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从专制枷锁到君主立宪的蜕变
17世纪中叶的英国,一场以“限制王权、确立议会主权”为核心的革命风暴席卷全国。这场被称为“清教徒革命”的资产阶级革命,不仅推翻了延续千年的封建君主专制,更以《权利法案》的颁布确立了人类历史上首个君主立宪制政体。其过程跌宕起伏,从1640年长期议会的召开到1688年光荣革命的完成,历时近半个世纪,深刻改变了英国乃至世界的历史走向。
一、革命起因:经济矛盾与制度冲突的双重激化
资本主义经济的崛起与封建专制的桎梏
新航路开辟后,英国凭借大西洋沿岸的地理优势,迅速成为欧洲贸易中心。15世纪至17世纪初,圈地运动将大量农民转化为工场手工业劳动力,国内市场急剧扩张。至17世纪初,英国已形成以工场主、商人、银行家为核心的新兴资产阶级,以及从事资本主义牧场经营的新贵族阶层。然而,斯图亚特王朝的统治却成为这一进程的阻碍:
经济政策压制:詹姆士一世鼓吹“君权神授”,三次解散议会,独揽税收权,通过食盐、肥皂等生活必需品的专卖政策盘剥民众。查理一世继位后变本加厉,1637年强行推行《公祷书》,引发苏格兰清教徒起义,为筹集军费被迫于1640年召开长期议会,直接点燃革命导火索。
宗教矛盾激化:都铎王朝时期完成的宗教改革未彻底解决国教与清教的矛盾。斯图亚特王朝推行天主教化政策,迫害清教徒,导致新贵族与资产阶级在宗教旗帜下联合,形成反对专制的政治同盟。
议会传统与王权的结构性冲突
英国自13世纪《大宪章》以来形成的议会传统,与斯图亚特王朝的集权统治产生根本对立。议会代表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利益,要求限制王权、保障财产权;而国王则试图通过强化君主专制巩固统治。1641年议会通过《大抗议书》,列举查理一世204条罪状,要求限制国王的立法权、军事权和财政权,双方矛盾彻底公开化。
二、革命经过:内战、独裁与复辟的螺旋上升
第一次内战(1642-1646年):议会军的胜利与阶级分化
1642年查理一世在诺丁汉竖起王旗,内战爆发。议会军初期因指挥混乱屡遭败绩,直至克伦威尔组建“新模范军”——一支以自耕农和城市平民为主、信仰清教的铁军。1645年纳西比战役中,新模范军全歼王军主力,1646年俘虏查理一世,第一次内战以议会胜利告终。
此阶段革命阵营内部已现分裂:长老派主张与国王妥协,独立派(以克伦威尔为代表)坚持彻底推翻君主制,平等派则代表底层民众要求更彻底的民主改革。
共和国时期(1649-1653年)与护国政体(1653-1658年):军事独裁的困境
1649年1月30日,查理一世被送上断头台,英国宣布成立共和国。但克伦威尔很快解散残余议会,于1653年就任“护国主”,建立军事独裁统治。他推行《航海条例》打击荷兰海上贸易,镇压爱尔兰天主教徒起义,却未能解决土地分配、宗教宽容等核心问题。1658年克伦威尔去世后,其子理查德无力掌控局势,英国陷入无政府状态。
斯图亚特王朝复辟(1660-1688年):保守与改革的博弈
1660年查理二世复辟,表面恢复君主制,实则延续议会与王权的博弈。1679年议会通过《人身保护法》,限制国王随意逮捕权;1681年查理二世解散议会,实行“十一年暴政”。1685年詹姆斯二世继位后,公然恢复天主教,任命天主教徒担任军官,引发“光荣革命”的直接导火索。
光荣革命(1688年):不流血的政权更迭
1688年,辉格党与托利党联合邀请荷兰执政威廉三世(詹姆斯二世的女婿)率军入侵英国。詹姆斯二世逃亡法国,议会宣布威廉和玛丽共同统治英国。这场未流一滴血的政变,标志着资产阶级与新贵族彻底掌控政权。
三、革命结果:君主立宪制的确立与历史影响
《权利法案》:议会主权的法律化
1689年议会通过《权利法案》,以法律形式确立“议会至上”原则:
国王不得废止法律或暂停法律执行;
未经议会同意不得征税、招募常备军;
议会定期召开,议员选举自由。
该法案将国王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为君主立宪制奠定基础。1701年《王位继承法》进一步规定,法官任免权归议会,国王不得干涉司法,彻底剥夺王权干预政治的合法性。
对英国社会的深远改造
经济层面:革命后英国确立“重商主义”政策,通过《航海条例》保护本国贸易,为工业革命积累资本;圈地运动合法化加速农业资本主义化,至18世纪中叶,英国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50%。
政治层面:议会逐渐分化为代表土地贵族的托利党(保守党前身)和代表工商业资产阶级的辉格党(自由党前身),两党制雏形显现。18世纪中叶责任内阁制形成,国王“统而不治”,议会成为国家权力中心。
思想层面:革命期间出版的《政府论》《利维坦》等著作,系统阐述社会契约论和分权学说,为启蒙运动提供理论武器。
世界历史进程的推动者
英国革命被马克思称为“欧洲范围的革命”,其影响远超国界:
直接推动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启蒙思想家伏尔泰盛赞英国革命“敲响封建制度丧钟”;
为北美独立战争提供制度模板,1787年美国宪法明确三权分立原则,借鉴英国议会经验;
加速欧洲君主专制体系瓦解,19世纪普鲁士、意大利统一过程中,均出现要求仿效英国宪政的呼声。
来源:历史资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