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资料网 > 历史解密

历史解密

李鸿章又叫李中堂 中堂在清朝时是什么官职?这个职位在当时有着什么样的权利?

分类:历史解密 2022-05-19

在清朝时有个官职叫做中堂,在影视剧中也经常能够看到,和珅、刘墉、李鸿章等都被叫做“中堂”,那么在清朝时期中堂是个什么样的职位呢?

中堂并不是平庸之辈可以当得上,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身份,那就是内阁大学士,在清朝时期为正一品官员,所以被称为中堂。

古代的人们称呼一些高官,为表示自己的尊敬,肯定是要在姓名这边加上官职,或者是加上他们的尊号,这种称呼才能显示这些人的身份。

李鸿章作为朝中的高官,他身上各类的官职肯定是非常多的,古代这些有实权的人物,往往会兼任不少的官职。人们常常称呼他为中堂,其实这种称呼,在其他人身上也用过,比如著名的鳌拜,他就常常被称为中堂。

中堂是源于唐宋时期,当时外廷最大的官员就是丞相,而他们专门办公的地方是叫做中书省,因此很多人就用中堂来称呼他们。用专门工作的地方来称呼他人,也是古代的一种习惯,比如很多人称呼皇帝为陛下,就专门用他们宫殿前面的阶梯丹陛来称呼他们。

不过后来,明朝废除丞相制度,因此中书省也名存实亡,不过取代丞相的是内阁制度。内阁等于是皇帝的私人顾问团体,可他们后来也掌握实际的权力,成为朝中的大员,因此内阁成为文官之首,在办公的时候,他们也是在居中的大堂,左右两侧是中书省,因此中堂也被用来称呼这些阁员。

到明仁宗、明宣宗的时候,内阁大学士地位逐渐受尊崇,实际上掌握着宰相之位,由此内阁成为明朝的政务中枢。大学士的办公地点就在内阁,掌握着决策的权利,中书分别位于东西两侧,而大学士在中间,所以这时期就称大学士为“中堂”。清代笔记小说中就有关于中堂的记载,“翰林院中掌院学士居于两旁,内阁大学士坐于中堂,因此称阁老为中堂”。

内阁制度一直延续到清朝,公元1644年,也就是顺治元年,多尔衮下令:明朝原来的内阁、六部等官员和满官一起共事。这就形成了清朝的内阁制,满汉大学士一起办事,不过一直到雍正八年才将满汉大学士的官级定为正一品,成为了朝廷中品级最高的文官,相当于宰相。

清朝的六部也由大学士兼管,六部尚书同样也是满汉两个人掌管,办公的时候就坐在大堂的两边,如果其中有一个大臣是大学士的话就会坐在中间,“中堂”之称也就由此而来,除了内阁大学士之外,协办大学士也使用这一个称呼,中堂逐渐成为对大学士的一种尊称。

不过中堂这个名称只是一个虚名,以表示对官员的尊重,并不代表着拥有实际的权利。清康熙年间,具有决策权的是南书房,派几名大臣在南书房值守,参与政务商议,只不过它不算是正式机构。

雍正时期设立军机处,大约有三到六名官员,成为朝廷政权中枢,基本上皇帝颁发的诏令都出自这里,但是正式的诏书还是从内阁发出来,于是内阁还是名义上的宰相机构。

在清朝能称之为中堂的人一共有能有八人,这八人分别是三殿三阁的六名大学士,还有两名协办大学士,他们都是可以被称之为中堂的。

而清朝内阁大学士们和明朝的内阁大学士不同,他们并没有宰相之权,在清朝时期,宰相之权被过渡到了军机处这个中枢部门中,能与古之相国相提并论的人,也就只有进入军机处工作的大臣。

不过这并不影响大学士地位的崇高,大学士有着正一品的品级,协办大学士有着从一品的品级,从品级上来说,相当于现如今的正国级和副国级,地位尊崇无比。

而且军机处里的大臣很多都是由大学士们兼职担任的,军机处大臣代表着权力的顶端,大学士则代表着身份尊荣的巅峰,当二者合二为一的时候,就是真正可以称之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了。

正如前面所说的李鸿章被大家叫做中堂,是因为他曾经是武英殿大学士,后来又升为文华殿大学士,这在当时是特别尊贵的品级,所以被称为“中堂”也就无可厚非。另外他也实际掌管清朝经济、政治、军事大权几十年,身居百官之上,出访的时候总是享受宰相的礼遇。

来源:历史资料网

本文地址:https://www.lishiziliao.com/jiemi/319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