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资料网 > 历史解密

历史解密

敲响大唐王朝丧钟的“;甘露之变”;事件

分类:历史解密 2022-05-19

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转衰的标志性事件,叛乱虽然最后得以平定,唐家老铺并没因此关门,但由此引发的藩镇割据、宦官专权、朋党之争三股政治势力恶性膨胀,让朝廷的权力体系长期处于一种充满变数的动荡中。

真正让大唐陷入万劫不复的,是数十年后鲜为人知的另一次事件:“甘露之变”。

公元835年(唐大和九年),27岁唐文宗不甘为宦官控制,和李训、郑注策划诛杀宦官。夺回皇帝丧失的权力。11月21日,唐文宗以观露为名,将宦官头目仇士良骗至禁卫军的后院欲斩杀,被仇士良发觉,双方激烈战斗,结果李训、王涯、贾餗、舒元舆、王璠、郭行余、罗立言、李孝本、韩约等朝廷重要官员被宦官杀死,其家人也受到牵连而灭门,在这次事变后受株连被杀的一千多人。史称“甘露之变”。

“甘露之变”,是唐文宗李昂借用朝臣力量,夺回宦官势力所控军权的一次尝试。愿望很美好,结果很糟糕,这一事件功败垂成,造成数百朝臣被杀,“朝廷一空”,开启了中国历史上第二次“宦官时代”(第一次是东汉末年桓灵时期),军政大权从此全部落于宦官手中,直到唐朝彻底歇菜。

宦官在唐代得势,唐玄宗李隆基是祸首。他特别宠信太监高力士,大事小情都托付给他处理,曾公开宣称:只有高力士值班,我才睡得安稳!

高力士牛到啥程度?李林甫、杨国忠、安禄山、高仙芝等大腕都要巴结他才能得到皇帝宠信,王子公主称他“阿翁”,驸马称他为“爷”,太子李亨管他叫“二哥”(辈份儿有点乱,我想静静)。

但高力士个性低调,很会做人,颇有点忠肝义胆,历史挺干净,没劣迹,没差评,甚至被誉为“千古贤宦第一人”。

高力士显然是太监中的另类,一两块小鲜肉也无助于太监群体形象的提升。皇帝认为太监属于奴才,欲望少,没儿女,好驾驭,实际上由于太监生理缺陷造成的心理扭曲,以及文化素养和道德水平的整体不足,一旦大权在握,做人没节操,做事没底线,常常弄出不少正常人难以想像的妖蛾子。

比如后来几个大太监鱼朝恩李辅国等人就是典型的人渣儿,这些家伙在朝掌握神策军(禁军),在藩镇监视节度使,逐步开始呼风唤雨兴风作浪,甚至发展到废立皇帝的地步。像唐宪宗李纯,就是由太监们逼迫他爹唐顺宗退位,并一手策划拥立的。虽然宪宗皇帝一度削平了四川、淮西的割据势力,号称“元和中兴”,但因乱服丹药,性情变得暴躁无常,太监王守澄、陈弘志怕祸事上身,竟联手将唐宪宗弄死了。

本文的主角唐文宗李昂是唐宪宗的孙子,事实上,李昂的哥哥唐敬宗李湛也是死于太监之手。铁打的太监流水的君,李昂是王守澄等人从郡王府中临时拉来救场的。

在王守澄看来,皇位上无非又换上一具行尸走肉,更何况他有“拥立”的大功劳,大权在握,其奈我何?

[page]

但临时救场的超级龙套李昂,却是个闷骚型的狠角色。他并不打算领王公公的情,而是一心想“刷君父之仇耻”,从上任第一天起就开始磨刀。

唐文宗李昂画像

一天,李昂读《春秋》,读到“阍弑吴子余祭”一段,别有用心地问身边的朝臣:“阍何人耶?”

这里有个典故:余祭是吴王的名字,阍是“寺人”,就是太监。这个太监是吴王俘虏的越国人,让他负责守船,吴王上船时,太监为报仇就杀了他。

李昂提这个问题,是想试探一下有没有痛恨宦官,可以发展为“同志加兄弟”的朝臣。结果让他很受伤,大家正忙着在“牛(僧孺)李(德裕)朋党之争”中选边站队,对皇帝铲除宦官的想法不感兴趣。

唐文宗慨然长叹:“去河北贼(指藩镇)易,去朝中朋党难。”

但他并不气馁,相信大把的机会等在前面——

王公公,你让我坐朝堂,我让你下油锅!

2唐文宗物色的两个奇人帮手

事实证明,李昂在搞阴谋方面很有一套。很快,他就物色到两个帮手,而且这两人还都是从王守澄的朋友圈里挖过来的,挖墙角的全过程不露声色,直到墙头坍塌,对方也毫无察觉。

第一个帮手叫郑注,这个人发迹的过程简直就是一部传奇故事。郑注是典型的“矮挫穷”,长得不帅,眼睛还有毛病,只能下视,不能看远。他的主业是江湖游医,但更厉害的功夫是口才,情商极高,“人见之者,无不欢然”。

郑注生命中第一个贵人是襄阳节度使李愬,就是雪夜入蔡州活捉吴元济那位牛人。李愬治军打仗挺牛,却患有痿病,比较苦恼。郑注用偏方居然给他治好了,再加上能说会道,李愬把他视为精神导师,军中大事小情都是郑注当家作主。

王守澄当时正是监军,听到群众议论,就代表组织跟李愬郑重谈话,要赶走郑注。李愬说:郑注是天下奇才。这么着吧,你跟他谈谈,如果不合心,再赶走他不迟。

[page]

王守澄起初很不乐意,觉得跟江湖郎中谈话太失身份。但郑注一开口,那真是天花乱坠、机辨纵横,顿时把王公公惊掉了下巴。他马上将郑注请入内室,“促膝投分,恨相见之晚”。

王守澄发达后,郑注身价也水涨船高,成为其心腹高参。另一个实力派太监韦元素与左军将李弘楚与王守澄不和,就想先拿郑注开刀,于是诈称有病,请郑注来医治,计划乘机杀掉他。

郑注来后就跟韦元素侃上了,韦元素不知不觉“执手款曲,谛听忘倦”,整个人像是被施了魔法,忘了正事,旁边的李弘楚三番五次示意下手,他都不理睬。会诊结束,韦元素竟成了郑注的铁杆粉丝,送给他大批金帛,排出盛大的仪仗将他送回家。

如果郑注的故事止于此刻,那么他必然被后人视为依附于宦官的小丑。然而,剧情至此突然逆转,郑注的精彩传奇翻开了新一章。

有一天唐文宗李昂突然病了,无法说话。这种怪病让御医们束手无策,但江湖郎中郑注一出手就见效,让李昂大为赞赏。所以说“学院派”不要总瞧不上“野路子”,高手在民间。几番神聊胡侃之后,郑注竟成了宫里的常客,而他的政治面貌也悄悄由“宦”改成了“帝”,为人作嫁的王守澄对此一无所知。

第二个奇人是李训。李训有辨才,曾因政治投机未遂,被流放岭南,文宗即位后大赦天下,李才回到京城。

李训看到朝政把控在太监王守澄等人手中,而郑注又受到王的宠遇,就备了厚礼去结交。两大“侃爷”一见如故,越说越投缘,郑注不但将李训引荐给王守澄,还推荐给皇帝。文宗见李训相貌堂堂,口若悬河,又多权数,“以为奇士,待遇日隆”。

宰相李德裕了解李训的案底,觉得他人品不好,不能重用。李昂却说:年轻人谁还不犯个错?改了就好!

其实李昂真正的意思是:像你这样跟老牛斗来斗去就叫人品好?再说人品好有个鸟用,能替老子出气才是硬道理!

稍后,李昂更是将李训提拔到宰相之列,让他开始着手打击朋党、宦官势力。由于李训、郑注二人都是王守澄所引荐,尤其郑注还是王守澄的亲信,所以这个任命没有引起宦官们的任何怀疑。

3完美计划,梦幻开端

李昂的眼光很独到,李训、郑注虽然都是靠口活儿起家,却并非只会耍嘴皮子,做事也确有两把刷子。李训任宰相后,双管齐下,开始替皇帝回收权力。

对付牛李朋党,他“擒贼先擒王”,将双方的首脑人物李德裕、李宗闵(牛党)同时贬出京城,大力提拔没有政治背景的新人,朝堂政治空气为之一新;

对付掌握禁军的太监,他利用敌人内部矛盾进行分化瓦解,先封赏提拔王守澄,把王公公不喜欢的太监都贬到外地,然后任命跟王守澄不和的宦官仇士良为左神策军中尉(掌管京城禁军),分去王的军权。

[page]

柳公权作品《神策军碑》

随后,参与杀害宪宗皇帝的宦官陈弘志被召至青泥驿,李训找了个理由将他“封杖杀之”,让李昂泄了心头大恨。

计划执行得很顺利,王守澄已经被彻底孤立起来。李训见时机成熟,便让文宗赐给王守澄一坛好酒,酒里当然做了一些手脚。王守澄明知是毒酒,却已无力反抗,为保存颜面,只得装傻就范。

王守澄死时可能不知道,让他体面地死去,是李训全盘计划中关键的一环,因为他的身份和尸体还有大用场。

除掉王守澄只是第一步,夺回被宦官势力把持了数十年的军权才是终极目标。

在毒死王守澄之前,李训已经安排郑注出任离京城最近的凤翔节度使,掌握军队以为外援。二人约定,给宦官大佬王守澄搞一次风光大葬,由皇帝下旨命宦官中掌握军队的中层以上干部全部集中到浐水墓地(紧邻凤翔)送葬,然后由郑注以安全保卫的名义,带亲兵将他们全部砍杀,斩草除根。

整个计划环环相扣,衔接自然,而且合情合理。郑注到任后,专门训练了五百亲兵,个个手持白梃,怀揣利斧,长短武器配备精良,单等李训这边发出行动指令。

然而,事到临头,李训投机分子的本性又一次暴露,他认为毒死王守澄后,事情已经成功了大半,如果能在京城内找机会收拾掉仇士良等剩下的宦官,那么天大的功劳都是他一个人的,他要撇开郑注自己干!

李训敢于单干,是因为他又有了新的军人同盟者:金吾将军韩约和他的部队。

李训的临时计划是这样的:借口发生灵异怪事,让太监头子们去观看,让韩约的士兵事先埋伏好,猎物一到,关门放狗,一网打尽。

事后分析,李训的计划比较靠谱,不靠谱的是韩约和天气。

4成败只在一瞬间

大和九年(835年)十一月二十一日,文宗李昂登紫辰殿早朝。金吾将军韩约奏称金吾左仗院内石榴树夜降甘露,是祥瑞之兆。“表演帝”李昂表示很惊讶,故意先派李训等大臣去看。

稍顷,李训回来,不以为意地说:我看着不像甘露,不值得大惊小怪。李昂说:祥瑞怎么会是假的呢?你真是见识少。于是下令派左、右军中尉,枢密内臣仇士良、鱼弘志等宦官再去看个究竟。

戏演到这里无懈可击。众太监本来就喜欢扎堆瞧个热闹,刚才就巴不得去看,听到皇帝这么说,一窝蜂便跑了出去。

仇士良等兴冲冲来到现场,却发现韩约神色慌张,大冬天竟然满脑门汗,顿时心里一动,不由得四处打量。正在这时,院里忽然起了一阵风,将廊间帷幕吹起,隐隐露出士兵和刀枪。

“快跑!”仇士良惊呼一声,撒腿就跑,韩约赶忙招呼关门,却已来不及。要说仇士良这人也真不是等闲之辈,他在奔跑中迅速作出判断:谁控制了皇帝,谁就是这场事变的赢家!

仇士良率众太监逃回殿上,劫夺皇帝,李训急忙指挥金吾兵护驾。仇士良见情况危急,竟砸开殿后屏风,挟持李昂抄近道往宫内跑。李训上前抓住乘辇,仇士良与他撕打双双倒地,李训抽出靴中短刀欲刺,仇士良却被小太监救起逃走。

[page]

后面的金吾兵虽然斩杀了数十名宦官,但皇帝的坐辇却被抬进内宫,抓着坐辇不松手的李训一直被拖到宣政门,最后被太监击倒,宦官们关闭了宫门,以皇帝的名义开始调兵增援。

李训见大势已去,换衣出逃。仇士良则统率神策军对京城的百官开展了无差别的屠杀。中书、门下二省官吏几乎被杀光,死者六百余人,皇宫内“横尸流血,狼藉涂地,诸司印及图籍、帷幕、器皿俱尽”。

李训到终南山出家为僧未果,只好转头向凤翔找郑注,但在途中被捕。因担心回去遭受酷刑折磨,他最后一次施展出过人的口才,成功说服押送者斩下他的首级送往京城。

长安血流成河的时候,郑注正带着他的五百亲兵依照计划向浐水出发,中途听到“甘露之变”,立即返回。而此时,凤翔监军太监张仲清已接到仇士良密令,要他处死郑注。

以郑注的敏捷,他本有机会逃走。但他决定再赌一把,想靠自己无往不利的口才扳回局势,说服张仲清跟他一起继续革命。但他没想到对手不按套路出牌,张仲清为他安排的送行剧目里,根本就没有座谈这个环节。

二人见面,施礼坐下,茶水奉上。郑注刚端起茶,打算喝完一口清清嗓子开侃,身后埋伏的杀手就迫不及待抽刀出手了。

至此,一场策划周密,本来极有希望成功的夺权行动,被太监们逆转。文宗李昂完全沦为傀儡,朝廷大权全归宦官。史称:自是天下事皆决于北司,宰相行文书而已。

五年后,文宗病重,诏命太子监国。仇士良怕将来受报复,闯入宫中,假传圣旨把太子降封陈王,立文宗之弟李炎为皇太弟,即后来的唐武宗。

仇士良带领他的太监团队此后把持朝政20多年,经历文、武、宣宗三朝,颇有一套对付皇帝的心得体会。会昌三年(公元843年)他退休时,还特意给徒子徒孙搞了一次业务培训:不能让天子闲暇下来,一闲他就要看书,就要研究治国方略,就不会把权力放给我们。为了太监事业的兴旺,你们一定要变着花样多弄点好玩的东西,让天子在声色娱乐中沉沦下去,没心思治国理政,谁还能夺走我们的权势呢?

公元903年,朱温纵兵在内省杀死数百宦官,并命令各藩镇斩杀在外监军的太监,只留下30个幼小太监在宫内洒扫,第二次宦官时代结束。而几乎与这个时代一起画上句号的,还有大唐的江山。

来源:历史资料网

本文地址:https://www.lishiziliao.com/jiemi/930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