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资料网 > 历史解密

历史解密

春秋战国一直以来都是并称,什么是春秋?二者有什么区别?为什么春秋战国混战500多年才统一?

分类:历史解密 2022-05-19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时期,也是百家争鸣、人才辈出、学术风气活跃的时代。那么,什么是春秋?为什么叫春秋?春秋和战国有什么区别?春秋战国混战500多年才统一,历时如此之长,根本原因是什么?

在灿烂的中国文化中,春秋战国时期绝对是不可不提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是中华文化形成彻底的奠定时期。要了解中国历史,必先了解春秋战国。因为这个时期形成了中国文化、政治、军事、宗教、外交等等形成的重要时期。

首先先来了解一下其中的春秋。什么是春秋?为什么叫春秋?

首先来说一下中国的文化。中国的文化来源于天文,我们知道一年四季的气候是不平均的,冬天太冷,夏天太热。讲昼夜,白昼在冬天最短,在夏天太长,都不平均。只有在春天二月间和秋天的八月间,“春分”、“秋分”两个节气,就是在经纬度上,太阳刚刚走到黄道中间的时刻,白昼和黑夜一样长,气候也是不冷不热得很温和,所以称历史为春秋。就是中国的历史学家,认为在这一个时代当中,社会、政治的好或不好,放在这个像春分秋分一样平衡的天平上来批判。

鲁国史官把当时各国报导的重大事件,按年、季、月、日记录下来,一年分春、夏、秋、冬四季记录,简括起来就把这部编年史名为“春秋”。孔子依据鲁国史官所编《春秋》加以整理修订,成为儒家经典之一。《春秋》记录了从鲁隐公元年(前722)到鲁襄公十四年(前481)共242年的大事。由于它所记历史事实的起止年代,大体上与一个客观的历史发展时期相当,所以历代史学家便把《春秋》这个书名作为这个历史时期的名称。为了叙事方便,春秋时期开始于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元年)周平王东迁东周开始的一年,止于公元前476年(周敬王四十四年)战国前夕,总共295年。

下面介绍一下春秋时期的历史、文化、军事等

其实我们所说的春秋只是是东周的一个前期,也就是东周的一部分。严格上来说应该叫东周春秋。在周幽王“烽火戏诸侯”以后导致西周灭亡,他的儿子周平王东迁都洛邑。

在这之后周王的势力减弱,群雄纷争,诸侯国之间互相征伐,战争频仍。小的诸侯国纷纷被吞并,强大的诸侯国在局部地区实现了统一。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相继称霸,史称“春秋五霸”。(一说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

在这一时期各国之间的壁垒打开,文化充分交流,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百家争鸣”。

在春秋中期,出现了一个比较和平的时期,原因是各国都被战争搞得十分疲惫,需要休整,于是通过公元前546年由14国参加的第二次“弭兵之会”达成协议,战火暂时得以平息。可是,这期间在长江流域,吴、楚、越三国之间却多次爆发霸权之争。

春秋时代的中后期,随着牛耕的普及和铁制农具的应用,经济有了迅速发展,出现了私田的开发和井田制的瓦解这一深刻的社会变化。

在一些诸侯国的内部,贵族势力强大起来,开始向国君争夺权力。公元前453年晋国出现了韩、赵、魏三家大户,将晋国进行了瓜分,自己分别建立了国家,就是著名的“三家分晋”。齐国自公元前481年田氏子杀齐简公,专齐政,形成“田氏代齐”的局面,史称“田陈篡齐”。于是,七雄并立,互相争霸的时代逐步到来,春秋时期走向了战国时期。

春秋战国一直以来都是并称,那么究竟二者有什么区别呢?

最最最主要的区别——战争性质!

春秋与战国最主要的区别,其实就是战斗方式!看客们肯定得问了,春秋和战国不都是各个诸侯国之间打来打去,哪有什么战争的方式区别啊!春秋时期的战斗方式,其实就是看春秋五霸的打仗状态,春秋时期的五位大佬们被冠以“霸”名号,霸就是倚强凌弱,欺负别人。春秋时期的战争主要就是以倚强凌弱为主,战争目的在于使别国归顺自己,成为自己的附庸,并不以消灭他国为目的!

春秋与战国的分水岭就是韩赵魏三家分晋和田氏代齐,这两个标志性的事件直接表明部分诸侯和士大夫不仅喝汤,还要开始吃肉了,要把其他国家都吞进肚子里。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的状态与春秋时期截然不同,战国七雄相互征战,他们打仗的主要目的已经从欺负别人变成了杀人,不满足于使别国臣服自己,而要开始吞并国家了。

当然战争形态是最主要最明显的区别,其他在经济、社会、宗法方面的区别也很多,但是都不是最主要和最明显的区别。春秋时期,天子即使大权被分割。依然有强大的人心民意。依然能号令诸侯。正因如此,管仲才提出尊王攘夷的口号。三家分晋之后,进入战国时期。天子完全失去了号令诸侯的能力,也真正变成了名义上的国家主人。

春秋战国混战500多年才统一,根本原因何在?

一是魏国、齐国、赵国等国接连错失了统一天下的机会,导致统一迟迟未至。先说魏国,魏国经过李悝变法、庞涓强军,国力迅速增强,成为当时首屈一指的强国,军事上魏武卒横行天下。在此基础上,魏文侯又厉行团结三晋的政策,使韩、赵都接受魏国的领导。但可惜的是,魏国没有“乘胜追击”,后来接连错过了无数的经天纬地之才,令人扼腕叹息,比如吴起商鞅孙膑乐毅张仪、范睢、尉缭子等等。尤其是商鞅、张仪、范雎的流失直接导致秦国成为第一强国。上面那些人有些虽然不是魏国人,但至少也在魏国呆过,在魏国郁郁不得志所以投奔秦国。

再说齐国,齐国是贯穿整个东周、春秋战国时期的强国,至少有两次统一天下的机会,一个是齐桓公时期:齐桓公在管仲的辅佐下,“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成为春秋时代的第一个霸主。管仲进行了广泛的政治经济社会改革,出现了“来天下之财,致天下之民”的经济社会局面,并且管仲改革并不比商鞅变法差,其光芒对后世影响深远,然而齐国未能一统天下。

另一个是齐威王时期:这是齐国在战国时期最强的时期,有名将名相的辅佐。齐威王用邹忌为相,田忌为将,孙膑为军师,推广改革,修明法制,选贤任能,赏罚分明,国力日强。可惜好景不长,齐威王死后,齐国就走下坡路了。还有赵国、楚国也都强盛一时。他们都有机会,但他们的强大都只是昙花一现,没能抓住机会实现统一。反观秦国,只有一次机会,但老秦人牢牢把握住了:自商鞅变法以后秦国坚持以法治国的信念,一以贯之、久久为功。并且商鞅变法后,秦国连出几代明君强臣,以统一天下为己任,念念不忘,终成霸业。

二是秦国由弱变强直至统一需要一段漫长的过程。秦国是战国七雄中最弱的国家,起初险些被其他各国所瓜分吞并。后经商鞅变法,逐步裂变崛起。由最弱的国家,慢慢变成了最强的国家,需要有一段比较长的时间跨越,如果不是因为秦国连出几代明君强臣,说不定统一还要等到猴年马月。这是春秋战国历时比较长的另一个原因。

来源:历史资料网

本文地址:https://www.lishiziliao.com/jiemi/319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