殿则位于学经辩论院上首。南面是三世达赖喇嘛索南嘉措灵塔殿,重檐歇山顶,殿顶满铺碧琉璃瓦,两翼是四角攒尖顶重檐法轮阁。法轮有大有小,绕殿依墙罗列。法轮内层围卷千百张木版或铜版印刷的六字真言“唵嘛呢叭吽”。信徒们以手转轮,辘辘有声。传说转之能增福灭灾,与口诵真言得同等功德。学经辩论院内殿宇数所,壁画甚多,色彩绚丽。护法神殿 俗称小金瓦殿,位于寺前广场中心,面向金瓦殿。清康熙三十一年(1692)第十七任法台当才·洛桑多杰仿哲蚌寺护法神殿兴建。1802年,再建殿宇,均为双层,殿顶单檐歇山,盖鎏金铜瓦,故名小金瓦殿。殿内供奉“五勇猛明王”(身王、语王、意王、智慧王、功德王)护法神。相传,五勇猛明王保护正法,神通广大,对内督视僧侣戒行,对外驱除邪恶。殿内有壁画,内容多为五勇猛明王化身随从,有身着法衣、托钵持杖的比丘;有手持刀盾、披甲戴盔的武士;有官吏差商,也有神妖魔鬼,甚至还有变作飞禽走兽的。许多像现怒目欲裂之姿,大有咄咄逼人之势,睹之令人毛骨悚然。长寿殿 俗称花寺,清康熙五十六年(1717),七世达赖格桑嘉措年方九岁驻钖塔尔寺时,为祝其长寿而建此殿。中塑娑婆三圣像,两侧塑十六尊者、四大天王。传说此殿竣工时,格桑嘉措率众开光,感得诸佛现瑞,天降花雨,五彩缤纷,异香满院,因此得名“花寺”。1781年再建殿院。殿为重檐歇山顶,位于小金瓦殿前方。大殿内外有许多砖雕木刻的花纹图案,构思巧妙,花纹飘逸。院中檀树掩映,香气馥郁。吉祥宫 清顺治七年(1650)蒙古奥日地方官才旺旦增施资所建,为此后塔尔寺历届法台的府邸。五世达赖罗桑嘉措进京,往返路过塔尔寺时均驻钖于吉祥宫。1687年,阿嘉喜饶桑葆任法台时,将该宫改建为主楼四柱八梁兼三院平顶式的宫府。1777年,乾隆帝派遣钦差和工匠来塔尔寺,修缮总法台府邸。翌年,班禅·巴丹耶歇前往北京时,驻钖于此。吉祥宫位于西山半腰,俯瞰大小金瓦殿、八善逝宝塔等殿塔僧院,尽收眼底。时轮塔 建于1948年,是塔尔寺晚期的建筑物。塔龛三层,一层供四大天王,二层供金刚力士,顶供时轮金刚。此塔约高13米,位于小金瓦殿门前,在花寺之左侧。塔尔寺有许多塔,唯此塔造型别致,玲珑挺拔,古雅秀丽。八善逝塔 俗称八个塔,立于寺前广场中心。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地方官啦科·桑杰隆珠施资修建。“善逝”为佛陀十号之一。所谓八善逝塔即纪念佛陀八相成道的事迹。八座塔的名称是:降兜率塔、人胎塔、降生塔、出家塔、降魔塔、成道塔、转法轮塔、涅槃塔。三四大学院的由来与规则密宗学院 位于本寺西南端,离大金瓦殿约五百米,建于清顺治三年(1646),是一座二十五间的檐廊学院,为该寺僧侣们修学密法的场所。此院建成时,招收合格的密乘僧侣三十二人,由西纳任密宗法台,其教务机构、学习轨则,均依西藏下密宗学院而定,称本院为大乐、集密院。至1698年又扩建为四十八根立柱的经堂,殿内油漆彩绘,幢幡伞盖,庄严殊胜。1761年,在官嘉·智巴坚赞主持下,此院改建为六十根立柱的平顶藏式经堂。此后,从1767年至1957年的一百九十年中,由西纳·阿旺曲成达杰、却西·阿旺旦巴、嘉雅·尕桑曲成和本院大众,将密宗学院多次重修,增塑佛像、坛城,增绘院廊壁画,屋顶装饰铜幢、铜顶等,光彩夺目,蔚为奇观。密宗修僧亦称苦修僧,他们在密宗学院每年举行法定供赞仪式和习修密宗学识。法定供赞仪式分春、夏、冬三季举行,叫做“入真言门三大法会”。修僧在密宗院修学期间,还要举行定期的大乐金刚、集密金刚、大威德金刚三位本尊瑜伽修法。密乘法要深广渊博,仪规繁多,主要有两种:一是诵、修学识方面,进行方便闭关修行法,修成就护摩法,习绘坛城,用彩色粉末堆平面坛场并修其法,酬谢护法神,供赞吉日等;二是研习技艺方面,有研习平面轮坛绘制技艺,立体坛城结构分寸,唱赞技巧,结手印法,跳神舞蹈姿态法,演奏法乐谐调法等多种技艺。其次,在大威德法会期间,还习修烧施护摩法、善修幻轮、真修金城等秘诀三法。在大乐金刚法会期间,习修圆满次第法,以“金石授传,量无增减”之法承传本宗渊旨。大乐集密院的僧侣分生起次第修僧和住心修僧两种。前者的主要功课是:口诵密宗法轨经文,持诵真言,默念和熟诵有关本尊的经文,并须至经师前献考。由背诵经文到熟悉曼荼罗(轮坛)图意,及习绘坛城的准确性。升高一级是精通立体坛场的结构技巧及讲解图意。再升高一级是闭关修行。根据悟解能力和苦修功夫,再教授“息灾、增益、自在、降伏”四大灌顶法。后者的课程是:住心修法或真言宗传承修法,即熟悉圆满次第的精进六支分法,由闻、思、修中选择正确义理;再进则是修习止观双运,深悟本尊坛场威仪及微妙法,周而复始,以达到住菩提心自身成佛的境地,使身、语、意三业清净。本院修僧对金刚乘念诵和义理的习修达到规定的要求,可授予“密宗博士”的学位;达不到上述要求而平时能持戒或入院多年的善行老僧,也有特殊授与上述名誉学位的。医明学院 位于大金瓦殿北侧。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由塔尔寺第二十八任法台却藏·昂旺图丹旺秀发起,卓班智达、罗桑旦白坚赞施白银四千八百八十两而兴建,是一处阔三十五间的经堂。1818年、1880年曾两次修缮。医明学院全称“医明利他如意院”。该院每年应修的仪轨与显宗学院相似,如本尊诞辰吉日盛仪、护法神前忏悔、祈祷禳灾仪、成就法供养日、开光、护摩(火施)等。医明学院的僧侣们需经医双修,即佛教知识和藏医知识并重。佛教方面,如修药师佛法、毗卢遮那佛法、大威德金刚法等,奉瑜伽四续中初续的佛菩萨等,并修“事续”及上述三部主尊的法坛绘制法和观想法,持念药师真言,学习佛赞谐律、建曼茶罗图型(即坛城)、跳神、熟练手印、敲打法器等基本功。藏医知识方面,有四部医典,即为四级学习次第。医明院的法台(兼经师)以“授试并重”之法,为初两级学医僧讲授医明,即药品分类法,如草部、木部、石部等,以鉴别药材的根、茎、实、味、气、性、温凉寒热的功能;同时还要着重学习和研究藏医特有的“辨病示意树”(图)、石子投穴图谱、人体解剖图、经络示意图等。此外,还讲授切脉术、闻味分辨诊病术、探寻发病诊断术的“切、闻、探”三种诊断病情的知识。医明院对于药物的配制和采挖也很重视,经师要详细讲解煎剂、独味特效剂、粉剂、泻剂、药浴、浸膏制法、煅升炭末法、扎穴放血法、导引便秘法、百味大补丸配制法等系统技艺。还要在适宜的季节组织学僧上山采药,经师当场讲演,以提高学僧鉴别药物的能力。四级中的高两级则要求医僧以六波罗蜜(六度)为准则,探病施药,进而深修医经中摄持次第思修法,圆满禅定法以及闻、思、修三方面的哲理。学医僧若能背诵四部医典的原文,解释其中内容和疑难论点,经答辩核准,授予“医明博士”学位,也有特殊给予荣誉学位的规定。时轮经学院 全称“时轮增智学院”,是一座二十五间上下两层的经堂,位于九间殿西侧。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由却西·阿旺夏主旦白尼玛施白银二千九百两,寺院僧众随喜施白银三千六百两,由却西主持修建。后迨同治年间,经堂无人管理,墙颓殿倾,野草没膝,年定念诵仪规皆在巴洲活佛府邸举行。1888年改建为两层中高的藏式经堂。这所经院是研究时轮历算的,通称“时轮修法院”。习修科目分表科外论、里科内论、术科别论三门,其次每年也遵循法定集会日,举行一些法会。术科是以讲授经文为主,兼修律仪,闭关持修。温习闭关前行四支术、预备行六支术以及灌顶授记等。要求时轮僧在殊胜渊博的时轮术科别论期间学得成就。里科内修主要阐述宇宙中众生依赖生存的法则,要求时轮僧以术科内所熟练的预备行为前导,得到里科内修中悟解证实的方法。表科外修主要阐述宇宙的运转生灭。时轮乘认为宇宙轮转与时季变化,犹如一个有规则的巨轮,年复一年,昼夜不息地运转,故称为“金刚时轮”,即表科外轮。此门修学详细阐述整个宇宙的生起与毁灭,并讲解“劫”的缘起。传授和修学的过程,以讲、听为主,授以推算仪和图谱,观测经纬和星座位置,亦修“数理”推算法和占卜法、天文历算法、天干地支运用法等。时轮僧学有成就的授予“术算博士”的名誉头衔。显宗经院 俗称大经堂,位于大金瓦殿正前方。明万历三十九年(1611),地方官多达施资,建一汉式起脊小经堂。次年乌兹嘉措法台,提倡显宗修习次第,改称本院为“具德显教经论学院”。崇祯十二年(1639),嘉雅·戞举根敦坚赞等施资,将经堂改建为三十六根主柱的平顶藏式经堂。清康熙年间,阿嘉·喜饶桑葆扩建成为八十根主柱的经堂,增建大厨房。1776年,寺主阿嘉·落桑旦白坚赞和土观·却吉尼玛等施资,又将经堂扩建为一百五十四根立柱的经堂。咸丰年间,本寺僧侣达三、四千人,是塔尔寺的全盛时期。1913年大经堂失火焚毁,后由色朵·落桑曲成嘉措主持,僧众发愿随喜,历时三年,重建了一百六十根主柱的经堂,可容千余僧人趺坐诵经。殿内供奉千佛、藏经,布局规整,左右对称,悬幡挂幔,备极庄严。凡来塔尔寺出家为僧者,必须先在显宗经院修学,然后入其它经院。该院主要修学五明义理,分析、辩论法相的论点。修学次第分十三个班级,需经十五年。显宗学院有上下两处分院,上院称“尊者院”,下院称“大众院”。两院的理论和见解有分别,教学的课本也有两种文本,各持所见。参加本院的僧侣,对十三级修学圆满而获得优秀成绩的,可授予“显学博士”的学位。显宗学院大的法会全年共有七次。此外还有一些传统性的宗教节日或集会,如正月、四月、六月、九月的祈祷大法会,年终的祈福禳灾、发露忏悔大法会等。四各法会的起因及经过四大法会 俗称“四大观景”,每年的农历正月、四月、六月、九月是佛教的斋月。在这四个月中,塔尔寺都有传统的供养法会。1.正月法会:传说正月是释迦牟尼佛大显神通、降伏群魔的月份,故称正月法会为“显神通法会”。自佛教传入藏族地区之后,修斋供养之仪,时旺时淡,盛衰不一。自藏历土牛(己丑)年(1409),宗喀巴大师在拉萨大昭寺集结僧众举办了规模盛大的祈愿大法会后,各种法会渐次兴盛。塔尔寺的正月法会,除按规定举行隆重的诵经仪式外,还有舞神、陈列酥油花等盛会。酥油花是经过长期演变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民族工艺制品。格鲁派寺院在诵经酬神时一般用炒面制成食品,并用酥油作装饰贴在食品上,然后献于佛前。宗喀巴在世时,每逢举办隆重的祈愿法会,都要盛燃明灯,制作供食,油塑彩色飞天及花等饰于其上,以奉献十方诸佛。塔尔寺早在1594年,就开始制作酥油花了。经过数百年的发展,于今的酥油花,已成为一种内容丰富、题材广泛、艺术精湛、形象逼真、别具一格的工艺品。每逢正月十五的元宵佳节,塔尔寺车水马龙,来自四面八方的游人香客,面对美妙绚丽的酥油花,赞不绝口,流连忘返。2.四月法会:相传四月是佛陀降生、成道、涅槃的斋月。四月的塔尔寺,正是春末初夏,举目远眺,南山依然积雪,但寺周围的环山,则已披翠装,云蒸霞蔚,洵属奇观。“朝佛”活动是四月法会的重要内容。“朝佛”俗称晒大佛,其仪式非常隆重。吉日凌晨,僧众从九间殿内抬出大佛画像,前有笛笙吹奏,后有幢幡伞盖,边走边高声讽赞宗喀巴五句祈祷颂,将佛像迎请至寺院东南隅小山坡上舒展开,供前来朝拜的信徒瞻仰。塔尔寺有四幅宽度为八、九百平方米的大型佛画,均用彩色锦缎剪堆而成,线条流畅,古朴庄严。3.六月法会:六月为纪念佛陀初转法轮而定的斋月,本期法会以绕佛为盛仪。“绕佛”,俗称转金佛。至时寺僧将一乘供奉弥勒佛像的带轮小轿,扶推绕寺一转,前有乐队,后有伞盖,簇拥而行。其意思是:弥勒为未来的教主,信士男女瞻仰顶礼,遇佛结缘,愿生弥勒出世之际,闻法修道。4.九月法会:相传九月二十二日是佛降凡吉日,塔尔寺在这一天要举行诵经和舞神等活动。舞神,当地人称为“社火”。几十名舞僧头戴各种假面具,身穿霞帔璎珞,逐鼓之音而起舞。舞神时的姿态,在宗教上有一定的象征意义。洲灯 十月二十五日,是宗喀巴大师圆寂纪念日,是夜全寺点燃“洲灯”,诵经礼佛。洲灯或称天灯,用酥油燃点。黄昏时分,寺僧齐登屋顶,在墙头摆满酥油灯,同时点燃。明灯吐舌,火光灿烂,远远望去,犹如一幕城市盛节的夜景,极为壮观。(藏族)阿嘉

来源:历史资料网

本文地址:https://www.lishiziliao.com/wenhua/532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