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资料网 > 历史解密

历史解密

西楚霸王项羽最后失败的原因?原来导致失败的是这个

分类:历史解密 2022-05-19

项羽,秦汉时期最杰出的军事家之一,是古代战争勇战派的杰出代表。项羽的名字,便是英雄和勇气的代名词。他拥有显赫的地位,又怀揣着称霸天下的雄心。就是这样一个万人敬仰的大英雄,却开篇壮丽结局惨淡,成为性格决定命运的最好例证。项羽的失败,一直都让人惋惜,因为他那么强,居然最后会失败,所以,对于项羽失败,历来说法很多,有各种各样的。

1、刚愎自用、心胸狭隘

项羽24岁起兵,凭借其过人的天赋,名满天下,27岁成西楚霸王。但也许是因为成名过早,使其形成了刚愎自用的性格,听不进他人意见和建议,不善于识才用才,才使得一些良将如韩信,难以得到重用,心灰意冷,只得离去。也由于他的心胸狭隘,因为黥布托病不出兵,而怨恨黥布,最终使得黥布为刘邦所用。项羽这种“为渊驱鱼,为丛驱雀”的做法,必然导致自己麾下人才尽失而刘邦座下人才济济的局面。人才的缺乏也导致项羽最终的失败。

2、崇尚武力、凶狠残暴

项羽的一生,可谓是“成也尚武,败也尚武”。武力虽使他不畏强敌,终成霸王,最终也使他形成了凶狠残暴的性格。襄城一战中,项羽破城后不是立即安抚民心,获得百姓支持,而是活埋军民。这不禁让我想起清初为使汉人归顺,满族骑兵多次进行大屠杀,如“扬州十日”、“嘉定三屠”……结果换来的并非汉人的俯首称臣,而是他们的揭竿起义。直到后来康熙改用仁政、安抚汉人后才舒缓满汉矛盾。但显然项羽并不知道仁政,他只崇尚武力征服。他这种凶狠残暴的行为,这种崇尚武力的精神,必定丧失民心,失道寡助。项羽城阳之战大败田荣后,再次活埋军民,导致齐人造反。寡助的项羽必然会输给得助的刘邦。

3、致命弱点:犹豫不决

犹豫不决是项羽的致命弱点,这一弱点在鸿门宴上体现得淋漓尽致。当范增多次暗示项羽要出手制服刘邦时,项羽报以犹豫,最终使刘邦成功出逃。项羽犹豫不决的弱点,使得他错失杀害刘邦的良机。放虎归山后的项羽,必定成为老虎的囊中之物。

而项羽的其他性格,如缺乏远见和耐心、多疑多虑,不善于隐藏自己等,最终也导致他永失天下。

当然,这些原因都对,也没错,但其实都不是根本原因,根本原因在于项羽做错了一件事,那就是他坑杀二十万秦军降卒的事。就是这件错事,导致项羽的失败。

项羽,天生神力,似乎是个天生的战士,他勇者无惧,横扫天下。秦末天下大乱后,项羽跟着叔父项梁起义,后来成了义军中实力最强的一支。他们还拥护原来楚国后裔楚怀王为帝。打出这个旗号后,义军一路高歌猛进。

不过就在大家高兴的时候,项梁战死了。项梁的死给义军很大的打击,而楚怀王也有私心,他趁机任命自己的心腹宋义为上将军,统帅义军。这个安排已经让项羽很不满意,后来在搭救其他义军的事情上,宋义显得犹豫不决、唯唯诺诺,这让项羽更看不起。于是项羽二话不说,一刀砍了宋义。对此,无人表示异议。

楚怀王知道这个事情后,无奈,只好任命项羽为上将军。项羽成为上将军后,统率全军救赵,项羽解钜鹿之围后又率全军渡河,破釜沉舟,进击秦军,双方经九次激战,秦军大败,王离被俘、涉间自杀。

接着项羽又在污水大破秦军,并招降章邯

章邯在巨鹿之战惨败后,退守漳河一带,以河内郡为基地,西以河东郡为依托,南以三川郡为靠背,利用黄河漕运,就食敖仓,顽强抗击诸侯国联军的进攻。不过打的很艰难,尤其是在项羽的猛攻之下,章邯力不从心。

章邯本来是秦朝旧将,因为受到李斯的照顾,从而掌权。不过李斯被赵高诛杀后,章邯失去了靠山。现在朝廷让他来背巨鹿之战这个锅,让他很受伤。在义军的多次劝降和攻打之下。

章邯最终接受了项羽的招安,表示自己愿意归降。这让项羽很高兴,马上召集各路将领集会,接受章邯的请求,约盟受降。

秦二世三年七月,二十万秦军放下武器,停止抵抗。项羽率领楚军及诸侯国联军将领,与章邯率领的秦军各部将领相会于洹水南岸的殷墟,筑坛结盟,歃血起誓,签订约降协定。

当然,投降了自然要低调一点,于是章邯一见项羽就痛哭失声,既有往日对战厮杀的恩怨,也有当今赵高逼迫的无奈,更有愧对先帝故国的羞辱。章邯毕竟杀了项羽的叔父项梁,肯定要姿态放低。

如此,项羽接受了章邯的道歉,并且许诺破关中后以章邯为雍王治秦,将章邯安置于楚军大营随同行动,任命司马欣为上将军,统领秦军。司马欣曾经救过项梁,也是劝谏章邯降楚的主要人物,又是楚将曹咎的旧交,所以,项羽对他放心。

收编了章邯的军队后,项羽手下除了自己的嫡系部队,原江东子弟外,其实还有已经占据河南县一带的赵军申阳部队、活动于东郡一带魏军,以及活动于颍川郡一带的韩军,还有赵国丞相张耳、赵将司马卬、申阳所统领的三支赵军,齐将田间、田角兄弟,齐王建孙子田安以及另一名齐将田都所统领的三支齐军,燕国将军臧荼所统领的燕军,魏王魏豹所统领的魏军,韩王韩成所统领的韩军。

这些军其实都是听项羽号令的,加起来一共约有六十万人,由七国军队组成。这样的军队,成分很杂,是很难一心的。尤其是二十万秦军,与诸侯各国军间关系未能协调,纠纷不断。这种纠纷,实际上由来久远,源自于秦国和六国矛盾。

当年秦并天下的时候,秦军跟东方六国常年打打杀杀,后来秦国灭六国后,东方六国的降卒成了苦力,他们被征召到关中作苦工,经过关中到边境服役的戍卒运夫,常常受到秦国官吏士卒的差别对待、侮辱欺负而不得不忍气吞声。

而现在好了,风水轮流转,秦军成了国破军败的降者,低人一等,诸侯国怎么可能不趁机报复呢?

所以,各种摩擦不断,面对诸侯军的欺负,秦军将士极为不满,一时间骚动起来。当军队行军到新安县(今河南渑池东)的时候,抱怨、矛盾集中爆发了,军心出现了动摇和不稳。

秦军不满和怨气被反映到项羽耳中,大家请求项羽裁决。项羽一时间也不知道怎么做,于是找自己的两位部下协商,一位是英布,一位是蒲将军,就是巨鹿之战时作为先锋渡河抢占滩头的两位猛将。

后来三人商议的结果是:“秦军吏卒数量大,心不服,到了关中如果不听从命令,事情就危险了。不如击杀消灭,只带章邯、司马欣与董翳等主要将领入关。”

于是那场堪比当年白起的坑杀发生了。这场坑杀由英布和蒲将军主持,楚军秘密行动,夜晚突然袭击秦军营帐,将二十万秦军降卒击杀,坑埋于新安县城的南部。

后来此事被官司马迁写入了《史记》,也就是坐实了这件事。而正是这件事,让项羽走上了万劫不复的境地。

新安坑杀降卒,使项羽失去了秦国人心,断绝了项羽入关以后在关中立足的可能。所以说,项羽不是不愿意在关中,而是根本没办法在关中,因此,他只能回到彭城,回到故乡。很多人都说他短视,不留在关中。

其实,他是留不下来,因为他杀了二十万秦军,让他失去留在关中的基础。不仅如此,新安坑杀降卒,也埋下了秦国人民仇恨项羽的种子,使秦国军民从此敌对于项羽。

后来的楚汉争霸中,为什么被刘邦收编的秦军能够死心塌地跟随刘邦与项羽血战死斗呢?这就是原因所在,项羽坑杀,让秦军仇恨,他们要报仇。从而也成就了刘邦。

可以说,新安坑杀秦军降卒,是项羽一生中最大的政治失误,是项羽由盛而衰的转折、失败的起点。这是项羽一生中做得最错的一件事,后患无穷。

来源:历史资料网

本文地址:https://www.lishiziliao.com/jiemi/364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