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资料网 > 历史解密

历史解密

明朝为什么会出现传奉官?传奉官给当时的社会带来了什么影响?

分类:历史解密 2022-05-19

传奉官指的是不经吏部,不经选拔、廷推和部议等选官过程,由皇帝直接任命。这违反了当时正常的手续,却只是为了满足皇帝或者后宫中某个妃嫔或宦官的愿望。这是明王朝特有的现象。

天顺八年二月,明宪宗通过太监“传奉圣旨”,提拔工匠姚旺卫文思院副使者,这是明代第一个侍奉官,前后共存在了7朝160年,在明熹宗时消亡。传奉官人数多时达四千多人,主要有术士、进献珍玩、书画、医士技艺、工匠、僧、道、太监亲属传奉官,为什么明朝会出现这么多传奉官?

这和当时明朝社会状况是分不开的。从皇帝个人看来,明初通过废丞相来巩固皇权,随后设立内阁,内阁首辅的职权相当于丞相,而皇帝害怕内阁权力过大,便设立司礼监牵制内阁,皇权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内阁和司礼监的共同约束。到了明宪宗时期,皇权突破了内阁和司礼监的共同约束,皇帝可以随意的行驶自己的权利,如任意的提拔传奉官。同时这一举措可以让皇帝在人事安排上更好的按照自身意志行事,进一步加强了皇权,巩固统治。也可以通过这一措施聚敛财富,

以明宪宗为例,当时国库空虚,传奉官进献财务,可以弥补财政不足,积累财富。从社会环境来看,反映了那个时代的价值观念和社会需求,明朝中后期社会出现追求时尚、贪图享乐、奢靡浪费,同时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出现财富急剧积累的人,下层人士也出现奢侈风气。这种风气也出现在皇室里,皇帝为首的皇室阶层接收了奢侈享乐的消费习气,为侍奉官的出现创造了条件。

这一举措对制度的破坏,带来了三个影响:

先来说第一点。当时的君主把能够管理国家的官运是为了自己的私物,只要是君主喜欢的话那么他可以让任何人都能够当上任何一个官职,而这也是破坏了原有的骏足与官僚之间的平衡,并且这样的行为也成为了君主的自己的爱好之事,如此一来人才的选拔也是不经过官员,并且在之后朝廷的内部也是很是混乱,而且在这个时候官员的选拔也成了金钱花,并且通过这样来进行“官职交易”。

第二点,当时的这个传奉官还有一类就是传达君主的旨意,众所周知当时明朝的君主大多都是深居后宫并且不与当时的众多官员见面,而这个时候一些传奉官就是中间人,传达君主的命令给官员。而这其中的“油水”可是不少,并且如果说这些传奉官做的好的话完全就能够像魏忠贤这样开创自己的势力,如此一来就能够让当时的众多官员巴结宦官而求得更好的发展前途,而这个也对明朝有着极大的影响。

第三点,当时这些传奉官大多都是君主身边的宦官,而这些宦官并没有个个都像魏忠贤这样会处理政务,所以说一旦这些传奉官进入到这个官场之中的话,他们的优势只有君主的宠爱而他们的才能并没有多高,所以说就是这样也导致了官场之上有很多的“无能之士”,如此一来如果国家外部或者内部发生重大事情的话,那么这个时候的传奉官只能够干看着而做出不任何的作为,如此一来,这对于明朝的影响是很大的。

成化十九年(1483年),御史张稷上疏,谈及传奉官给朝政带来的混乱。张稷说,自有传奉官后,文官中竟有一字不识的,武官中竟有从来没拿过弓箭的,自古以来,有这样的政治吗?因此,官员们纷纷请求淘汰传奉官员。宪宗虽然有时也偶尔淘汰一些传奉官,但是总体上是传授的要比淘汰的多。这种情形,直至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孝宗即位后大力裁汰冗官,才得到一些改变。

但是,好景不长。孝宗后来与他的父亲一样,也喜欢通过内旨授官,在弘治十二年(1499年)曾一次传奉匠官张广宁等120人,再传少卿李纶等180余人。由宪宗创造的传奉官本是一个对制度的破坏,也许由于能满足历代皇帝任用私人的愿望,竟成了制度了!“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宪宗一定是想:“既然都是我的臣民,大家机会均等,我说了算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来源:历史资料网

本文地址:https://www.lishiziliao.com/jiemi/437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