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资料网 > 历史解密

历史解密

深得乾隆宠信的和坤为什么要自称“奴才”呢?

分类:历史解密 2022-05-19

说起和坤大家应该都不陌生,他是清朝最大的贪官,他贪的白银据说是国库15年的收入,可想而知有多少了,不过他却深得乾隆宠信,那么说到这小编就有一个问题了,那就是和坤这个人深得乾隆宠信,为什么他在乾隆面前要自称奴才呢,而不是自称呢?

在我们的认知中,奴才就是下人的意思,比如说太监也会这样称呼自己,而就是朝中的百官。和珅不仅仅是百官之一,他还是人人巴结的那个大红人,即使在皇帝面前,也是深受宠信,因此推断和珅这么做,原因一定不简单。

奴才是指待奉主子之奴仆(又称包衣),现代一般用于讽刺,含负面意义。清时只有满臣面对皇帝会自称奴才(表示亲近),汉族大臣仅称臣。

其实清朝时期,奴才2个字大有深意,并不是人人都可以这样称呼自己的。根据规定,朝中只有满族官员,或者是被抬了旗,编入满族的汉人才有资格这样称呼自己。其余汉人,无论多受皇帝器重,官位有多高,都只能称呼自己是

雍正是位有个性的皇帝,在位时打破惯例,令所有人都自称。满人大臣法海是满洲镶黄旗,他曾写过一封请安奏折,翻译过来就是奴才法海恭奏:为请安事,奴才法海我跪请圣主万安。为此谨奏。看过这份奏折后,雍正亲自将奴才改成了,还在旁边批示如此得体

奴才这两个字只有是满族的大臣,或者是加入满籍的汉人大臣才能够使用,不然汉人大臣是不能使用奴才这两个字。汉人大臣在奏折里面就要自称为,如果在奏折里面书写错误,那么便是要受到惩罚的。

在他们的眼中,说自己是奴才,则表示自己对于皇帝来说,是自家人,关系十分亲密。的话,就只是君臣之前,一种上下级关系的称呼,冰冷而公事公办。

不过我们在剧中听到这样的称呼,会认为这是十分卑微的,和下人一般没有丝毫尊严。但在皇帝的眼中,奴才才是他们的自己人,是他的左膀右臂,因为都是满人,而清朝以满族为尊是众所皆知的。剧中的和珅,每每都会套近乎似的说自己是奴才,刘墉却从来都是臣。

通过对史料的研究,我们也不难发现,清朝时期官员对这一条规矩把握很严格,由此可见,在他们的眼中,奴才要尊贵多了。时间一长,满族人也理所理当以为,只要不以奴才自居的都是外族人。比如说剧中不管纪晓岚有多大功劳,他向来都是,只是一个只能公事公办,不能掏心掏肺的外族人。

奴才这两个字的字面意思有点差,实际上要比臣高贵无比。因为这种称谓只有自家人才能够称呼,汉人官职做的再大,也无法使用奴才这两个字,他们始终无法融入到统治阶层中。

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满清统治者对汉人非常提防,只把满人当做自家人,于是奴才这种包含自家人意思的词禁止汉人使用,意思就是汉人只能做满清皇帝的臣,进入不了满清皇帝的一家人行列。

而和珅,他是地地道道的满族人,正红旗钮祜禄氏出身。再加上他为人圆滑聪明,十分懂得察言观色,不管他这么称呼是按规矩来,还是本性使然,他的目的是达到了。既让乾隆觉得他是一家人,可靠,又将自己放在低位敬仰皇帝,哄得乾隆心满意足,他何乐而不为呢?

随着中国逐步走向近代,皇帝的统治权威有所下降,一些满洲的臣工在奏折中也逐渐乱了章法,如光绪二十八年,江苏巡抚恩寿在其多次上奏时,屡次称臣,内廷认为这种行为殊属不合,并传旨申饬。清朝统治逐渐危机,统治者也为了融合满汉,宣统二年,时任海军部大臣的宗室人员载洵等人奏请永革奴才称谓,最后清廷正式谕告满汉臣工嗣后内外满汉文武诸臣陈奏事件,著一律称臣,以昭画一而示大同。奴才的称谓终于在制度层面废除了。制度虽然废除,但直至清亡,仍有满臣习惯以奴才自称者,可真是甘心做定奴才了。

来源:历史资料网

本文地址:https://www.lishiziliao.com/jiemi/406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