壬寅宫变
壬寅宫变是发生在明朝嘉靖年间,由宫女们意图杀死明世宗嘉靖皇帝的一次失败事件。由于此事发生在壬寅年,所以称之为“壬寅宫变”。
当时明世宗,也就是嘉靖皇帝朱厚熜为求长生不老,要以“吸风饮露之道”成仙。古人还有以蕉叶待露的习俗。在园中可植蕉数株,每早,阔叶上必布满甘露,晨起口干舌燥之即,吮吸若干片,可觉甘甜爽口,并有延年宜寿之说。这也只合生在环境尚未污染之时的古人使用,今人断不可取,盖今日之晨露,已囊括了多种金属重粒子矣。可惜明世宗嘉靖帝不懂此法,此人对修道成仙已近于癫狂,为采集甘露饮用,日命宫女们凌晨即往御花园中采露,导致大量宫女因之累倒病倒,遂演壬寅宫变。杨金英等十数名宫女用黄绫布几乎把这位皇帝勒死。 大约北京城种不得这江南之物,故世宗没有想到用蕉叶来替代盛露的玉盘吧!
在这时其中一个胆小的宫女因害怕,报告给方皇后。方皇后赶到,将宫女们制服、并下令斩首,首犯凌迟处死。而且,连当时服侍嘉靖帝之端妃,也一并斩首。由于此事发生在在嘉靖壬寅年(嘉靖二十一年,公元1542年),所以后世史学家称之为“壬寅宫变”。
史书记载
《明史·后妃传·世宗方皇后》记:“宫婢杨金英等谋弑帝,赖后救得免。……是夕,帝宿端妃宫。金英等伺帝熟寝,以组缢帝项,误为死结,得不绝。同事张金莲知事不就,走告后,后驰至,解组,帝苏。”《明实录》所记与此大致相同,只增多杨金英以下九个宫女姓名:蓟州(有误,别书作“苏川”)药、杨玉香、邢翠莲、姚淑翠、杨翠英、关梅秀、刘妙莲、陈菊花、王秀兰。以上为官书记载。私人著作有张合的《宙载》。张合在当时做刑部主事,亲见此案。这里将刑部审讯口供的回奏原文抄录如下,以资明经过真相:
司礼监张佐题为谋害事:嘉靖二十一年十月二十一日,奉懿旨(方皇后的命令):“好生打着问!”得杨金英,系常在、答应(低级宫婢)供说:“本月十九日,有王、曹侍长(指王嫔、曹妃即端妃)在东稍间点灯时分,商说:‘咱们下了手罢,强如死在手里!’(“手”字前可能漏一个“他”字,指朱厚熜,录供时或有意避讳)杨翠英、苏川药、杨玉香、邢翠莲在旁听说,是杨玉香就往东稍间去,将细料仪仗花绳解下,总搓一条。至二十二日卯时分,将绳递与苏川药,苏川药又递与杨金花拴套儿,一齐下手。姚叔皋(《明实录》作淑翠)掐着脖子。杨翠英说:‘掐着脖子,不要放松!’邢翠莲将黄绫抹布递与姚叔皋,蒙在面上。邢翠莲按着胸前,王槐香按着身上,苏川药拿着左手,关梅秀拿着右手,刘妙莲、陈菊花按着两腿,姚叔皋、关梅秀扯绳套儿。张金莲见事不好,去请娘娘(方后)来。姚叔皋打了娘娘一拳。王秀兰打听(当作发)陈菊花吹灯。总牌陈芙蓉说:‘张金英叫芙蓉来点着灯。徐秋花、邓金香、张春景、黄玉莲把灯打灭了。’芙蓉就跑出叫管事牌子来,将各犯拿了。”
这个奏文比官书详细得多,事件的动手情状和曲折过程,历历如绘。然而也尽有蓄意捏造,诬陷不实之处,主要是方后妒忌曹妃得宠,乘机把她打成主谋者之一。结果曹妃同王嫔并宫女等一起被凌迟处死。奏文所云“奉圣旨”,实出方后之意,因为此时朱厚熜身受重创,“病悸,不能言”。在别一《世宗方皇后传》(《古今图书集成·宫闱典》)中记载:“(端)妃实不知也,以宠故及于难。帝遂衔后。二十六年十一月乙未,宫中火,中官(太监)请救后,帝不应,后遂崩。”这虽然属于宫闱间后妃妒忌私斗,但为弄明内幕情实,却有必要把它揭露出来。
朱厚熜被勒受惊,气息将绝,诸御医畏惧获罪,不敢用药。惟独太医院使许绅冒着万死,“调峻药下之,辰时下药,未时忽作声(过了七、八小时),去紫血数升,遂能言。”事后,许绅被“赐赍甚厚”,但不久他便得了重病,心知难愈,对家人道:“熜(上“日”,下“襄”)者宫变,吾自分,不效,必杀身,因此惊悸,非药石所能疗也。”(《明史·吴杰传附许绅》)。这位太医院的长官是吓死的,当时严重紧张之状可见。方后就是乘此混乱形势假传圣旨的。由于曹妃冤死,朱厚熜常感到宫中在闹鬼,曾问阁臣徐阶:“壬寅(嘉靖二十一年)大变,内有枉者为厉。”阶回答说:“彼生而贵近,段受枉,能无为厉!”(明·黄景日方:《国史唯疑》卷七)这个厉鬼即指端妃曹氏。
成因推断
由于事涉宫闱隐私,事后统治者极力包掩此事,史籍资料也很少记载,因此,很少人知道事情的真相。但在民间各路说法不胫而走。
史家们对宫女弑君发生的原因,存在如下几种不同的解释。
观点一
嘉靖皇帝为炼制长生不老丹药,酷虐宫女所致。
依据:司礼监审问宫女的口供中有此话:“咱们快下手吧,
否则就死在手里了。”
背景:朱厚熜贪恋女色,纵欲无度,他自己身体状况越来越差,而愈是这样,他又愈是迷恋道教仙术,以求长生不老,古人还有以蕉叶待露的习俗。在园中可植蕉数株,每早,阔叶上必布满甘露,晨起口干舌燥之即,吮吸若干片,可觉甘甜爽口,并有延年宜寿之说。这也只合生在环境尚未污染之时的古人使用,今人断不可取,盖今日之晨露,已囊括了多种金属重粒子矣。可惜明世宗嘉靖帝不懂此法,此人对修道成仙已近于癫狂,为采集甘露饮用,日命宫女们凌晨即往御花园中采露,导致大量宫女因之累倒病倒,遂演壬寅宫变。杨金英等十数名宫女用黄绫布几乎把这位皇帝勒死。大约北京城种不得这江南之物,故世宗没有想到用蕉叶来替代盛露的玉盘吧!
推理:没有资料记载事发前宫女们做错了什么事情,既无大错而又面临危险,据此推测,这件事很可能是朱厚熜炼制长生不老丹药所致。宫女自知此灾难早晚落到自己头上,于是决定拼死一搏。
观点二
宁嫔王氏首谋发动宫变
依据:圣旨、口供、一般宫闱斗争的逻辑。
背景:朱厚熜自嘉靖元年大婚后,身体虚弱,经常气喘、咳嗽,直至嘉靖九年还没有孩子。嘉靖十年,朱厚熜在宫中钦安殿建坛求嗣,以求得到一个儿子。起初,以礼部尚书为监礼使,文武大臣轮流值班进香,一直没有效果。到嘉靖十五年,请道士邵元节等主持祈坛。当年,后宫妃嫔就生了男孩,以后又生了好几个孩子。宁嫔王氏也在这一年为朱厚熜生了一个儿子,按惯例,她应该由嫔晋为妃,可朱厚熜并没晋封她。
推理:宁嫔王氏心存不满,便在朱厚熜夜宿宠妃曹氏宫中时,指使杨金英等宫女将皇帝勒死以作为报复,同时也可把责任推到曹氏身上。
评析:一个生有皇子的妃嫔为争宠冒如此大的风险,没必要;十几位宫女为给主人争宠而不顾生死谋害皇帝,而且态度一致,也不大可能。
观点三
世宗任意残害宫女引宫女怨恨
依据:历史资料记载嘉靖帝性格残暴,喜怒无常,任意对待臣下和后宫(从皇后到宫女)。
背景:据朝鲜史书载,朱厚熜虽然贪色,但宫女只要犯了一点错误,从不宽恕,痛加责打。有200多名宫女被打死。
推理:非人的待遇使宫女们担惊受怕,蓄谋拼死斗争。
观点四
一妃一嫔引发的政治斗争
依据:“大礼仪”之争,宫变发生时间,牵涉一妃一嫔。
背景:明武宗死时,没有留下子嗣,也未留下遗嘱。他临终时告诉太监,由太后与朝臣商议酌定立嗣之事。经慈寿皇太后与朝臣商议,兴献王之子朱厚熜被迎立,即明世宗嘉靖皇帝。论辈分,世宗与武宗为堂兄弟,如按继承皇位的要求,他应称自己的生父兴献王为叔父,而尊武宗之父明孝宗为父。但朱厚熜却想尊兴献王为皇考,并想追封兴献王为皇帝。嘉靖初年,朝廷中一方主张尊重明朝的皇统,另一方则迎合朱厚熜的私意。一场史称“大礼议”的争论延续了近20年,它实质上是朝臣与皇帝、朝臣各派系之间的斗争。
推理:“大礼议”之争刚以朱厚熜的胜利宣告结束,即发生“壬寅宫变”,而且与一妃一嫔有关。因此推断,宫变是政治斗争失败者想利用妃嫔除掉朱厚熜。
案情分析
令人不禁要追问的,究竟为了什么事情,逼得十几个日处深宫、体弱少力的年轻女子,敢于冒着死罪,齐心下手要把皇上勒毙呢?口供中曾有“强如死在手里”的话,这就使我们推想到,必然是有某种要将她们置于死境的措施,被她们发觉了,反正怎样也是死,莫若先下手。根据这种情况来揣度,很可能和朱厚熜炮炼丹药有关系。朱厚熜这个人,在历代封建皇帝中间是最突出的自私自利的一个。其父兴献王朱祐杬封于安陆(湖北钟祥县),故他是由藩王身份入继皇位的,和武宗朱厚照(正德)是叔伯兄弟。按理说,朱厚熜继武宗做皇帝,就应当过继给孝宗朱祐樘(弘治)。然而,朱厚熜不但坚决不肯这样做,并且还要将死去的父亲追升为皇帝,迁葬天寿山(今明十三陵)。廷臣为了维持皇统体系,同朱厚熜进行了一场激烈的斗争。最后臣扭不过君,还是君胜利了。明史上称之为“大礼议”之争。
朱厚熜抬高他死父的私愿已遂,接着就营建自己的寿陵,即永陵。他为这座陵是费尽心思的,在四年(嘉靖十五年到十八年)施工期间,亲临天寿山共十一次之多,周详审视,细致指点,务期做到精益求精,准备死后享用。等到陵成之后,他便退居西苑,又去炮炼长生不死的丹药。既然造陵,又想长生,岂非自相矛盾?实则全然一致,朱厚熜不管活着、死了,一句话,是只顾自己永远享乐的。
嘉靖十九年,即永陵建成的第二年,朱厚熜宠用方士段朝用炮制长生不老丹药,太仆寺卿杨最因“谏丹药,予杖死。”(《明史·世宗本纪》)因此,推察情由,宫变之事,必肇端于为炼丹药而摧残少女的健康,甚至生命。杨金英等目睹先已牺牲者的惨状,恨之彻骨,明知事情成与不成,自己定遭凌迟处死,她们却全无畏惧,下定决心,要和这个万恶的刽子手朱厚熜展开同归于尽的拚死搏斗。
再看,朱厚熜经受这次沉重打击后并无丝毫忏悔之意,相反,更变本加厉,“移居西内,日求长生,郊庙不亲,朝讲尽废,君臣不相接”,只顾干他的妄想成仙的勾当。明人沈德符的《野获编》有一段记载:“嘉靖中叶,上饵丹药有验。至壬子(嘉靖三十一年)冬,命京师内外选女八岁至十四岁者三百人入宫。乙卯(嘉靖三十四年)九月,又选十岁以下者一百六十人。盖从陶仲文(方士)言,供炼药用也。”
前后比观,可以清楚,她们是因深陷绝境而被迫采取反抗。其所以没再发生暗杀事件,一是加强了防范;二是这些新选入宫的女子年龄稚小,不能起来反抗,只得听凭摆布。这应当就是嘉靖宫变的内幕实情。
来源:历史资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