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资料网 > 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

十八罗汉传说之十一:注荼半托迦尊者——十六尊者之十一

分类:传统文化 2022-05-19

在灵鹫山上,

住着尊者注荼半托迦,

他身边有一千六百阿罗汉围绕,

尊者手作禅定手印。

向尊者致敬!

注荼半托迦尊者双手作禅定手印。这个手印的含义是说所胡信奉佛法的人都应该从瞬息万变的世界观上各种华丽的外在物中解脱。佛徒应该遵奉修习佛法,仅此一念毫不动摇,最终获得从轮回之苦中解脱的成就。

注荼半托迦尊者还有很多的神通和恩德,其中一部分如下述。据说众生无论处于任何的境况,只要尊者出场,他者可以获得尊者的佑护而安然无恙。例如众生处在色欲之火、敌恨之火和愚痴之火中;处在希望伤害他人的思想意念中;处在背运的时候;处在深受烦恼和痛苦折磨的时候;处在思想波动烦乱的时候;处在以异道抵触佛法的时候;以及产生误见的时候。注荼半托迦尊者还能帮助众生控制自己的感官,比如可以将痛源移开,要吧摆脱意外的伤害。

注荼半托迦尊者的生平

注荼半托迦出生在古印度室罗伐悉底城一个婆罗门家庭。这家的妻子生有很多孩子,但只有一个孩子活了下来。当婆罗门的妻子又一次怀孕时,她决定再次听从一个老妇人给她的劝告。在上一次。婆罗门妻子生孩子的时候,她听从了老妇人的指导,孩子才活下来了。那孩子就是后来的半托迦尊者。这次生产时,婆罗门的妻子仍按老妇人说的,给刚出生的孩子包上白布,嘴里放上融化的奶油;由一位少女将孩子抱到行人稠密的十字路口,经过僧人和婆罗门面前进要跪拜在地。又对抱孩子的少女说,如果在太阳落山的时候,这婴儿还活着,就把他带回家来;如果孩子死了,就把他丢弃。

没想到那位抱孩子的少女非常懒,她没有走到人稠密的十字路口,而是来到了一条小路,那条路上既看不见僧人也看不见婆罗门。就在此时,时时刻刻都在广济众生,为救济众生而创造机缘的释迦牟尼佛专程来到这条路上。少女看见了僧人,就按主人以前吩咐的话给佛陀行了礼。释迦牟民佛祝福这个孩子说:

“愿这个孩子长寿!愿这个孩子完成父母修法的意愿。”

到太阳落山的时候,这个孩子仍然活着,于是,少女就把他抱回家去。后来给孩子命名为注荼半托迦。

孩子长大后,却显得非常迟钝。当有人给他教“悉达摩”的发意时,就是学不会。给他教“悉达”时奉承忘了“摩”;教“摩”时,忘前边的“悉边”。他的老师对注荼半托迦的父母说,他宁愿去教很多其他的婆罗门人家的孩子,也不愿把时间花在这一个学生身上。

此后,注荼半托迦的父母把两个孩子送到一位吠陀教遇那里。在那儿,老师又教他念“奥玛普”几个字母,但也学不会,教师非常恼火,对他的父母说:

“你的那一个儿子半托迦,学什么都非常快。但这个孩子学什么都学不进去,你还是另请高明吧!”

因为注荼半托智力迟钝,又因为他是少女抱到小路上活下来的,所以注荼半托迦又称“拉群巴”(小路)。

有一天,两个孩子的父亲病危在床,他对儿子半托迦说,不要为他的死难过,要好好照顾弟弟。说过错后就去世了。

后来,哥哥半托迦断绝尘缘成了僧人,弟弟的生计就艰难起来。

一天,圣者半托迦和其他的人结伴到室罗伐悉底城去朝拜释迦牟尼佛。一大群人赶去看望半托迦一行。注荼半托迦心想:“如果这些人前去的话,我也随他们去吧。”于是也就进入人群中,恰好被哥哥半托迦看见,半托迦问注荼半托迦道:

“你现在以什么为生呢?”

注荼半托迦回答:

“无以为生,生活异常艰难。”

半托迦又问:

“你想出家为僧吗?”

“像我这样的愚笨之人,还能出家为僧?”注荼半托迦惊奇地问。

因兄弟如此发问,半托迦就设法找亲弟弟注荼半托迦是否具有出家为僧的善缘的可能性。最后,他觉得弟弟表示要奉习佛法的良好愿望是否能行故里通还要取决于他这个做哥哥的,于是对注荼半托迦说:

“习学佛法不分高低种姓、贵贱和智力高下,最重要的是遵循佛陀原教义,并付诸实践。如果你真心诚意地想成为僧人,那么你就能做到。”

注荼半托迦回答说:

“那太好了,我真是想出家为僧。”于是,应注荼半托迦的请求,半托迦导引弟弟入了佛门,又教给他如何尊奉佛门戒律。到了一定的年龄,注荼半托迦成了一名比丘。

此后,半托迦教给注荼半托迦如下一段经文:

不做身之恶业、语之恶业和意之恶业;

通晓万物皆幻变之理、寻求解脱;

时刻警觉,不使意念失控;

不要沾染导致你苦难的因缘。

可是过去了三个月,虽然半托迦努力帮助他记忆,但如同强按牛头不吃草,注荼半托迦还是没有学会这段经文。

夏日静修后的一天,半托迦带着他的弟子中最愚笨的一位,也就是弟弟注荼半托迦,来到六群比丘处,带到一个叫邬难陀的位人面前。邬难陀让他回到启蒙导师那儿去,并让他背诵经文。听了邬难陀的话,注荼半托迦走到哥哥半托迦这力,将哥哥作为导师。半托迦认为,以他自己作导师是出于注荼半托迦的主意。转念一想,他知道提出这种要求是注荼半托迦受人指使的。他心里思谋是否应该用善言相劝的方未能或者用斥骂和责难。这样,半托迦拧着弟弟的脖子,把他拖到(礻氏)陀林的外边,说;

“你是如此愚笨,这样怎么可能成为个僧人,走吧!”

注荼半托迦伤心地想道:

“现在我既不是一个僧人,也不是一个婆罗门子!”于是坐在那儿哭了起来。

其时,大慈大悲的释迦牟尼佛,知道该是他出面的时候了。于是,佛陀走到注荼半托迦跟前说:

“注荼半托迦,你为什么哭呢?”

“我的修法导师责骂了我。”注荼半托迦回答。

释迦牟尼佛对他说:

“得到圣贤的责骂双得到凡人的赞扬要好得多。”如此解说之后,佛陀告诉注荼半托迦,要他去找自己的主侍从阿难陀,让阿难陀教化他。

可是,事实也证明阿难陀同样难以完成这个任务。他对释迦牟尼佛说:

“上师,我侍奉您,遵循您的教法,并为众人导示佛法之路,但我教化不了注荼半托迦。”

此后,佛陀自己向注荼半托迦说法,教给他两条戒语:

“从尘世解脱,从污浊不纯之中解脱!”但注荼半托迦甚至连这两条戒语都记不住。

释迦牟尼知道,注荼半托迦之所以如此愚笨,是因为前世所作恶业的报应,所以应该首先除掉这些业果,习学佛法才能奏效。释迦牟尼佛问注荼半托迦道:

“注荼半托迦,你能洗一下众比丘穿脏的鞋吗?”

注荼半托迦回答:

“我能洗。”

佛陀对他说:

“那么你去洗一下比丘的拖鞋和布鞋。”然后,佛陀吩咐众比丘把自己的鞋交给注荼半托迦去洗,并且告诉他们在注荼半托迦洗鞋时,每位比丘教他背诵那两条戒语。众比丘依佛陀所说面行事。

后来,当注荼半托迦熟练地记住两条戒语时,释迦牟尼佛说:

“现在,你不必去洗鞋了,去打扫寺院殿堂,一边打扫一边默念这两条戒语。”

打扫寺庙的活儿是没有尽头的,但注荼半托迦干得非常勤快,毫无怨言。依靠陀的恩泽,有一天,他上世所作的恶业被今世的善业抵销了。他一再重复着“从尘世中解脱,从污浊不纯之中解脱”,开始能念育这条戒语了。他开始考虑佛陀讲的是内在的不洁还是外在的不洁,并且能回忆起以前哥哥教给他的一段经文。透悟了这些经文的深意之后,注荼半托迦获得了圣道。最后又获得了阿罗汉位。

愚钝之人注荼半托迦成为僧人的事迹广为传播,家喻户晓。一些外道徒指责说:“乔达摩(外道徒称释迦牟尼)的教法据说是十分的深奥。可是,像注荼半托迦之类的愚人也能在他手下成为僧人。那么,他的教法有何深奥难解之处?”

释迦牟尼佛为了反骏外道徒的诽谤,也为了证明注荼半托迦的才能,告诉阿难陀指定注荼半托迦为两名比丘尼的学法导师。阿难陀即按释迦牟尼所言指定注荼半托迦为比丘的导师。注荼半托迦自己也知道佛陀为什么任命的原因,就接受了任命。当两名比丘来到(礻氏)陀林询问谁是他们的学法导师时,回答说“半托迦”。她们问是不是说半托迦尊者,回答让两位比丘尼大吃一惊:“导师是注荼半托迦。”她们非常生气,俩人谈论说:

“他们对待我们这样无礼,就因为我们是女子!像注荼半托迦这样的人,三个月也学不会一段经文,怎么来指导我们?况且我们已经掌握了佛陀的教法。不过且慢,我们先去看看他如何动作。”

于是,两位比丘尼来到注荼半托迦面前,在他脚前行跪拜礼,并致问候。然后,她们要求导师为她们说法,举行每半月一次的反省仪工。注荼半托迦给了他们完满的答复。两位比丘尼回到夏静修室后,多少有些惊奇:“注荼半托迦起码已经知道如何回答问题了。”

其他的比丘尼很想知道谁是自己的导师,就问先来的两位比丘尼。当她们听说是注荼半托迦之后,大吃一惊,说:

“怎么能以如此态度来蔑视我们比丘尼呢!要明白,到时候我们可不能有这样一个没有学识的人作导师!”

十二比丘尼中一些调皮的比丘尼,匆匆忙忙的为她们的导师造了一座很高的法座,但法座四周没有设置任何可供攀登的阶梯;另外一此比丘尼则对室罗伐悉底城里的人说:

“明天,我们的大导师将为我们说法。”

她们还四处游说,如果人们错过了这次听导师说法的机会,他们将长期在轮回之中挣扎。这样就招引很多的的人。这些人中有一部分是出于好奇,还有一部分是为了聆听佛法。

第二天清晨,注荼半托迦先出门化缘,然后做默祷和静修,做完之后和他的随从一道前住比丘尼的夏季静修地。当站在静修地的一些人认出注荼半托迦后,窃笑着说:

“瞧,这就是比丘尼的导师注荼半托迦,三个月记不信一段经文的傻蛋!这些秃比丘尼骗了我们,这们傻僧也没有能力讲法,我们走吧!”

但另有一些人心想:“让我们稍等一会。”他们就站在那里。

当注荼半托迦看到高耸的法座时,心下思忖;这是为了表示对我的尊敬而建的高法座还是恶作剧呢?最后他明白这是恶作剧。因此,他以法力延长了他的手,如同象的鼻子一样,把法座住下一压(其中一部分人看见了这一动作,一部分人没看见),稳稳当当坐了上去。

注荼半托迦从在法座上禅定半刻,然后从法座上起身,从人们的眼前消失了。他从四个方向显示了四种奇妙的法力,使座下众徒惊讶不已。注荼半托迦回到法座上之后,对比丘尼说:

“众姐妹,我想用七天七夜的时间给大家讲解我花了三个月才记住的那段经文的奥意。”

注荼半托迦给比丘尼详细地讲解了那段经文的深意。讲到一半的时候,所有的听众都获得了各不相同的成就,有少部分比丘尼内心涌起为了帮助人生、大济众生而求得成佛的愿望。

激发起众比丘尼对佛法的种种热情与信仰之后,注荼半托迦回到了(礻氏)陀林。有一些比丘认为注荼半托迦也许把跟随的弟子都丢掉了。注荼半托迦将自己给比丘尼讲法的过程和种种奇妙之事给比丘们细细讲述了一遍,大家才疑忌全消。

释迦牟尼佛把注荼半托迦说成是“改变他人观念的比丘中最杰出的一位”。

另有一次,释迦牟尼佛和他的随从离开(礻氏)陀林到位于王舍城的竹林园丛林去有一位名叫耆婆的医生邀请佛及弟子前去进午宴,但是不邀请注荼半托迦。第二天,当佛它及其弟子坐下共进午宴时,释迦牟尼佛吩咐阿难陀给注荼半托迦留下一个位置。此后,佛陀就一直坐在那儿,滴水不进,也不招呼众人开饭。耆婆询问其故,释迦牟佛说:

“注荼半托迦不在这儿,聚餐是不完美的。”

耆婆回答说:“我没有邀请他来赴宴!”

释迦牟尼佛回答说:

“你既然邀请了我等所有僧人,注荼半托迦是我的弟子,为什么不请?快派人去请他!”

耆婆虽然心是老大不情愿,但又不能拒绝,心里想:“我派人去请他,但不能给他很高的礼遇。”于是,他派人一名使者去叫注荼半托迦。

当耆婆的使者到竹林园丛林时,注荼半托迦化作一千二百五十个变化身,丛林间到处都是注荼半托迦的化身,这些化身的面貌与出席午宴的僧众十分相似。使者喊了几声注荼半托迦的名字,那一千二百五十个化身一齐答应。由于认不出自己要邀请的是哪个人,耆婆的使者只好返回了。此后,释迦牟尼佛对派去的使者说,这回你要真诚地去邀请注荼半托迦。使者第二次去了之后,果然邀请到了注荼半托迦,并一道前来赴宴。

耆婆正如他早已设想好的方案那样,给注荼半托迦送上食品时,没有表示敬意。注荼半托迦又一次施展法力,将自己的手臂如同象鼻一样伸长,抓起释迦牟尼佛用的饭钵,吃掉了里面的食物。耆婆医生看到了这一切大为惊异连忙祈请注荼半托迦尊得饶恕自己的不敬。

经过这一系列的事件,注荼半托迦,这位伟大的通晓佛陀教法的尊者终于名声大振。

通过注荼半托迦的一生业绩,可以使后世僧人明白,虽然起初智力迟钝,只要心生信仰和忠诚,通过不懈地努力,最终也能获得阿罗汉果位。注荼半托迦为比丘尼说法,以及后业出乎普通众生的想象所展示出的神变法力等等,目的是为了给那些仍在无明暗境之中寻求解脱的人导示方向。

通过注荼半托迦的例子,人们可以逐步认识到业力因缘是如何的微妙、深奥。业力的报应是确定无疑的,一个人必须积累善业,否则就要受到上世恶业的报应。一个人通过自己的努力,正确地认识自己的心智水平,就可以掀掉蒙在心灵上愚鲁迟钝的纱幕。这完全要靠自己的努力,别人、甚至就是释迦牟尼佛也不能帮助你做这件事。同时,通过导师的指引,也能获得常识。一个人不能只满足于对佛陀教义的初卡认识而不求精进。只有在导师的指导下,才有可能尽情地摆脱烦恼。此外,如果一个人要走上持续不断的解脱之路,获得成佛的成就,所需要的一个先决条件就是积累善业,清除上世的恶业污迹。

后世的僧人从注荼半托迦的业绩中,还可以明白,如果一个人的行动坚定不移地遵循佛陀的教法,当然这些行动并不仅仅限于扫扫庙宇,他将会获得善业,荡涤烦恼,从而有助于他从轮回之中解脱,注荼半托迦尊者展示了很多的善业成就,并且用适合每个人的方法众多的人皈依佛法。

注荼半托迦尊者的居地

注荼半托迦尊者的居地灵鹫山是一处圣迹,释迦牟尼佛曾在此讲授《般若波罗蜜多经》。在每月特定的吉日,灵鹫便飞抵山敬献供品,进行祈祷。

来源:历史资料网

本文地址:https://www.lishiziliao.com/wenhua/472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