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资料网 > 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

绘画中的用墨说明

分类:传统文化 2022-05-19

用墨的关键在于要表现出“浓、淡、干、湿”协调的墨色变化。墨色要有阶梯,区域要广,如同音乐的音域一样。常说的“五墨六彩”即说的是墨色要丰富而多变化。浓墨中有干湿的变化,淡墨里也要有干与湿的变化。也就是说,干的墨,有浓有淡;湿的墨,也要有浓有淡。

国画的用墨,不单是当作色彩来使用的,而常常又用它来调整画面的黑白关系。

墨法有以下几种

1.泼墨法:这种墨法是根据画面物象的需要,将黑色的干湿、浓淡效果一次完成的用墨方法。在实际作画时,如果泼墨的效果不理想,则可以用破墨法或积墨法再加以调整。

2.破墨法:这种墨法是两次性的用墨方法。即在第一道墨未干时进行第二道墨,用第二道墨来破开第一道墨的效果,从而产生更生动,理想的墨色。这种方法在写意画中经常使用。

常用的有“浓破淡”法、“淡破浓”法、“墨破色”法、“色破墨”法、“水破墨”法等。

3.积墨法:积墨法是两次以上的用墨法。在作画时,要在第一道墨干后,再进行第二道墨,第二道墨干后,再进行第三道墨,直至达到满意的效果为止。用这种墨法作画,画面厚重、华滋。

4.宿墨法:“宿墨”原是指隔夜的墨,实际上凡是未用完而又干了的墨都可称宿墨。这种墨由于脱胶而导致在纸上不太渗化,纸上容易保留行笔的痕迹,尤其淡墨更为突出。宿墨法就是要利用宿墨的这种特点来表现一些画面所需的效果。这种方法也适用于用色彩表现的物象。

要掌握中国画的创造方法和基本技法,首先要解决造型问题,其次是笔墨等问题。在处理造型时,人物和翎毛则要求“形”与“理”俱在,而山水和花卉则有常“理”而无常“形”,允许充分发挥,只要感到合理,舒服就可以了。解决造型首先要解决“理”,“理”就是抽象的规律。其次则是具体的形。国画中物象的形,由于作者主观意识成份掺入较多,因此处理手法各有不同。其学习途径则可通过临摹、写生、默写等方式来解决。

临摹:临摹是间接认识生活的一种方式,是国画技法学习的一种特殊的有效途径。前人与今人笔墨的各种表现方法,内容的提炼和取舍,设色的技法,构图上的处理手法等,可以通过临摹来学习,这在写生中是不能派生的。但在临摹时,也不妨对照一下实物,以了解真实结构与情趣。如此交替进行,自然就会左右逢源了。

临摹的学习方法很重要,但要“活临”,而不能“死临”。“活临”就能“古为今用”,“人为我用”,“有所取和有所弃”。“死临”就是“泥古不化”。

来源:历史资料网

本文地址:https://www.lishiziliao.com/wenhua/314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