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资料网 > 历史人物

历史人物

古代兄弟相残的皇帝那么多 雍正为什么被黑的最惨

分类:历史人物 2022-09-27

  对雍正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资料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历史上骨肉相残的帝王那么多,为什么只有雍正被“黑”的最惨?

  在中国历史上,清世宗雍正帝,绝对是被黑得最惨的帝王之一。

  记得小时候,小编对雍正皇帝也没有什么好感。因为身边所有的人都在说,他是一个弑父杀兄、残害功臣、冷血无情的帝王。

  甚至于他的突然暴毙,也被人们编排出一场“侠女替父报仇”的戏码,似乎只有这样,才是“坏人”得到了应有的下场。

  直到后来,小编慢慢长大,真正地了解过历史之后才发:那些小时候的自以为是的认知,有多么可笑,原来我们一直以来都冤枉了雍正。

  首先,雍正皇帝绝对是古往今来最为勤政爱民的帝王之一。

  据不完全统计:雍正在位13年,一共处置了各种文件达19万件之多,平均下来每天要处理40余件。

  看起来不是很多,但是我们不要忘了,作为一名帝王,他还要面见大臣、上朝听政、商议国策。而且这40多件文件,有的长达成千上万字。雍正不仅要看,而且还要亲自书写御批。有时候,他写的御批,几乎比 原文件还要长。故而,他几乎每天都批阅奏章到深夜,睡眠时间不足4个小时。

  在这样的勤政之下,雍正积极推行“新政”,富国强民——雍正继位之初,国库存银不到500万两,在其励精图治13年之后,国力殷实,国库存银竟达5000万两之巨。可以说,所谓的“康乾盛世”,有一半的功劳都离不开,承上启下的雍正皇帝。

  再者,雍正皇帝的很多黑历史,都是子虚乌有的野史传说,完全经不起推敲。最为有名的就是,把“传位十四子”改成“传位于四子”,说雍正得位不正。

  可是朋友们,古代的“于”字是这么写的:“於”。更不要说,清代的圣旨还有汉、满、蒙三种文字并列的规制,很明显:根本没有改写的可能。像这样的“黑材料”还有很多,小编就不一一列叙了。

  说的这里,小编就不由地想起了一个问题:在中国历史上,其实有很多英主圣主,都有过真真正正的“黑历史”,比如唐太宗弑兄谋朝篡位、或者明成祖“靖难夺权”。可是,他们的名声却要比雍正好得多。那么,同样都是一代圣主,为什么只有雍正帝这么“招黑”呢?

  小编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雍正动了笔杆子们的奶酪,被他们挟私报复。

  不管是唐太宗,还是明成祖,他们虽然谋朝篡位夺权、得位不正,但是他们都没有得罪读书人。

  李世民治理国家,除了“武功”了得之外;最为厉害的一件功勋,就是在隋末乱世之后,恢复了“科举制度”,给了天下读书人一个可以改变命运的渠道。

  对于这样一位“知遇之君”,笔杆子们怎么能不感恩戴德,称颂有佳?为此,唐太宗曾经不无得意地说道:“天下读书人尽入彀(gu)中”!可见,所谓的笔杆子,早就成了唐太宗的御用文人。

  而明成祖朱棣,虽然文化课差点,但是他好歹了解“补作业”——力主编修了古往今来第一图书《永乐大典》。在这样一件盛事之中,文人墨客的待遇前所未有地被提高。以至于,朱棣的“靖难”之举,在他们那里似乎也没那么重要了。

  可是反观雍正,他为了增加国家财政、减轻农民负担:

  实行“官绅一体纳粮、一体当差”——剥夺了士子(读书人)的特权;

  实施“摊丁入亩”(按土地多少纳税)——让大地主(基本上也是官僚阶级、读书人)的利益受到巨大“损害”。

  被动了“奶酪”的读书人,自然对这位务实帝王,没有好印象。所以各种野史秘闻,随之而来。

  朋友们,在古代不识字的劳苦大众是没有控制舆论的能力的,所以,谁是一直在炒作“雍正黑历史的瓜”,也就不用小编多言了。

  让人宣讲《大义觉迷录》——真汉子雍正帝最大的一步错棋。

  在古代社会,没有手机,没有报纸,普通大众想要获取讯息,除了观看官方的“邸报、”“告示”,就是听一些评书论坛了。可是像皇帝继位这种“猛料”,我想是没有人敢多言的。

  可是,当雍正听到“政敌”故意散布的一些,关于自己“弑父杀兄、进而谋朝篡位”流言后;耿直的雍正皇帝,没有采取“流言止于智者”的冷处理方式。而是,选择正面硬扛——亲自给那些流言做出“回怼”,再让人去大力宣讲(《大义觉迷录》)。

  雍正认为自己“行得端,做得正”,不怕人议论。可是这样一来,就等于官方默许,民间可以议论皇帝这些“黑历史”——让很多不了解内情的人大力“吃瓜”;

  而且,随着全国的“巡回宣讲”的开始,不管真实的雍正是怎么样的,关于他的那些“八卦”猛料,肯定会被越来多的人了解——“越描越黑”。

  不得不说,这是一步臭棋。

  结语:政敌的故意抹黑、笔杆子的添油加醋、再加上不知真相的群众大力“吃瓜”,可怜的雍正帝就这样,成为了我们所熟知的模样。不管他如何的爱民为国,勤政节俭,关于他的那些野史、猛料,永远都令人想“扒一扒”。

  看来“三人成虎”,果然不假!

  

来源:历史资料网

本文地址:https://www.lishiziliao.com/renwu/1263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