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资料网 > 历史解密

历史解密

黄袍加身的赵匡胤看着像是被迫的一样 但实际上他那只是半推半就罢了

分类:历史解密 2022-05-19

“乱世出英雄”,这句话是没有任何毛病的。赵匡胤就是这样的一个人物,他不仅要评定战乱还要为社稷着想。那么被黄袍加身的赵匡胤自愿,还是被逼无奈呢?

如果说,赵匡胤是被逼无奈的话,那么,黄袍加身就并非赵匡胤所愿的了。就像我们所说的“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赵匡胤原本就是奉旨去平定一场战乱,但是在称桥的时候,下属叫他自立为王。如果赵匡胤对当时的皇帝非常的忠心的话,那么 ,就算属下拿剑放在他的脖子上,或许赵匡胤也不会屈服。但是,发生兵变的不仅仅是陈桥,还有都城。当时,都城是赵匡胤的老友在把手,而商量好了的话,那么都城的兵变也发生了。他们在都城里面,逼迫当时的皇帝退位,但是,并没有人登上那个位子。很显然,这是一场密谋很久的兵变,而这一切的主事者都是在陈桥黄袍加身的武将——赵匡胤。

陈桥兵变是赵匡胤发动取代后周而建立宋朝的事件。公元959年,周世宗柴荣死了,8岁的恭帝即位。周世宗柴荣的结义兄弟,赵匡胤和石守信、王审琦等掌握了军权。

翌年正月初,传闻契丹兵将南下攻周,周军出兵御敌。行至陈桥的驿站,赵匡胤的弟弟赵匡义和赵普等密谋策划,发动兵变,众将以黄袍加在赵匡胤的身上拥立他为皇帝。随后,赵匡胤率军回师开封,京城守将石守信、王审琦开城迎接赵匡胤入城,然后胁迫周恭帝禅位。

赵匡胤即位后,改国号为宋,仍定都开封。石守信、高怀德、张令铎、王审琦、张光翰、赵彦徽都被封了节度使位号。历史上把这一事件称为“陈桥事变”。

关于陈桥事变,历史上说法不一。 有人认为赵匡胤是被部下逼着黄袍加身,虽再三推让,却难辞做皇帝的责任。《中国通史》上就持此一说,赵匡胤奉命出兵时,汴京已有传说,将士们将拥立赵匡胤为天子。

据后世的说法,赵匡胤是头天晚上喝的大醉,在睡梦中被披上黄袍的,在山呼万岁中醒来,还是不知道发生了何事。还有一种说法是,赵匡胤将黄袍取下,然后让将士们回营,意思是拒绝。这时将士们抓来了宰相,逼着宰相拜了新皇帝,这才算尘埃落定。有的说是赵匡胤的弟弟赵光义和赵普密谋的,赵匡胤是被逼着上位的。赵匡胤披上黄袍后,也非常惶恐,跟姐姐说了,没想到姐姐打了他一顿,说自己的事自己拿主意。于是赵匡胤才确定。

其实,后人一般认定是赵匡胤自己的主意,前面的说法不过都是幌子。不然,怎么会刚一出征,京师内外都哄传,点检做天子。其实,这样倒也不意外,五代十国混乱期,有多少皇帝都是这样产生的。只要骄兵对现有皇帝不满意,转身功夫就可以找另一个主儿,多少得有点地位,有点名望。大家都认可,否则,打起仗来,主子就换不成了。赵匡胤是符合这个条件的,身为最精锐的殿前统帅,又是周世宗时代能征善战的宿将。投名状自然归他。

然而这一说法,却遭到了许多学者的质疑。他们认为陈桥兵变是赵匡胤有预谋、有组织的夺帝行动。公元959年,周世宗病逝,儿子柴宗训年幼即位,由符太后摄政。

次年掌握兵权的赵匡胤乘主少国危之机,在赵普及石守信的策划下,借口抵御契丹和北汉的入侵请命挥师北上,率兵从大梁(今河南开封)出发,北上防御。

待军队行至陈桥驿,赵匡胤授意将士给他穿上黄袍,拥立他称帝,改国号为宋。从此他便把江山从后周那里夺了过来,建立了统一大宋王朝。

而在陈桥已经黄袍加身的赵匡胤,率领着军队向都城进发。等到了都城,守城官都是自己打开城门让赵匡胤进去了,很显然他们知道发生的一切。而赵匡胤就是直奔皇宫,直接一屁股坐在了那个象征着权力的位置上。这场谋划很久的兵变就成功了,而且凭借赵匡胤的威望,很多人都拥立他成为皇帝。

由此可见,赵匡胤早有做皇帝之心,只是苦无机会。这种说法在宋朝的正史中是找不到答案的,只能靠后人的推测。但推想未必就不是真的。正如岳蒙所说:“黄袍不是寻常物,谁信军中偶得之。”而且在赵匡胤称帝后,为什么要先赏那些“有功之臣”呢?

这些事情只是个例子,通过这些例子就足可以看出赵匡胤处心积虑了好久,只是借着北征的事情瞒人耳目而已。虽说赵匡胤黄袍加身,说不清到底是谁的主意,不过历史人物的产生,必是顺势而生的,两宋的时期的繁荣盛世也恰恰证明了这应势的结果。

来源:历史资料网

本文地址:https://www.lishiziliao.com/jiemi/461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