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资料网 > 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

歪脖老母信仰:多元文化交流的产物

分类:传统文化 2022-05-19

 青岩寺歪脖老母塑像。资料图片 

在我国东北、华北很多地区,都可以见到去辽宁青岩禅寺朝拜歪脖老母的旅行专线广告——“天天发团,豪华巴士,正规导游及佛家皈依弟子指导参拜”等。据了解,2009年,青岩寺游客已经突破200万人次,由此可见歪脖老母信仰在我国部分地区的兴盛程度。歪脖老母,似乎这个名字很不雅观,她到底是何方神圣,我们今天就来谈一谈。

歪脖老母被信徒视为观世音菩萨三十二化身之一,祖庙就是辽宁省北镇市常兴店镇的青岩寺。据《东北古迹轶闻》记载:南海落潮现一尊青石佛像,人们将其请到青岩石山云中古洞中,及门不能入,有戏之者曰:“老佛若一歪脖则可入”,言已,见佛像之颈即歪,众人从容移入。置于莲花台上,吃惊老佛显灵,皆肃然起敬而出,忘请老佛正脖,故至今尚歪。

歪脖老母信仰不仅在汉族中流传,对我国北方一些少数民族也有影响。据老年人回忆,新中国成立前,很多蒙古人参加歪脖老母的庙会。同时还有许多关于歪脖老母显灵的传说,如锡伯族传说,其祖先作为八旗部队的一支,跟随努尔哈赤打仗,不幸陷入重围,粮草断绝。就在危急时刻,忽然出现了一位老奶奶,背着一个皮口袋,拎着一口砂锅。她把砂锅架在火上,从皮口袋里拿出几块羊骨头放在锅里煮,时间不长就熬出了一锅羊骨汤。锡伯族士兵吃饱喝足后,屡立战功。传说这位老奶奶就是歪脖老母的化身。

近代,有关歪脖老母的传说也不少。抗战时期,日本人怀疑青岩寺与抗日联军有联系,多次派飞机轰炸青岩寺,但没有成功,据说是由于歪脖老母的保佑,日本人总是发现不了青岩寺,看到的总是一片大海。甚至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传闻歪脖老母还走出国门,在朝鲜半岛为饥寒中的志愿军战士送吃的。以上这些传闻固不可信,但它们反映出歪脖老母在不同时代、不同地域、不同族群中,都有着广泛的信仰,这为我们提供了理解歪脖老母在当今社会异常兴盛的信仰心理背景。

青岩寺实际上是辽宁北镇医巫闾山的一部分,位于医巫闾山的东南部。民间相传唐代渤海僧人贞素在此依山建寺,明正统年间(公元1436-1449年),明英宗赐名“青岩寺”。据史料记载:“青岩寺位城西南五十里,峭壁插天,有洞可容数十人。洞外松树俨如华盖,东西各一泉,山顶一泉。有望海观音阁,东大松两株。洞上有‘虚无真境’四字。”望海观音是现存早期文字记述的歪脖老母形象,至今歪脖老母的重要庙会也与“观音九”完全一致:农历二月十九是歪脖老母的圣诞,农历六月十九是歪脖老母的成道日,农历九月十九是歪脖老母的涅槃日。庙会尤其以农历二月十九最为兴盛。

新中国成立前,青岩寺有僧人三四十人,歪脖老母庙会十分兴盛。新中国成立后,东北作为老解放区,较早实行了土地革命,青岩寺收归国有,歪脖老母信仰一度消沉。但不久抗美援朝战争爆发,由于传说歪脖老母在朝鲜显灵,歪脖老母信仰再度兴盛起来。当时的传说是,被包围的志愿军战士处于饥寒交迫之中,这时来了一位老太太,背了一个装着饽饽的口袋和一个水壶。老太太让志愿军战士吃口袋里的饽饽,喝水壶中的水。奇怪的是,口袋里的饽饽怎么也吃不完,水壶里的水怎么也喝不完。后来,志愿军战士跟着这位老太太走了一天一夜,终于走出了包围圈。显然,这则传说是脱胎于我们前面讲的锡伯族关于歪脖老母的传说,但由于它因应了时代的“需求”,歪脖老母信仰在上世纪50年代还十分兴盛。

直到“文革”,歪脖老母的信仰还或明或暗地存在于广大信众中。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青岩寺上院和老母洞得到了恢复,当年农历二月十九老母圣诞,还举行了规模很大的庙会。尤其是我国实行市场经济以来,歪脖老母信仰快速发展。1994年农历二月十九,青老寺歪脖老母庙会收入达120万元。庙会得到了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一度有口号说:“以青岩寺庙会为龙头,带动第三产业发展。富民在水果(发展水果生产),强镇在青岩(青岩寺庙会)”。

歪脖老母信仰的发祥地是医巫闾山,医巫闾山是古代鲜卑、契丹、女真、高句丽等多民族文化交流、融合之地。歪脖老母见于文字记载,可以追溯到明代,当时正值大批汉族人移民东北地区,汉传佛教观音信仰与辽西地方民族文化相互交流、融合,最终形成了影响我国东北、华北地区的歪脖老母信仰。歪脖老母信仰是多元文化交流的产物,体现在寺院佛教、地方庙会、民俗剪纸等多个物质文化层面。歪脖老母传说中,最多的是宣扬家庭和睦、扬善惩恶的内容。因应时代发展,歪脖老母的信仰形态也不断发生变化,我们应因势利导,加以规范,使歪脖老母信仰能够在新时代发挥其新的社会功能。

来源:历史资料网

本文地址:https://www.lishiziliao.com/wenhua/421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