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资料网 > 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

党若洪:绘画犹如创作舞台剧

分类:传统文化 2022-05-19

《男子与狗》101cm×122cm木板油画2011年

《大人物》244cm×244cm木板油画2011年

党若洪的创作非常生活化,画自己、画宠物狗cookey。近几年,他的创作中加入花瓶、扑克、雨滴、山脉、数字等更多元素,党若洪乐此不疲地将这些元素在作品中不断排列组合,以探寻绘画新的可能。对于他来说,组合这些被人认做是符号化的创作元素,更像是在营造一部舞台剧,自己与cookey、扑克和花瓶等都在演绎着不同角色。

商报:您从何时开始学习绘画?

党若洪:我在中学进入美术实验班开始接受相对专业的美术教育,画画则是从小就开始的。记得在幼儿园时期,看到同学用尺子画出了一个长方形上面加三角形类似火箭的造型,我试着用小刀的背面做尺子也画出了一样的造型。如果现在来解释当时的做法,我会说这是我绘画造型的开始。

商报:从东海大学毕业,您到西班牙留学,此后又移居英国,这样的学习和生活经历,对您艺术上有哪些启发?

党若洪:整个求学阶段就是我接触艺术的过程。从美术班开始这些逐次被当做人生目标的过程,当时我认为画好水彩、静物、石膏像是在追求艺术。此后,我认为考上美术系才是追求艺术,总之是在不断试图将自己所理解的艺术与绘画热情接轨。

但是,对艺术认知的每个阶段之间的关联性很飘忽,直到在西班牙研究生毕业后,步入职业艺术家行列,才慢慢还原绘画与人生衔接的真实面貌。现在回头看自己的艺术教育过程,其实学校与西班牙留学之间就是一个环境框架,让我能够不断地接触艺术,并将其定为自己的人生目标。

商报:对于很多学艺术的人来说留学的首选地是美国或者意大利,当初您为何选择到西班牙留学?

党若洪:现在来看,当初选择西班牙可能是对美国等当代艺术主流过度的反叛,但不是刻意的标新立异,而是我认为自己不是属于那里的人。

商报:西班牙留学有哪些收获?

党若洪:我认为西班牙是很适合做造型艺术的国家,他们有相当好的传统非常务实,能够认真看待艺术创作这件事。在西班牙求学期间,老师常用极尽简单的西班牙语来告诉我们版画制作过程所需注意的每个工序和材料的特质。而在美国学习艺术,老师会直接让学生创作。

同时,西班牙在造型艺术训练上,从某种程度上讲,我认为是让艺术家必须首先成为一架能够成功制造出艺术品的机器,至于艺术品中所蕴含的思想或深度可以先搁置一旁。

商报:您的很多作品被人称为自画像。最初创作艺术时,自画像是否也是您最先尝试的?

党若洪:是的,从大学开始,多年来的创作虽然以自画像的形式呈现,但当时并未清楚地认定这一点,称这些作品为自画像是某一个突然的感觉。如同此前画布中一直出现零星、无意义的小符号,到后来才为它们找到解释,这些解释有些是诚实的,有些是牵强附会的,为的是让大家去理解这是我的创作。

同时,我认为无论是自画像或是画面中所有的元素,例如狗和人、数字、扑克牌符号、枪或雨滴等,彼此间的脉络都是后来才出现的,其中关系或强或弱、或重要或牵强附会,全部交杂在一个复杂的整体中,这是后来才能看到的。因此,虽说大学时代是在创作自画像,但这个自画像已经与我现在所讲的自画像大不相同,我目前所说的自画像,在意义上还很稀薄、很虚空,但我并不为此感到焦虑或是急着把意义填满,我相信只要创作够诚实,它的意义终究会被发掘出来,但这意义未必是语言或文字能够讲述的具体脉络。

商报:一只名为cookey的狗,在您的画中经常出现,画中加入cookey出于怎样的考虑?

党若洪:cookey是我的宠物狗,它与自画像算是我某个时代里的一个终极主题。2001年,cookey在中国台湾走失,而我当时在西班牙,它在丢失半年后自己找回了家。但它元气已伤,甚至随着老去逐渐失明,但时常在阳台上眺望远方,因此我创作了“小狗逃家之旅”的作品。

在我的作品中,cookey时而代表我,时而代表自己,时而我们并列在画面中,在某种程度上相互表达对方。虽然它老了,也看不见了,但它至少能在我的画面中奔跑。

商报:您的作品叙事性强,但同时作品又营造出与现实世界保持距离的状态,您如何解读这两种状态在画中的关系?

党若洪:这两种状态或许与“角色”和“场景”有关,这些角色经常在一个类似舞台剧的场景中被展开,以至于对角色的理解因为场景产生叙事性,同时也因为舞台场景产生脱离现实世界的距离感。此外,这也与我的状态有关,经常感觉在我的性格之外,存在另一种性格。

商报:作品《大人物》和《鼠牌》体现出您怎样的思考?

党若洪:在近一年的绘画创作中,我试图逐步抽离人物作品中自画像的框架设定,慢慢转移自我话语权。作品《大人物》这张算是其中的一个结果,《鼠牌》则是另一种转变,我想创作类似商标的图像,使之在具有装饰性图案张力的同时,但在某种程度仍保有诗意的绘画性笔调。

商报:自我、犬、花瓶等元素的出现,您认为画中是否有符号化痕迹?

党若洪:虽然这些元素一再出现,但我认为它们不适合被看做创作符号,这些元素在我创作中的状态接近于“角色”,比较像一出舞台剧场景中角色。在我许多一再重现的场景中的重要角色,其中某些角色经常在作品中进行重组,产生新的画面场景。(记者刘洋)

党若洪

先后就读于台北县私立复兴美术工艺职业学校、东海大学、西班牙萨拉曼卡大学。他不仅拥有学院扎实的绘画基础,同时在绘画形式与材质上的创新,对自我主题的不断发展和建构的视觉语汇,更为他拿下高雄奖首奖和廖继春油画奖的荣誉。2002年起,党若洪以一系列关注自我身份的“自我”和“犬”的系列,建构出个人日渐清晰与成熟的艺术语汇。

来源:历史资料网

本文地址:https://www.lishiziliao.com/wenhua/205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