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资料网 > 历史解密

历史解密

长城的修建时间长达两千多年 为什么到了清朝的时候康熙决定停止修建长城呢?

分类:历史解密 2022-05-19

长城作为世界上最伟大的建筑之一修建的过程长达两千多年,在历史中长城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但在清朝时候康熙为什么要停止修建长城呢?

首先,必须先说说长城,兴起于春秋战国时代,最初不仅是北方边境,战国群雄在中原多处屡有建造,如山东的齐长城,邯郸南部的赵长城,河南南阳的楚长城。但是随着中原地区的统一,这些具有军事防御作用的设施便失去了存在价值以致消逝于历史长河。但由于北方游牧民族两千年来给中原农耕文明带来巨大的压力,使得北方长城不仅长期存在,而且不断的完善和发展,到了明朝更是达到顶峰。

清朝灭明以后,对修不修长城曾经进行过长久的争辩。起初有不少大臣提出过修长城的事,清朝统治者也曾加以考虑过。清朝康熙时期,虽然停止了大规模的长城修筑,但后来也曾在个别地方修筑了长城。但是随着清王朝政治军事形势的发展,特别是统治策略的改变,到了清康熙的时候,才决定不再修长城了。

康熙批评了秦始皇修长城,虽然工程浩大,费尽了民力,但是仍然没有保住天下。因此,他便改变了统治的策略,采取了所谓的“怀柔”政策,以拉拢蒙、藏各族的上层王公贵族,利用宗教信仰,用思想统治的办法代替了浩大的长城工程。从实践证明,清王朝所采取的这一罢修长城、“政治”统治的政策是取得了积极的效果的。后世人有许多正因这一点而对康熙称赞不已,将其吹捧为“明君圣主”。然而历史的真相如何呢?

清朝不修长城的真正原因并非自信而是心虚!首先大家肯定会有疑问,为什么秦、汉、明等朝代要大规模修造长城,而满清却不呢?这跟这些朝代的根本性质有关。

秦汉、朱明这些朝代是汉人建立的大一统帝国。其统治的核心乃至根本乃是中原农耕地区,这些王朝代表的是中原农耕文明的利益!而当时蒙古高原的游牧民族不断南下劫掠,给中原造成了极大的生命财产损失和国防压力。纵然中原王朝强盛之时,由于游牧民族的高度机动性,使得中原大军有劲也使不着,纵然付出巨大的代价也无法彻底解决北方边患。而通过修建依山据险的万里长城,可以对游牧民族形成空间上的“隔离”,可以说:修长城的“守”在性价比上远远要比数十万大军的“攻”来的划算,这是中原汉人现实主义的智慧使然。

而满清这个朝代就不同了,它是由东北少数民族满洲人建立的,是通过对中原的大规模屠杀和征服建立起来的帝国。这个朝代的性质与前面提到的朝代截然不同,它代表的是满洲贵族集团的统治利益,汉人只是被统治者。由于满清统治阶层的特殊性使得清帝国具有奇特的性质:它是一个二元性的帝国,即兼有中原农耕文明与满蒙藏草原游牧渔猎文明的二元特点。由于作为被奴役阶层的中原汉人,具有数以亿计的人口和高度发达的灿烂文化,而作为统治集团的满洲人却人数极寡且文明极端落后,使得满清集团对自己的统治地位的稳固性是极不自信的。

为了维护自身的统治,拉拢蒙古和西藏游牧民族成为清朝统治者的必要手段。本来用来抵御北方游牧民族的长城的对面的蒙古人,已经成为了满洲人的重要盟友,清朝自然没有了修长城的必要了。长城是用来“防胡”的,而清朝统治者自身就是“胡”,哪有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的道理!

中华民族一直以来都以勤劳勇敢著称,从古至今创造了无数叹为观止的庞大工程设施。然而这恢宏气魄的背后却是流着无数劳苦大众的鲜血和汗水。尤其是在生产力并不发达的古代封建社会,修建长城往往是需要举全国之力、动摇国本才能完成。

秦朝在统一天下后,为了能够有效的维护国家统一局面,动用了百万之众修建万里长城以抵抗北方匈奴人的侵扰。当然,这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庞大军事工程,由于劳民伤财,弄得民不聊生,最终也为秦二世而亡埋下了祸根。

而一向精明的康熙皇帝当然也看到了这一点。康熙自即位以来,南定三藩之乱,北征葛尔丹部落,已经耗用了大量的人力财力,此时的大清需要的是疗养生息,根本折腾不起,倘若执意要修建长城,耗损国力,秦二世而亡活生生的教训就摆在那里。所以,康熙帝也就不敢冒亡国之险修建长城。

再者,满清本身就是游牧民族,在统一天下后,对其他的民族诸如蒙古族都采取了怀柔拉拢的政策,所以,长城抵抗游牧民族入侵的作用也就不复存在了。

在康熙的言语中,可以看出对汉人王朝修建长城的不屑,由于清朝北部边患的解决,使得康熙产生了主观自大的情绪,以致在言语上对长城极为不屑,但要换做他面对同样的挑战,他也不会比前人强到那里去。为什么会这么说呢?

这我们就得来看一看清朝的另一项政策:沿海迁界。沿海迁界又称迁界禁海,简单来说,这是康熙为了对付台湾郑氏集团,将沿海地区居民全部内迁几十公里,从而断绝台湾的物资来源,困死台湾残明集团。史书记载,满清曾下令三日之内迁光沿海居民,凡是不配合的全部残酷杀掉,给沿海民众造成了巨大的苦难。甚至于沿海大树也被砍光,房屋也被焚毁。

沿海迁界与长城在本质上是相同的,都是通过空间上的“隔离”以达到对抗敌对势力的效果。所以说康熙并无看轻长城的资格。平心而论,在台湾被收复后,康熙结束禁海政策重新开海复界,这是值得肯定的。但我们还要来看看清朝的另一项措施了:柳条边。

“柳条边”始筑于1638年(皇太极崇德三年),完工于1681年(康熙二十年)。历经皇太极、顺治、康熙三朝,用时四十三年才基本完成。这是一条宽、高均为一米总长度为1300余公里的土堤。土堤的外侧是一条宽8尺,底宽5尺,深8尺,其横断面为倒梯形的壕沟,土堤呈‘人’字形横亘在东北大平原上。其实说白了这就是一条“袖珍版”的长城。只不过长城防的是关外游牧民族,而柳条边防的是关内人。按说清朝已经统一天下了,疆土之内满汉一家。康熙也在宣扬什么以人为本嘛。那为什么还要付出巨大人力物力来修柳条边呢?

原来在清朝统治者心中,对于是否能千秋万世统治中原是缺乏信心的,毕竟元朝的前例历历在目。而东北可是自己的“龙兴之地”,是自己的老家。将来真要是中原有变,他们可要给自己准备好退路的。所以清朝费了大工夫也要修柳条边,从而隔离东北和中原,防止中原汉人渗透到东北。

来源:历史资料网

本文地址:https://www.lishiziliao.com/jiemi/319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