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资料网 > 历史解密

历史解密

包拯死后21口棺材同时出殡 900年后发掘墓葬时又出现了一个谜题

分类:历史解密 2022-05-19

影视剧中包拯的形象被塑造成一个铁面无私的大清官,不管走到哪里都会为别人伸张正义,因为他的清正廉明被世人称作为包青天。

历史上的真包拯确实大公无私,做了官以后对家里人的要求也很严。他曾写过一则“家训”,刻在家中壁上:“后世子孙仕官,有犯赃滥者,不得放归本家;已殁之后,不得葬于大茔之中。不从吾志,非吾子孙。”谁要是做官犯了贪赃,死后不得葬进包家祖坟。所以包拯一直被人们视为心中的清官偶像也就不奇怪了。

关于包拯断案,影视作品里都将他与善断奇案、沉冤得雪有关。如今关于包拯断案的具体事件已经难以考证,只有一起“牛舌案”被史书记载。有人把别人的牛舌头割掉了,牛主人前来告状,包拯让他回去把牛杀了,还告诉主人牛杀了一定会让歹徒现行。

牛主人听从了,不久有人来告状,称牛主人席私杀耕牛,结果包拯呵斥道:“大胆狂徒,为何先割牛舌,又来告人家私宰耕牛?如此可恶还不从实招供。”歹徒一听,认为罪行暴露,只得当场认罪。这就是宋朝赫赫有名的“牛舌案”。

对于包拯,人们对他的评价大多是比较正面的。北宋嘉佑七年,一代名臣包拯,64岁的包拯离开了人世,数万民众都非常伤心,当时宋仁宗为了表达包拯的功绩,将其追封为礼部尚书。包拯出殡那天,令人们感到疑惑的一幕出现了,用了棺材21口,分7个城门而出。每个城门的人都能看到三口棺材,并散布了一些虚假墓地和棺材诅咒之类的谣言,这一幕可是让在场送行的百姓们都很是纳闷。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主流说法是包拯生前得罪了很多贪官污吏、皇亲国戚等,这些人都无比痛恨他,欲掘坟鞭尸。21口棺材同时出殡,这是障眼法,让人真假难辨。

包拯生前,曾在御史中丞这个位置上呆过一年时间,在这期间他向宋仁宗上了187封弹劾奏疏。弹劾了许多位高权重的当朝权贵。包拯怕的,正是这些当朝权贵,他认定这些人在他死后,必定会设法挖掘他的坟墓,甚至将他的尸骨扒拉出来鞭尸。所以,才有了21口棺材、7城门出殡的安排。

这和曹操的疑冢一样,是为了防止仇家盗墓,其目的就是为了掩人耳目,防止被人偷坟掘墓,挫骨扬灰。不管怎么样,包拯“一身正气冲天地;两抽清风鉴古今。实在难得。在包拯下葬后,他的后人还散布了一些谣言,比如一些虚假墓地,棺材诅咒这样的话,目的就是为了防止这些人打扰包拯。

然而,在包拯去世900年后,考古人人员考古发掘了包拯墓,结果发现震惊一幕,包拯遗骨被打碎,现场人员倒吸一口凉气。

1973年春天,合肥大兴集需要修建石灰窑,考古人员随即对这里包拯家族墓发掘。当时这里是包拯家族墓,大小坟冢有十几个,考古人员决定选择一座最不起眼的低矮坟冢来练练手。谁也没想到,这座墓地竟然就是包拯迁葬墓。

之所以说这是包拯墓,两个证据:一是珍贵的金丝楠木棺材;二是两块破碎的墓志铭,其中一块拼凑完整墓志铭,上面有“宋枢密副使赠礼部尚书孝肃包公墓铭”等字样。

包拯墓的发现,还解开了尘封900年的另一个谜团,对于包拯的死,一直有这么一种说法,包拯于北宋嘉祐七年五月十三日发病,并在12天后医治无效身亡,因此有人说,包拯是被毒死的。为此专家们做了检测,发现包拯的遗骨中,砷的含量比正常人都低,只不过是汞超标,并以此断定包拯并非被毒害,而是病死,至于汞超标,应该是遗骨从开封运至安徽途中,为了防止腐化而做的处理。

更诡异的是,打开棺材后,棺内遗骸破碎堆叠在一起,明显是人为的结果。

后来,考古人员将其中34块遗骨送到北京检测,检测结果是骨头是男性,年龄应该是50岁以上。对照史书中包拯64岁去世,外加墓志铭的文字,最终确认这就是包拯的遗骸。一个新的问题出现了,谁将包拯遗骨敲碎呢?很遗憾,至今还是一个待解之谜,如今包拯墓地是重修后的结果。

来源:历史资料网

本文地址:https://www.lishiziliao.com/jiemi/407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