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资料网 > 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

沉香的故事

分类:传统文化 2022-05-19

公元1100年,时年63岁的苏轼,特别准备了沉香山子一尊,并作《沉香山子赋》一文祝贺其胞弟苏辙的花甲寿辰。全文不长,但其辞章华茂,文采斐然,如若醇醪,以致其载誉千年。

时至今日,沉香因其馥郁之香气、优雅之品位,成为艺术品收藏的翘楚。而其传承之历史,蕴藏之文化,也需后辈继承与发展。

清代 仙人乘槎 沉香雕件

众香之首传承有序

汉代以前尚檀香,及两晋时,沉香跃然而起,多见于史籍杂著。延至宋朝,沉香已名列前茅,成为单品香的翘楚。之所以沉香获得如此地位,与其成为单品香的用香方式紧密相关,也与其历史衍变有关。

有据可考的是,焚沉香之习随佛教传入。《香乘·燕集焚香》记载:“今人燕集往往焚香以娱客,不惟相悦,然亦有谓也,黄帝云五气各有所主,惟香气凑脾,汉以前无烧香者,自佛入中国,然后有之。《楞严经》云所谓纯烧沉水,无令见火,此佛烧香法也。”此时,沉香非单品香,唐真宗时亲旨:“沉、乳二香,所以奉高天上圣,百灵不敢当也,无他言。”

北宋丁谓《天香传》中则有沉香敬神的记载:“经云沉水坚株。圣降之夕,神导从有捧炉香者,烟高丈余,其色正红。得非天上诸天之香耶?”并强调沉香的地位称:“盖以沉水为宗,熏陆副之也。”这里,熏陆是指熏陆香,其属乳香。显然此时,沉香的品级就已高于熏陆香。此外,《天香传》亦对沉香品质描述道:“遂以海北岸者,即席而焚之,高烟杳杳,若引东溟,浓腴湒湒,如练凝漆,芳馨之气,持久益佳。”这则是对沉香品质的肯定。

无独有偶,北宋苏东坡在《沉香山子赋》中所谓“既金坚而玉润,亦鹤骨而龙筋,惟膏液之内足,故把握而兼斤,无一往之发烈,有无穷之氤氲”的描述,也是对沉香品质作出评价,并提出“独沉水为近正”的观点。

南宋范成大《桂海虞衡志·志香》一文中,则进一步对沉香中的海南沉香,进行如下描述:“大抵海南香,气皆清淑,如莲花、梅英、鹅梨、蜜脾之类。焚一铢许,氛翳弥室,翻之,四面悉香。至煤烬气不焦,此海南香之辨也。”范成大对沉香特点的详细描述,则旁证其已经在南宋时期作为单品香的地位。

延至明末,文震亨在《长物志》中记载:“角香,俗名牙香,以面有黑烂色黄纹直透者,为黄熟。纯白不烘焙者,为生香。此皆常用之物,当觅佳者,但既不用隔火亦须轻置垆中,庶香气微出不作烟火气。”由此可知,香之佳者即使不用隔片焚之,也有“气微出不作烟火气”的品质,成为沉香单品的佐证。

明末清初,名士冒襄在纪念董小宛的《影梅庵忆语》一书中记载:“细拨活灰一寸,灰上隔砂,选香蒸之,历半夜,一香凝然,不焦不竭,郁勃氤氲,纯是糖结。热香间有梅英半舒,荷鹅梨蜜脾之气,静参鼻观。”不但描述了沉香单品的美妙和变化,同时还提出此香为糖结,棋楠也。

清代 携琴访友 棋楠笔筒

此外可得知,文中还明确记载了沉香焚香的方式“每慢火隔砂,使不见烟”。可见,由宋代发展而来的品香风雅生活方式,到了明末这个阶段,对沉香作为单品香的鉴赏水平非常成熟。

清代屈大均《广东新语》煎香一段中,也对作为单品香的沉香提出见解,即“香之美者,宜煎不宜爇,爇者有烟而无气,煎则反是”。

这不仅是更为成熟地对品香方式的认识,也更为详细地记录了品香的方法。“以生结之囫囵者,浣以新茗,芟其松浮,磨其棱角,而置香面于下,底于上,微沾少水,使香质滋润,火既活而灰复干,乃以玉碟或砂片隔之,使之不易就燥。香质不焦,胶液不流,则香气生空,若无若有。香一片足以氤氲弥日,是名煎香。”

在这里,屈大均对香的品质也以五行之法提出了质的要求:“盖五行木主藏魂,金主藏魄,故气者香之魂也,木也。质者香之魄也,金也。其质贞者其气清,金之气多也。其质脆者其气浊,木之气多也。故煎香以取金气,金气不热,则香魄长存。然惟生结囫囵者乃多金气,黄熟则不及。”

可见,到清代时,沉香作为单品香不但品香方式精细化,而且鉴香方式多样化、研究方式深入化。沉香之习,已蔚然成风。

文如其人香如其魂

香之为香,在于品。对于沉香而言,好的沉香每一块都有不同特点,每一块都会让人有新的感动。

作为单品香,沉香盛行于宋代。“独沉水为近正,可以配薝卜而并云。”在《沉香山子赋》中,东坡先生说,其他香料闻多了,往往会鼻劳心慌,妄生杂念。只有沉香,才能做到心正气和,清净人心。

这篇《沉香山子赋》一文,作于公元1100年,恰逢胞弟苏辙花甲寿辰。时年63岁的苏轼,特别赠送沉香山子一尊,以之相贺。

一篇好文,有时就若醇醪,令人爱不释手,越品越有味。苏东坡先生这篇《沉香山子赋》,在笔者看来,便是如此。

其时,子由被贬,东坡先生自己也经历三起三落。但他仍鼓励苏辙要不苟于强权淫威,不要为挫折所累,要有骨气,做个顶天立地的人。“如太华之倚天,象小孤之插云”,与其说是东坡先生对沉香的描摹,不如说是对弟弟的人生砥砺。

“盖非独以饮东坡之寿,亦所以食黎人之芹也”,是自嘲,更是幽默乐观。香严童子言“去无所着,来无所从”,对于物的审美,往往是由一个人的生活态度,品行修养,人生境界所决定的。

笔者常思,香出朽木。植株被伤害、经过痛苦的病变之后才能出现沉香生长的环境,此后,要通过积极的自我治愈,最终才能成为沉香。

正所谓“恍兮惚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换而言之,沉香之香,是历经了苦难和伤痛,历经了如凤凰涅蓜般火中重生才成就的绝世之美。其实做人也一样,磨难、挫折、甚至疾病,不沉沦于无望之境,而以阳光的心态乐观地去面对,从挫折中吸收到感悟历练,最终胜出者是自己,心灵也随之自愈。

明人屠隆独爱沉香一味,认为品香之际独得会心境界,他说:“沉香出自天然,其优雅冲澹,自有一种不可形容之妙。”而当香雾弥散,物欲世界随之远离,人的心境也会逐渐趋于平和。这也正是经历了苦难的道路,终于成就境界,转而净化心灵之途。

清代 刘海戏金蟾 沉香雕件

(作者为中国沉香文化博物馆首席顾问)

来源:历史资料网

本文地址:https://www.lishiziliao.com/wenhua/479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