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资料网 > 历史解密

历史解密

宰相寇准为什么最后与好友闹翻,遭遇报复,最终结局让人唏嘘不已

分类:历史解密 2022-05-19

中国历史上在封建王朝论到官位,那么宰相可以说是百官之首了,可是宋朝的宰相寇准却因为与一位好友闹翻,遭遇到他的报复,结局让人唏嘘不已,这是怎么回事呢?

寇准(961年-1023年10月24日),字平仲,汉族,华州下邽(今陕西渭南)人。北宋政治家﹑诗人。太平兴国(980年)五年进士,授大理评事、知归州巴东县,改大名府成安县。累迁殿中丞、通判郓州。召试学士院,授右正言、直史馆,为三司度支推官、转盐铁判官。历同知枢密院事、参知政事。后两度入相,一任枢密使,出为使相。乾兴元年(1022年)数被贬谪,终雷州司户参军,天圣元年 (1023年) 九月,病逝于雷州。

皇佑四年(1053年),宋仁宗诏翰林学士孙抃撰神道碑,谥"忠愍",复爵"莱国公",追赠中书令,仁宗亲篆其首曰"旌忠"。故后人多称"寇忠愍"或"寇莱公"。寇准善诗能文,七绝尤有韵味,有《寇忠愍诗集》三卷传世。与白居易、张仁愿并称渭南"三贤"。

《宋史》:吕端谏秦王居留,表表已见大器,与寇凖同相而常让之,留李继迁之母不诛。真宗之立,闭王继恩于室,以折李后异谋,而定大计;既立,犹请去帘,升殿审视,然后下拜,太宗谓之"大事不糊涂"者,知臣莫过君矣。宰相不和,不足以定大计。毕士安荐寇凖,又为之辨诬。契丹大举而入,合辞以劝真宗,遂幸澶渊,终却钜敌。及议岁币,因请重贿,要其久盟;由是西夏失牵制之谋,随亦内附。景德、咸平以来,天下乂安,二相协和之所致也。准于太宗朝论建太子,谓神器不可谋及妇人、谋及中官、谋及近臣。此三言者,可为万世龟鉴。澶渊之幸,力沮众议,竟成隽功,古所谓大臣者,于斯见之。然挽衣留谏,面诋同列,虽有直言之风,而少包荒之量。定策禁中,不慎所与,致启怀政邪谋,坐窜南裔。勋业如是而不令厥终,所谓"臣不密则失身",岂不信哉!

而致使他最终晚年不得志的好友,就是丁谓。据有关史料,寇准被王钦若陷害罢官后,在丁谓的建议下,再度出任宰相,同时,丁谓出任副宰相(参知政事),两人开始关系还不错,寇准多次举荐丁谓。

那么最后如何闹翻的呢?原因就是在于溜须。

有一次中书省举行宴会,寇准和丁谓都参加了。吃饭的时候,寇准不小心洒了点汤汁在自己的胡须上,丁谓就坐在寇准的旁边,见此情景,他赶紧上前替寇准抚去汤汁。按理说,这件事就算放在今天也没什么出格的,更何况他俩既是同事又是好朋友,替朋友擦个嘴巴没啥吧?

可是,怪就怪在寇准身上,寇准见丁谓对他做这种事,当即就冷着脸说了一句:“你一个副宰相,居然给上司溜须,这像什么话?”当时的场面一度尴尬到了极点,寇准让丁谓下不来台,当着众多同僚的面斥责了他,这就是他们之间决裂的开始。

这件事之后,丁谓耿耿于怀,他恨上了寇准,并且在私底下寻找寇准的“小辫子”。

丁谓这样聪明又了解寇准,想找寇准的麻烦,那还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吗?他找了一个由头上奏,一下子就把寇准贬出了京城,一直到雷州半岛去了。丁谓投靠了宋真宗的皇后刘氏,寇准又被他赶走了,他成为了朝中的掌权人。

再来说说寇准。寇准被赶到雷州后,那里偏僻又荒凉。丁谓还想找理由杀了寇准,但是他的计谋被寇准戳破了。寇准在雷州的日子虽然艰苦,但也不错,他将雷州管理得很好,雷州的百姓都非常喜欢他。后来丁谓的日子也没有好过,他被流放到更远的地方,而且必须从雷州过。这时,寇准的下人们一起商量着要打丁谓一顿,但是寇准发现了以后及时阻止,并且还送了一只蒸羊给丁谓。

寇准的狂放自傲的性格已经被坎坷的境遇磨平了,他变得很随性,很圆融。这也是寇准的进步。寇准的身体因为频繁赶路而变得特别糟糕,他的家底以前很丰厚,但因为他特别爱铺张浪费已经花光了不少,后来他求医问药也花了不少钱。所以他死后,家里已经没有钱了。寇准死后,皇帝确实拨了一些丧葬费。但是因为雷州离寇准的老家太远,古代交通又不方面,所以寇准老婆把他的棺材送到洛阳时,已经彻底没有钱了。在无奈中,她就把寇准安葬到了洛阳。

想一想,也觉得唏嘘,当年寇准十分奢侈。如今死后却因为没钱不能回到故乡。毕竟在古代,大家将就落叶归根,而寇准这种安葬方式是十分落魄的。寇准虽然性格耿直,脾气坏,但他仍然是一个非常优秀的臣子,但他最后落到这个结局太让人唏嘘啊!

我认为两人之所以会这样,一是性格的原因,二是政治的原因。性格的原因很重要,但根本上还是是政治的原因。

首先,两人性格决定了两人不能成为朋友。虽然两人都才高八斗,富有才华。但是丁谓聪明机智,手段灵活,加上为了功名利禄,不折手段,善于曲意逢迎皇帝。而寇准则是刚正不阿,敢于直谏,兼有大义,澶渊之盟就是个例子。并且,丁谓善于心计,处处计较,而寇准则是有点名士之风,有点大大咧咧,意气风发。所以这两个人在一起时间久了,必然会有许多分歧和矛盾。著名的例子就是溜须的故事了。溜须表面上看是丁谓曲意逢迎,而寇准恣意嘲讽。实际上这不过是丁谓一贯的性格和做事习惯,而寇准则有可能并非不知道直接讽刺丁谓的后果,而是一直就是不满于丁谓善于拍马屁,工于钻营的性格,加上自己的刚直和不拘行迹的性格,才在大庭广众出了丁谓的丑。

其次,政治上的原因决定了两人成为死敌。当然,只是丁谓把寇准当作死敌,不死不罢休。而寇准顶多则是希望朝廷不要用丁谓而已。这也是两人性格不一样导致的不同结果。在宋朝,政见不和,互相排挤的事情多得很。著名的就是司马光王安石的新旧党之争。但是很多竞争都只限于政治上,而私底下,大多依然是朋友,甚至惺惺相惜。而寇准和丁谓不一样的地方在于,政见的不同之中,还夹杂了丁谓对寇准的仇恨和寇准对丁谓的厌恶。寇准的厌恶来源于丁谓的不择手段、不顾国家百姓生机一意迎逢圣意,而丁谓的仇恨就来源于寇准对自己的厌恶。也有可能他心里也看不起寇准的自以为是,高调做事。所以,在政见不和的前提下,丁谓自然会千方百计、想方设法将寇准排挤出朝廷。寇准这样的性格,处事风格,在聪明的丁谓眼前,一抓肯定就是一把把柄。将寇准排挤出朝廷,自然也会防止其再回来,加上一直以来的仇恨,自然是“宜将趁勇追穷寇”了。

对此你对于寇准与丁谓的事件有何不同的见解呢?

来源:历史资料网

本文地址:https://www.lishiziliao.com/jiemi/409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