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资料网 > 历史解密

历史解密

朱元璋对功臣说:你儿子剑法不错,功臣把儿子首级砍下,然后自杀了

分类:历史解密 2022-05-19

古代皇权至高无上,是国家最高权力,甚至整个国家都要按照君主的思想运行,是否意味着当上皇帝就可以安枕无忧了呢?又有哪些人能威胁到皇权呢?通过一些历史剧可以发现,皇权并非那样稳固,毕竟皇帝只有一人,精力有限,那么多的国家大事如何能处理完,因此诞生了各种各样的官职,分管各种事物,这种做法提高了行政效率,不过难免会让皇帝放权。

为了巩固皇权,一些有手段的皇帝会通过各种方法削弱大臣的影响力,最重要的是把兵权牢牢地控制在自己手中,历史上能力出色的皇帝多是如此。

大明王朝缔造者朱元璋,从一个穷苦百姓奋斗成一国之君,击溃元朝统治者,将中原地区重新收归汉人手中,自然功不可没,不过朱元璋登上皇位以后,为了掌控绝对的权力,开始屠杀功臣良将。

杀贪官虽然是为了肃清吏治,刑罚却过于严重了,洪武年间百官俸禄极少,朱元璋下令凡是贪污60两以上格杀勿论,这些于“蓝玉案”与“胡惟庸”相比就是小儿科了,首先在性质上就有很大差异,“蓝玉案”被认定为谋反,严重威胁到了皇权统治。

为了给接班人留下忠心耿耿的部下,朱元璋煞费苦心,挑选了一干精兵强将,然而很快朱元璋就发现了一个问题,自己能镇住这些劳苦功高的大将,但他的子孙却不一定。

朱标为人宽厚,很有君主气魄,或许也能得到众将支持,只不过朱标英年早逝,蓝玉等人居功自傲,年纪轻轻的朱允炆显然不是对手。

太子去世,皇孙年幼,打乱了朱元璋的计划,为了加强皇权统治,朱元璋以谋反罪名,大肆屠戮功臣,将留给朱标的武人班底杀了个干净,念在蓝玉曾有功于朝廷,朱元璋宽大处理,改碎剐为剥皮,受牵连的多达一万五千多人。

有免死金牌在手的傅友德冯胜等人也没有逃过此劫,作为开国大将,冯胜和傅友德立下赫赫战功,结果都被“赐死”,冯胜是明军著名将领,原本独立为战,后加入朱元璋部四处征战。

洪武二十五年,冯胜奉命在太原屯田驻兵,朱允炆被立为接班人以后,冯胜被封为太子太师一职,因为多次激怒朱元璋而获罪,最终因“蓝玉案”牵连被赐死,傅友德家境贫寒,在民不聊生的的战乱时代,为了活命,傅友德走上了起义之路。

元至正21年,辗转多地以后,傅友德加入朱元璋起义部队,惊喜自己找到了明主,随后跟随常遇春四处征战,挫败陈友谅,击溃张士诚,洪武元年,傅友德担任先锋挥师北上,杀入大都,逼迫元朝投降,洪武三年,朱元璋大封功臣,傅友德以其过人之功,封为颍川侯,子孙世袭。

晚年的朱元璋高高在上,看着来之不易的江山,朱元璋深知不能葬送在别人之手,大明只能是朱家的,“兔死狗烹”的悲剧再次上演,汤和是最早跟随朱元璋起事的将领,自然明白皇帝的用意,很快就表示自己年事已高,不适合继续待在朝廷,请求朱元璋准许他告官还乡,朱元璋听了很高兴,特地命人在老家为汤和修建府邸。

主动放下兵权的汤和得以善终,相比之下上述两位则没有这么幸运了,蓝玉案告破没多久,老朱就盯上了冯胜,冯胜经营多年,在军中威望极高,时刻威胁到皇权,据说冯胜的一个亲戚层向朝廷告发冯胜有谋反嫌疑,朱元璋终于找到借口,不分青红皂白的处决了他,动手之前,朱元璋特地宴请冯胜,席间朱元璋感叹冯胜为国尽忠,冯胜十分感动,甚至痛哭不止,结果没多久就丢了命。

颍川侯傅友德被召回京城以后,蓝玉案刚刚结束,朝廷百官惶恐不安,好友王弼曾对傅友德说:“皇帝年事已高,猜忌心重,极有可能对我们不利,这可如何是好啊”,傅友德听完十分颓丧。

傅友德之所以遭到皇帝猜忌,是因为与蓝玉来往密切,蓝玉死后,朱元璋宴请百官,结果发现门口守卫没有按规定佩戴剑囊,这人正是傅友德的儿子,后来宴席之上,发现傅友德对面前的菜不感兴趣,引起朱元璋抱怨,当着百官的面大骂傅友德父子不懂礼数。

朱元璋对傅友德说,你儿子剑不错啊,他是什么用意呢?言下之意是竟然没佩戴剑囊,是不是意图谋反?

随后命令傅友德传唤儿子来谢罪,结果傅友德刚刚出门,朱元璋就生气了,认为傅友德对他无视,态度不好,就让人传话说:“为何对朕不敬?”

没多久傅友德就回来了,他把儿子的头颅扔到了大殿之上,朱元璋冷笑一声,大骂:“你为何如此残忍?”, 傅友德十分气愤,说道:“你不就是想要我们父子的性命吗?这不正是你想看到的吗?”,说完就从袖中拿出宝剑自杀身亡。

朱元璋异常恼火,下令将傅友德其余家人发配边疆,一代名将含冤而死,令人可惜,前文提到的王弼也是如此,王弼曾在对抗陈友谅时立下汗马功劳,此后跟随傅友德讨伐云南,为大明作出了突出贡献。

洪武21年,明军北上对抗元朝残余势力,王弼率领一支部队北上追击,俘虏元朝多位公主,士兵8万余人,一据扫除祸患,就是这样一个不畏战争之人,在晚年想要告老还乡时,竟被朱元璋活活吓死,因为朱元璋阴晴不定的态度,以及乱杀功臣的做法,让他怀疑自己的性命也危在旦夕了。

可见在皇帝身边,必须得事事小心,只有时刻保持冷静,确保自己不会对皇权产生任何威胁,不然难逃一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古代皇权至高无上,是国家最高权力,甚至整个国家都要按照君主的思想运行,是否意味着当上皇帝就可以安枕无忧了呢?又有哪些人能威胁到皇权呢?通过一些历史剧可以发现,皇权并非那样稳固,毕竟皇帝只有一人,精力有限,那么多的国家大事如何能处理完,因此诞生了各种各样的官职,分管各种事物,这种做法提高了行政效率,不过难免会让皇帝放权。

为了巩固皇权,一些有手段的皇帝会通过各种方法削弱大臣的影响力,最重要的是把兵权牢牢地控制在自己手中,历史上能力出色的皇帝多是如此。

大明王朝缔造者朱元璋,从一个穷苦百姓奋斗成一国之君,击溃元朝统治者,将中原地区重新收归汉人手中,自然功不可没,不过朱元璋登上皇位以后,为了掌控绝对的权力,开始屠杀功臣良将。

杀贪官虽然是为了肃清吏治,刑罚却过于严重了,洪武年间百官俸禄极少,朱元璋下令凡是贪污60两以上格杀勿论,这些于“蓝玉案”与“胡惟庸案”相比就是小儿科了,首先在性质上就有很大差异,“蓝玉案”被认定为谋反,严重威胁到了皇权统治。

为了给接班人留下忠心耿耿的部下,朱元璋煞费苦心,挑选了一干精兵强将,然而很快朱元璋就发现了一个问题,自己能镇住这些劳苦功高的大将,但他的子孙却不一定。

朱标为人宽厚,很有君主气魄,或许也能得到众将支持,只不过朱标英年早逝,蓝玉等人居功自傲,年纪轻轻的朱允炆显然不是对手。

太子去世,皇孙年幼,打乱了朱元璋的计划,为了加强皇权统治,朱元璋以谋反罪名,大肆屠戮功臣,将留给朱标的武人班底杀了个干净,念在蓝玉曾有功于朝廷,朱元璋宽大处理,改碎剐为剥皮,受牵连的多达一万五千多人。

有免死金牌在手的傅友德和冯胜等人也没有逃过此劫,作为开国大将,冯胜和傅友德立下赫赫战功,结果都被“赐死”,冯胜是明军著名将领,原本独立为战,后加入朱元璋部四处征战。

洪武二十五年,冯胜奉命在太原屯田驻兵,朱允炆被立为接班人以后,冯胜被封为太子太师一职,因为多次激怒朱元璋而获罪,最终因“蓝玉案”牵连被赐死,傅友德家境贫寒,在民不聊生的的战乱时代,为了活命,傅友德走上了起义之路。

元至正21年,辗转多地以后,傅友德加入朱元璋起义部队,惊喜自己找到了明主,随后跟随常遇春四处征战,挫败陈友谅,击溃张士诚,洪武元年,傅友德担任先锋挥师北上,杀入大都,逼迫元朝投降,洪武三年,朱元璋大封功臣,傅友德以其过人之功,封为颍川侯,子孙世袭。

晚年的朱元璋高高在上,看着来之不易的江山,朱元璋深知不能葬送在别人之手,大明只能是朱家的,“兔死狗烹”的悲剧再次上演,汤和是最早跟随朱元璋起事的将领,自然明白皇帝的用意,很快就表示自己年事已高,不适合继续待在朝廷,请求朱元璋准许他告官还乡,朱元璋听了很高兴,特地命人在老家为汤和修建府邸。

主动放下兵权的汤和得以善终,相比之下上述两位则没有这么幸运了,蓝玉案告破没多久,老朱就盯上了冯胜,冯胜经营多年,在军中威望极高,时刻威胁到皇权,据说冯胜的一个亲戚层向朝廷告发冯胜有谋反嫌疑,朱元璋终于找到借口,不分青红皂白的处决了他,动手之前,朱元璋特地宴请冯胜,席间朱元璋感叹冯胜为国尽忠,冯胜十分感动,甚至痛哭不止,结果没多久就丢了命。

颍川侯傅友德被召回京城以后,蓝玉案刚刚结束,朝廷百官惶恐不安,好友王弼曾对傅友德说:“皇帝年事已高,猜忌心重,极有可能对我们不利,这可如何是好啊”,傅友德听完十分颓丧。

傅友德之所以遭到皇帝猜忌,是因为与蓝玉来往密切,蓝玉死后,朱元璋宴请百官,结果发现门口守卫没有按规定佩戴剑囊,这人正是傅友德的儿子,后来宴席之上,发现傅友德对面前的菜不感兴趣,引起朱元璋抱怨,当着百官的面大骂傅友德父子不懂礼数。

朱元璋对傅友德说,你儿子剑不错啊,他是什么用意呢?言下之意是竟然没佩戴剑囊,是不是意图谋反?

随后命令傅友德传唤儿子来谢罪,结果傅友德刚刚出门,朱元璋就生气了,认为傅友德对他无视,态度不好,就让人传话说:“为何对朕不敬?”

没多久傅友德就回来了,他把儿子的头颅扔到了大殿之上,朱元璋冷笑一声,大骂:“你为何如此残忍?”, 傅友德十分气愤,说道:“你不就是想要我们父子的性命吗?这不正是你想看到的吗?”,说完就从袖中拿出宝剑自杀身亡。

朱元璋异常恼火,下令将傅友德其余家人发配边疆,一代名将含冤而死,令人可惜,前文提到的王弼也是如此,王弼曾在对抗陈友谅时立下汗马功劳,此后跟随傅友德讨伐云南,为大明作出了突出贡献。

洪武21年,明军北上对抗元朝残余势力,王弼率领一支部队北上追击,俘虏元朝多位公主,士兵8万余人,一据扫除祸患,就是这样一个不畏战争之人,在晚年想要告老还乡时,竟被朱元璋活活吓死,因为朱元璋阴晴不定的态度,以及乱杀功臣的做法,让他怀疑自己的性命也危在旦夕了。

可见在皇帝身边,必须得事事小心,只有时刻保持冷静,确保自己不会对皇权产生任何威胁,不然难逃一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来源:历史资料网

本文地址:https://www.lishiziliao.com/jiemi/548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