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资料网 > 历史解密

历史解密

古人为什么说“穷文富武”?在当时习武拜师的时候需要花费多少钱?

分类:历史解密 2022-05-19

影视剧中一些大侠和闯荡江湖的人被演绎的都是武功高强之人,但有一个说法是穷文富武,从这点也能大致看的出来,习武的话需要的花费自然不会少。

所以古代习武者,几乎没有一个不是家境富有的,不然供不起自己,更供不起师傅。

圣人孔子,自称“有教无类”,收弟子也不是白收。他说过自己的条件:“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翻译过来就是,只要主动给我十条腊肉(束脩)作见面礼,我谁都教!

教文化课的师傅尚且如此,教武功的师傅学费就更高了。

旧时武术家的弟子,往往和师傅吃住在一起,少则几年、多则十几年才能练成出师。在此期间师傅的一切生活开支全部由弟子负责。

那么,拜师费(古称“束脩”、“压帖金”或“礼金”),大概多少钱?答案是:每年的底薪六十两银子,每月另外有三两银子的饭费。此外三节两寿,不拘数的,全看弟子孝心,但最少怎么也得十二两。

有传闻,当年叶问拜师陈华顺学咏春拳的学费,高达十二两黄金(折合当年物价水平,约为当今的70万人民币)。陈华顺在佛山授徒,费用昂贵,一般人士根本无法负担,能学者多为贵家公子,所以有“少爷拳”称号。大成拳创始人王芗斋每教一个桩收一根金条;洪均生向陈发科学陈式太极拳每月八块现大洋;李小龙为学木人桩,为叶问在香港买了一套房子。

穷文富武,对应着中国古代一句接壤相反的话——文贵武贱。既然文贵武贱,为何富人还去费大功夫学武,能取得什么大收获吗?古代封建社会,推崇读书人,士农工商,读书人的地位排第一。

封建王朝,上至中央朝堂,下至地方官府,都是以文御武,以文制武。在汉代学武当游侠的人,大多是地痞无赖,常人看不起,官府大力打压这些社会不稳定因素。

宋代的武将和官兵地位更是地下,地痞、犯人、流民、盗匪、囚徒等去当兵。在古代学武只能从军当兵,给大富之家做家丁。有钱人家学武只是图了开心,一般而言都不会特意去学,认为这会拉低自己及家族地位。

穷文富武是将两者放在同等地位之下比较,但两者根本不是相同地位,古代“武”就是从军,在军中习武。问题是,古人有条件有能力有钱学武的话,第一要务就是学文,提高自己和家族的社会地位。

宋代之后,到晚清时,带兵打仗威名远扬的不都是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等都是进士出身的文人吗?类似丁汝昌、刘步蟾这些将领,对于清朝统治者而言,死了就死了,没什么大不了。

因此穷文富武,根根本本是个伪命题。你学武有钱,碰上读书人在你家附近,还得亲自送钱到你家结交结交。七品文官地位可以高于四品武官。不是走投无路,或是家中传承,根本不会学武。学武就是得去拼死拼活,古人可不傻。

穷文富武对立着文贵武贱,想想古代那些事,就清楚了。文人读书人治理天下,能不给自己好处?经商有钱或是土豪财主,都想着子孙后辈学文有出息,可以在中央在地方,有地位说得上话。读书人就是古代统治阶级的预备役,武人去拼死拼活。

来源:历史资料网

本文地址:https://www.lishiziliao.com/jiemi/372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