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资料网 > 历史解密

历史解密

被低估的东吴四大都督之鲁肃 正史中战略属于一流

分类:历史解密 2022-05-19

鲁肃(172年-217年),字子敬,汉族,临淮郡东城县(今安徽定远)人,中国东汉末年杰出战略家、外交家。

出生于一士族家庭;幼年丧父,由祖母抚养长大。他体貌魁伟,性格豪爽,喜读书、好骑射。东汉末年,他眼见朝廷昏庸,官吏腐败,社会动荡,常召集乡里青少年练兵习武。他还仗义疏财,深得乡人敬慕。当时,周瑜为居巢长,因缺粮向鲁肃求助,鲁肃将一仓三千斛粮食慷慨赠给周瑜。从此,二人结为好友,共谋大事。

建安二年(197年),鲁肃率领部属投奔孙权,为其提出鼎足江东的战略规划,因此得到孙权的赏识。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率大军南下。孙权部下多主降,而鲁肃与周瑜力排众议,坚决主战。结果,孙、刘联军大败曹军于赤壁,从此,奠定了三国鼎立格局。

建安二十二年(217年),鲁肃去世,终年46岁,孙权亲自为鲁肃发丧,诸葛亮亦为其发哀。

鲁肃其实是四大都督最被低估的一位,因为其并没有很耀眼的战场表现,甚至因为主张借南郡给刘备而备受诟病。诚然,在战术上,鲁肃不如周瑜、吕蒙、陆迅;他没有周瑜赤壁之战的英姿,没有吕蒙白衣渡江的谋划,没有陆逊火烧连营的功绩,但是鲁肃却是东吴集团当之无愧的第一战略家。诸葛亮未出茅庐而知天下三分,其提出的隆中对策闻名于世,然而少有人知道的是,其实早在隆中对问世的八年之前,鲁肃初见孙权,就已经提出了榻上策:

昔高帝区区欲尊事义帝而不获者,以项羽为害也。今之曹操,犹昔项羽,将军何由得为桓文乎?肃窃料之,汉室不可复兴,曹操不可卒除。为将军计,惟有鼎足江东,以观天下之衅。规模如此,亦自无嫌。何者?北方诚多务也。因其多务,剿除黄祖,进伐刘表,竟长江所极,据而有之,然后建号帝王以图天下,此高帝之业也。——三国志

塌上策实际上比隆中对更为高明,因为彼时曹操与袁绍官渡之战胜负未分,鲁肃就已经预料到了孙权未来的对手只能是曹操,诸葛亮却只知道曹操不可与争锋,却没能预料到孙权可能会成为刘备的敌人。鲁肃提出鼎足江东,之后夺取荆州。占据整个长江流域,再称帝图谋天下,则与隆中对中“跨有荆、益”有异曲同工之妙,他们都敏锐的观察到荆州对成就帝业的重要性。

但是计划赶不上变化,虽然鲁肃很早就提出的榻上策,近十年来,孙权集团却连一个江夏郡,都没能攻克,更别提荆州了。之前的形式是北方多务,曹操无暇南顾。可是到了八年以后,曹操已经彻底消灭袁绍势力,基本上统一了北方。北方局势变化,曹操不再多务,已经开始染指荆州。当宛城张绣投降曹操之时,孙权都还没有夺取江夏,不久以后,黄祖被击破,刘表病逝,这本来是孙权集团夺取荆州的最好机会,但是,曹操的行动更快,已经准备进攻荆州了。

既然形势变化,战略也要变化,鲁肃显然不是墨守成规的人,针对变化的天下大势,鲁肃提出新的战略:联合刘备,抵抗曹操。鲁肃再一次强调了荆州对于江东集团的重要性,以坚定孙权夺取荆州的决心,同时预料到,刘表病逝以后。一直以来不和睦相处的两个儿子(刘琮、刘琦)一定不会同心协力对抗曹操;刘表军中诸将各怀鬼胎,这时候曹操如果进攻荆州,简直是易如反掌,但是幸好还有刘备。鲁肃指出,刘备是天下枭雄,并且与曹操有仇恨,刘表因为忌惮刘备的能力也没有重用他,如果我们能够联合刘备共同抵抗曹操,一定能够抵挡住曹操,如果不赶紧行动,被曹操抢先夺取荆州,那就迟了。

夫荆楚与国邻接,水流顺北,外带江汉,内阻山陵,有金城之固,沃野万里,士民殷富,若据而有之,此帝王之资也。今表新亡,二子素不辑睦,军中诸将,各有彼此。加刘备天下枭雄,与操有隙,寄寓于表,表恶其能而不能用也。若备与彼协心,上下齐同,则宜抚安,与结盟好;如有离违,宜别图之,以济大事。肃请得奉命吊表二子,并慰劳其军中用事者,及说备使抚表众,同心一意,共治曹操,备必喜而从命。如其克谐,天下可定也。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三国志

即使如此,计划依然赶不上变化,鲁肃没有想到的是:刘琮不战而降,刘备拒绝诸葛亮夺取荆州的建议。就这样,曹操兵不血刃夺取荆州,刘备逃奔江东,在江东以张昭为首的大臣都主张投降曹操的情况下,是鲁肃力排众议,连刘抗曹,虽然赤壁之战没有鲁肃带兵打仗的功劳,但是如果不是他力排众议,说服孙权坚决联合刘备抵抗曹操,又怎么会有周瑜表现的机会呢?

赤壁之战以后,刘备得到荆南四郡,周瑜用了一年多时间,却只得到半个南郡,刘备居然提出借用南郡。这时候江东大多数人都主张拒绝刘备的要求,因为刘备趁着周瑜和曹仁大战南郡,去收割荆南四郡,已经让他们觉得江东这是替刘备做嫁衣了,又怎么愿意让出南郡这个浴血奋战一年多,周瑜还因此重伤的南郡呢?但是,依然是鲁肃,力排众议,说服孙权借出南郡。

鲁肃坚持主张借给刘备南郡到底是对是错呢?留给大家讨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来源:历史资料网

本文地址:https://www.lishiziliao.com/jiemi/529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