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资料网 > 历史解密

历史解密

柳三变柳永的生平,一代宋词大家

分类:历史解密 2022-05-19

中国拥有着漫长的历史,也涌现出许多的才子诗人,他们的诗词才华流传到至今,各个朝代有各个朝代的不同,汉代流行赋,唐代则推崇诗文,等到了宋代的时候,则出现了一大批以写词闻名的文人,而且还出现了不少流派。当时在文人圈里大家多推崇的是苏轼之流。

但是有一个词人,他本人非常具有才情,但是他热衷于为一些底层的青楼妓子写词,所以在正史上他并没有留下太多的痕迹,在《宋史》里都没有他的传记。这个词人就是柳三变柳永。

柳永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柳永,字耆卿,因排行第七,又称柳七,福建崇安人,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

柳永出身官宦世家,少时学习诗词,有功名用世之志。咸平五年,柳永离开家乡,流寓杭州、苏州,沉醉于听歌买笑的浪漫生活之中。大中祥符元年,柳永进京参加科举,屡试不中,遂一心填词。景祐元年(1034年),柳永暮年及第,历任睦州团练推官、余杭县令、晓峰盐碱、泗州判官等职,以屯田员外郎致仕,故世称柳屯田。

柳永是第一位对宋词进行全面革新的词人, 也是两宋词坛上创用词调最多的词人。柳永大力创作慢词,将敷陈其事的赋法移植于词,同时充分运用俚词俗语,以适俗的意象、淋漓尽致的铺叙、平淡无华的白描等独特的艺术个性,对宋词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全面革新宋词是从他开始的,在当时词坛上自己创作词调最多的人也是他,但是可能是因为他的词所写的对象被大多数文人所轻视,所以也使得他被很多人看不上眼。但是曾经有一部很经典的影视作品就是以他的人生经历为素材来创作的,这部剧就是《书剑情侠柳三变》,这个剧集也为柳永正了名,让我们了解到历史上真正的柳三变。

一影视剧事迹

这个作品主要还是以柳三变的人生经历为主,展现了以北宋为背景的家国情怀以及主角之间的爱恨纠葛,里面像大部分剧集一样不可免俗的穿插了一些爱情故事,增加了剧集的可看性和趣味度。而且这部剧当时的投入是相当大的,放在今天完全是一部大制作,邀请了当时两岸三地的众多演员,剧集内容也秉着弘扬正能量的目的,非常引人入胜。

剧集里面在一开始设定了一个情节,就是在当时在大内皇宫里有一把镇国宝剑,顾名思义就是说这个宝剑关乎着宋朝的国运,宝剑在国在,宝剑丢了国家也就乱了,这把剑还有一个很厉害的名字,叫做太阿古剑。这个剑也不是全然虚构,它相传是欧治子和干将所铸,而这两位大师觉得这是一把威道之剑,剑气早就已经存在,只是恰好凝聚起来,而且这剑铸成之时天然带有太阿二字。

所以这把剑当时是非常被重视的,有层层守卫看护,但是某一天却被两个黑衣人给盗走。

当时柳永之父是当朝太傅,但是同时还是前朝遗臣,他总想着复兴前朝,而且还召集了许多前朝的旧部,想要反宋。当时的柳三变对这一切都毫无察觉,他是当朝太傅家的公子,长相俊朗,又写的一首好词,而且还武功不俗,是当时很多少女爱慕的对象。

但是表面的宁静是维系不了多久的,他父亲策划的一切注定了他的人生无法平静。可能是哪里出了变故,所以他父亲的祸心被人察觉,朝廷对他一家开始产生怀疑,为了打消当权者的疑心,所以他父亲决定让他进京考试,表示一下想要做宋臣的忠心。柳永当时什么都不知晓,他按着父亲的嘱托认真备考,如期参加了考试,但是当权者疑心太重,而且为了维护社稷的稳定,决定对于前朝遗臣子弟一概不予录用。

柳永满腹的才华都被这个政令掩埋了下去,失去了在朝为官的可能。在这样的打击下,柳永很是颓废,正好他父亲希望他能够帮助他一起去复兴前朝,所以他加入了他父亲的队伍,而当时正好朝廷丢了镇国重器,注定是要有一场动荡,正好是一个好时机,所以他们就再次召集以前的故人,纷纷加入反宋的大军。而朝廷那边也知道此事的严重,赶紧派人去寻找宝剑。

当时朝廷方面派出的是太子和贤王,一方面寻找宝剑的下落,一方面则镇压那些反叛的乱党。这之后就是柳三变与朝廷之间的博弈。

在这个过程中柳三变也结交了许多朋友和知己,其中也不乏一些红粉佳人,当时柳三变顺手曾经救下一个江湖女子,这女子想要报恩嫁给他,但是柳三变对其并无情意。之后他又认识了一位花魁楚楚,这个女子人如其名,长相楚楚动人,而且还有几分才情,两个人之间情愫暗生。

但是楚楚是一个青楼女子,不管才情再好,在别人看来也是一个玩物,但是柳三变他有一颗平常心,他看她的时候,从来都没有轻视,给予的永远都是尊重。但是后来太子也盯上了楚楚,后来楚楚在他们二人的争夺中死去,同时也化解了这二人之间的仇恨。

二历史事迹

毕竟是虚构的故事,这故事的情节没有太多的参考价值,历史上真正的柳永确实是出身官宦世家,但是他当时参加科举,由于他之前多爱写一些艳词,被当时的统治者不喜,所以连续考了四次,也没能中举。他本身是存着用自己的能力去造福一方百姓的志向,但是命运却没给他这个机会,之后他常年混迹在青楼楚馆,在这里他性子里的浪漫自由似乎找到了一个安居之所。

在青楼里,那些歌妓都期望能够得到一曲好词,以便能够让自己名声大一点,日子好过一些,柳永本身才情出众,这些歌妓也常常向他求词,也时常接济他。常年在这里和这些社会最底层的女子接触,他看到了在这些女子身上闪耀的部分,所以他很多词都是为这些女子而写的,尽管他这样使他遭受了很多非议,被很多正统人士所不齿,但是这也让他得到了很多青楼女子的感激。

但是,在吃人的封建礼教面前,柳三变的所作所为势必受到主流社会的非议,纵使他才华横溢也无法得到正统士大夫们的认可,而被视为一个异端。最终,柳三变死后,去吊唁的大都是那些青楼女子。正如众多女性中流传着的顺口溜一样:“不愿君王台,愿得柳七叫;不愿千黄金,原得柳七心;不愿神仙见,原识柳七面。”这也反映出青楼女子的重情重义,更也说明柳三变没有白白的爱恋她们。

柳永之后的许多著名词人,都受到柳永的影响,苏轼、秦观等也不例外。他最经典的《蝶恋花》,最后一句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千古流传

来源:历史资料网

本文地址:https://www.lishiziliao.com/jiemi/513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