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资料网 > 历史解密

历史解密

诸葛亮所发明的木牛流马真的存在吗?是怎么制作出来的?

分类:历史解密 2022-05-19

诸葛亮在三国时期不仅军事方面能力强,同时他还是一位发明家,就好比说他所发明的木牛流马,在当时为运输粮草提供了很大的方便。

三国时期,军事不断,而军队的粮食问题就变得尤为棘手,而在古代,粮食搬运一直是一个较难解决的难题,马车所携粮食远远无法满足军队使用量,且马夫偶尔也有体力不支的现象,如此一来,粮食搬运的问题亟待解决。而在《三国演义》中,就有提及诸葛亮六出祁山、七擒孟获,发明了一种新型的交通工具,叫“木牛流马”,名字听起来不知所云,但不明觉厉。

而诸葛亮的这一发明也被人们一直猜测,人们对其整个装置的运作以及相关结构都存有怀疑,一者,木牛流马的运作必定要消耗能量,那么在没有石油,没有其他相关能源的情况下,它要如何去运作呢?二者,木牛流马的整个构造又是如何的,它能装运多少粮食?

在历史上的发明也不少,但是像指南针、火药印刷术、造纸术这四大发明,都是清晰可见其整个历史发展轨迹的,这也为人们的未来生活发展奠定了基础。但是诸葛亮发明的木牛流马并没有保存下来,这一点也让人们感到不解,如果是这样伟大的发明,那么为何古人不将其保存以造福后人呢?这一直是一个让无数学者争论不休的谜。

而在《三国演义》 中,也有对木牛流马的详细介绍,但是由于带有文学色彩,作者将其讲得扑朔迷离,人们对其理解不一。书中有云:“方腹曲头,一脚四足;头入领中,舌着于腹。载多而行少:独行者数十里,群行者二十里。”当然这只是其中介绍的一小部分,但我们可以从中找到些许亮点。

其一,我们可以从其描述中了解到其和牛的不同,“方腹”大概是为了用于储存更多的粮食,以满足空间需求,头是曲形的,这样可以满足方位的调节,有点类似方向盘操作。

其二,“一脚四足”,可以看出其比正常的牛多了一只脚;

其三,舌着于腹,这里可以看出,其舌头是连接在腹部上的,由此可以推想,木牛流马的舌头,就如同一个制动装置,牛舌是为了其能够更好地控制速度而存在的;

其四,“独行者数十里,群行者二十里”,说明只有运输量极大的时候用起来才有价值,否则是没有任何意义的,这也说明了木牛流马的局限性。

在《三国演义》中还分别对其各个部位进行了说明,牛头、牛脚、牛领、牛足、牛背、牛腹、牛肋等等,但总的来说,其运作方式还有待考究,有人说诸葛亮发明的木牛流马不遵守能量守恒定律,但有专家指出,它的确是一个省力机械,从一定程度上说,它满足了杠杠原理。

另外,有人指出,木牛流马应该是有齿轮的,不管是走栈道还是上下坡,都必须满足杠杠原理,否则无法解释它在栈道以及上下坡时的运作原理。

关于诸葛亮木牛流马的说法有很多,有一种说法是,木牛流马其实就是单轮木板车,也就是说它是一种人力步行车。2010年四川复原过木牛流马,用手推或牵为动力,可以在乡间小路上行走,还可爬坡上行。

关于木牛流马的制作版本有很多种,湖南省的一位专家就认为,木牛流马是一种在轮式车,不过是在双辕上装上长了短撑杆。

根据各种史料的记载,木牛流马是独轮车的可能性非常的大。曾有人质疑木流牛马,可能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好用。

提出质疑的人认为,如果诸葛亮木牛流马真的那么好用,为什么没有得到普及。就连诸葛亮他自己,也并不是经常使用木牛流马。

这就很能说明,木牛流马的使用具有相当的局限性。自从诸葛亮木牛流马图片的出现,让很多人对这个机械充满好奇心。

葛亮第四次北伐兵出祁山就用木牛运送粮食,木牛和流马都是由人力驱动来运送粮食的工具,木牛比流马大得多,承载的重量也重得多,但是运行的速度慢,适合运送大批物资,运送少量的东西不够划算,可以用流马。

根据现在的质量守恒定律,木牛流马类似于永动机,这是不符合历史规律的,所以不少人认为,所谓木牛、流马纯系小说家的杜撰。

尽管《作木牛流马法》详细介绍了木牛的形状和流马各种部件的尺寸,但由于全部是文字描述,没有图样,所以无法据此复原。

历代以至现在,有不少人声称按照诸葛亮留下来的文献造出了木牛和流马,但无一例外都加进了大量个人的理解和改造,所以造出来的东西五花八门。

据说,诸葛亮木牛流马木用到了很多的机械原理,非常的复杂。

木牛流马用到了连杆、齿轮等自动机械的机构组成。还有一种比较传奇的说法是,在原来的四川地底下,有着很多的磁铁矿藏,而由于地球磁场作用,面朝上的几乎都是磁铁的正极。

所以,诸葛亮利用磁铁同性相斥的特性,将木牛流马身体里安装磁铁,这样它就因为磁性的关系浮起来了。

现如今,很多人根据文字描述复原了木牛流马,但是最初始的木牛流马仍旧是一个谜,古人的智慧远远超乎我们的想象。

来源:历史资料网

本文地址:https://www.lishiziliao.com/jiemi/369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