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资料网 > 历史解密

历史解密

武则天临死前,为什么将皇位归还给李家?

分类:历史解密 2022-05-19

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正统女皇帝,武则天在位前后,大肆杀害唐朝宗室,兴起“酷吏政治”。但她“明察善断”,多权略,能用人。又奖励农桑,改革吏治,重视选拔人材,所以使得贤才辈出。晚年逐渐豪奢专断,渐生弊政。神龙元年(705年),武则天病笃,宰相张柬之等发动“神龙革命”,拥立唐中宗复辟,迫使其退位。

唐高宗死后,李显即位,是为唐中宗,武则天被尊为皇太后,但事实上把持朝政,影响全局。唐中宗打算封自己的皇后的父亲,也就是岳父大人韦玄贞为宰相,遭到裴炎的阻止。裴炎有助武则天临朝之功,深得武则天宠信,所以有恃无恐,敢顶撞皇上。中宗很不爽,说了句气话:就是把天下全部给了韦玄贞也未尝不可。  

裴炎把这话传到武则天耳里,武则天震怒,废中宗为庐陵王并贬出长安,自己接过李唐王朝,称帝即位,是为武周皇帝,定都洛阳,改国号为周。武则天当了皇帝,当然要考虑皇位的继承之事,也就是立皇储的问题,这是帝国的一件大事,不容闪失。按一般规矩,皇帝首立长子,次立其他儿子,再次立弟,或是立孙,或是立本姓宗室之人。无论如何,不能让皇权旁落到异姓手上,这是最最基本的原则。

如果按照皇权不旁落异姓的原则,武则天应该将帝位传给武氏。因为考虑到了这一层,武则天废三儿子李显后,强迫四儿子李旦跟自己姓武,徙居东宫,立为皇储。可是武则天的娘家人见此不乐意了,武则天当皇帝,这天下就是武氏的天下,怎么能传给李旦呢?李旦再怎么改姓,他还是李治的儿子,还是李家的后人。武则天的两个侄子,武承嗣武三思更是积极活动,企图让武则天立武氏后人为皇储,以巩固武氏权力。

武承嗣授意王庆之等人上表,要求立武承嗣为太子。武则天就问,李旦已经被立为太子,为什么要废掉改立武承嗣?你倒是给个说法啊。王庆之就搬出“自古以来未有立异姓为嗣者”的理由,讲了一番大道理。王庆之的道理委实没有错,现在是武氏天下,岂可以李姓后人为皇储。她武则天虽然强迫李旦改姓武,可一旦李旦摆脱她的控制,肯定会恢复李姓,只认父系血统,周武王朝就得结束,这不能不让武则天担忧。

其实武则天想立武三思为太子,可每一次征求大臣意见,都遭到反对。武则天非常恼火,借故屠杀和罢免一批“拥唐派”,后来再征求意见,群臣就装聋作哑,立武三思为太子的事就搁置下来了,但并未完全消除她要立武氏后人为皇储的心思。真正让武则天放弃立武氏后人为皇储的,恐怕还是狄仁杰那的一番话。698年,武则天询问狄仁杰:我想要改立自己的侄子为太子,你认为怎么样啊?狄仁杰说:陛下与武氏弟兄是姑侄关系,与庐陵王是母子关系,姑侄与母子,你认为哪个更亲呢?当然是儿子更亲。陛下立儿子为太子,等陛下千秋万岁之后就能入太庙,与先皇共享世代香火祭祀;而自古以来,哪有皇帝在太庙供奉姑母的呢? 

这一席话无异于一盘冷水,浇灭了武则天立武氏后人为皇储的希望。这句话的要害在于,一代女皇武则天并没有活在丈夫李治的阴影下,但她却无可奈何地活在夫权之下。她万上之上,一言九鼎,不将任何人放在眼里,但她却无法改变一个现实,那就是整个社会被夫权所掌控。夫权是旧时在婚姻家庭生活中,丈夫对妻子的统治和支配权力。即女方嫁于男方后,便脱离父家而加入夫家,身份、姓氏均依其夫,其子女姓氏也依夫家,其财产不论婚前或婚后所得,一律归夫所有。妻子再能干,也要生男育女,继血统,承祭祀。夫权的形成源于古代婚姻的流变。人类最早出现过群婚制,“男女杂游,不媒不聘”。之后出现过族内婚和族外婚,再后又出来了对偶婚,其中包括“望门居”和“居妇家制”的婚居方式。

“望门居”是指男女分别在自己的母氏族内生产和消费,男子到异姓女子氏族中过着“夜赴晨归”的同居生活,就有点像现在的“一夜情”那样,那会还没有夫妻稳居的家庭生活。而“居妇家制”则进了一步,丈夫到妻方家生活,有点像现在的“上门女婿”,血统按母氏计算,财产按母系继承,子女姓氏也随母系。

随着金属器的使用,使犁耕农业和畜牧业成为社会的主要生产部门,男子承担了大量的农业重体力劳动,男子社会地位提升,逐渐掌握剩余产品的支配权。经过漫长的婚姻家庭氏族斗争,人们逐渐由“居妇家制”改为“居夫家制”,女娶男嫁变为男娶女嫁。如《白虎通》中说“嫁者,家也。”“嫁”表示女子到男方以夫家为家。“娶者,取也”,表示男子把女子取到自己的家里来。

子女从父不再从母,世系按父系计算,财产按父系继承,姓氏按父系确认,母系社会被打破,父系社会形成,在社会中开始体现出鲜明的夫权支配色彩。回头看武则天,她纵是坐有天下,仍然逃不出夫权。夫权是有形的,更是无形的。唐高宗、甚至唐李宗族对武则天并无统治和支配权,但整个社会,李氏夫权仍然对武则天有无形的控制。

换言之,武则天虽贵为皇帝,想要什么有什么,似乎天下没有她摆不平的事,但在世俗的眼里,她仍然是李家的媳妇,这一定位或说归属关系始终未曾改变。当时的很多朝臣,根本不认为自己是武周的臣子,而是李唐的臣子,把武则天的权力归为李唐所有,反对武则天立武三思为太子亦是理所当然。或许正是考虑到哪怕作为一个女皇也无法抗衡的夫权,武则天始终不敢强硬地立武三思为皇储。

其实,为了权力连儿子都舍得杀掉的武则天,她要真的处理掉两个儿子,立武三思为皇储并不是做不到。问题是,这样做对武则天有什么好处呢?在夫权根深蒂固的情况下,他立武氏而废李氏,只会让自己处于尴尬境地。就像狄仁杰所说,死后连香火都不配享受,折腾一番又是为了什么呢?或许正是这一点自私的心理占胜了她的偏执行为。  

699年,武则天将庐陵王李显召回,重新立为太子。至于为什么立李显而不是立李旦,固然是受“立嫡为长”的影响。而更重要的,是武则天对夫权的尊重,毕竟,李显是唐高宗生前立的太子,李旦则是她武则天废黜李显后立的太子。让李显归位,表明对李唐王朝的延续,对夫权的尊重,这就顺应了世态民心。想必在武则天内心里,她对婚姻与姓氏这种男权力量,是相当的绝望无奈,留个无字碑,任由你们说去吧。

武则天为何临死时却把皇位留给了李家呢?而不是传给自己的侄子、侄孙呢?

一:顺应传统的观念模式。大家都知道武则天是我国第一也是唯一的女皇帝,在当时的唐朝武则天坐上皇位,不免也引起下面众多男人无言的反抗,因为在大家当时传统的思维模式里,皇帝就应该让女人来做,女人能把国家料理好吗?所以在武则天在位了很长一段时间后,带领着唐朝进入到最昌盛的巅峰时期时,很多朝臣与百姓才暗自服气。而武则天内心深深明白,她最终还是会把皇位给李家的,也会顺应当时的时代潮流,不会再去违反与推翻传统的,并且她在登基时就已经留了一手,用的是太后的圣号命名的,而非皇帝的身份。所以说武则天从一开始就很明智的想好了后路。

二:担心李家奋起反抗,武家不周全。之所以把皇位归还李家,还有一个原因是当时武家的后人,她的侄子、侄孙并没有非常出类拔萃可以担当得起江山的人,而李家无论是威望还是实力依然是武家无法与之抗衡的,并且如果真的把皇位留给武家,那么李家在武则天死后必定会联合起来造反,到时候武家依然是全部不保,倒不如把王位归还李家,武家依然可以保持原样。所以说把皇位归还李家是必然趋势。因为李家有武则天的亲儿子、孙子,她把皇位留给自己的亲生骨肉也非常划算呀!

三:狄仁杰的意见。当时的狄仁杰一直都有非常严密的逻辑思维与远见,所以能让武则天青睐的也唯有狄仁杰,很多时候武则天都会参考狄仁杰的建议,当年在皇位最终留给谁上面,狄仁杰一直都建议她把皇位归还李家,顺应时代趋势,而且当时武家的子弟大多纨绔、残暴凶狠,百姓和朝廷非常不满与厌恶,考虑到武家后人没有成器的可以继承大统,并且当时李家的声望和威严都很高,武则天也没有来得及清除完所有障碍,所以把皇位归还李家才是最明智的选择。

武则天是个极具智慧与远见的女人,想必她曾经因王位的最终选择考虑过很多遍,最终把皇位依然归还李家,这样后人依然会敬仰赞叹她,李家也不会奋起反抗,天下依然太平,依然可以比之前的唐朝更加旺盛繁荣,自己的武家后人也可以周全的活在世上,所以说只有把皇位归还李家,于任何人而言损失都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来源:历史资料网

本文地址:https://www.lishiziliao.com/jiemi/373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