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资料网 > 历史解密

历史解密

古代打仗为什么要敲鼓?春秋战国时代的一鼓、二鼓、三鼓分别代表了什么?

分类:历史解密 2022-05-19

  古埃及、古印度,同为世界上鼓的最早发源地。历史上,中国鼓传至邻国,如朝鲜、日本 ,同时也吸收了许多外来鼓。那么古代打仗为什么要敲鼓?春秋战国时代的一鼓、二鼓、三鼓分别代表了什么?

  

  古代军队敲鼓是有特定意义的,一般来说,“闻鼓声而进,闻金声而退。”

  古代军队通讯水平较低,实现战场指挥的方法主要靠旗帜和声音。由于牛皮大鼓的声音整齐沉重,传播距离远,所以被选为冲锋发起的信号。士兵在战场上当听见鼓声响起后,就知道应该向前进攻了。为了强化这一效果,古代军规的第一条基本都是“闻鼓不进者斩”!

  另外,击鼓也有振奋士气的作用。《左传》里面的经典文章《曹刿论战》曾记载了:“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这句话的意思是“打仗主要靠士气,而击鼓就是为了鼓舞士气。第一次击鼓进攻,士气旺盛;第二次再击鼓进攻,士气就已经衰落了;待到第三次击鼓进攻,士气已消失殆尽了。而我军却是一鼓作气,勇气十足,当然就把对方打败了。”可以想象,战场上在震天战鼓的催促下,双方士兵疯狂的冲向对面砍杀,每一次击鼓都会遗尸满地。

  鉴于鼓的如此巨大作用,所以古代军队对战鼓还是相当重视的。如果到哪个古城旅游,一定都能找到“鼓楼”这个建筑,就是主要放置战鼓的地方。一般来说都是城市的最中心位置高度也非常高,如南京鼓楼占地面积9100平方米,高耸于鼓楼岗之上,北京东路、北京西路、中山路、中山北路、中央路五条主干道在此交汇。当鼓楼大鼓响起时,整个城池都清晰可闻。

  而在野战战场上,则用搭建的鼓台或者鼓车。鼓台都好理解,而鼓车是由数十人牵引,上边放置直径两到三米的大鼓一个,响锣数个,装载擂鼓人一名,敲锣人数名。鼓声可声传10里,通常置于进攻部队的紧后方,跟随部队一起移动,用以激励士气和传达军令。如果军队规模大,鼓车数量也会增加,而且还可以接力传播,所以不用担心听不到鼓声。

  

  另外还有值得一说的是近代西方的军鼓。火枪出现后,西方国家军队流行过一段时间“排队枪毙”战术,一般来说,两支军队谁的纪律性更强、谁的阵型保持的更好,谁就能在“排队枪毙”战术中占据优势。这个时候鼓除了以上两种作用外,还有通过鼓点节奏来帮助士兵保持阵型的作用。同一个横队的士兵分属不同的连和营,所以各联营都有鼓手和笛手,他们打相同的节奏吹相同的曲子,各连营的士兵就踩着相同的节拍前进。当然这个后来就发展成军乐队了,仔细听各国的军队进行曲,基本都是按着鼓点的42拍和44拍。

  春秋战国时代打仗,交战双方大多重视战鼓之事,战鼓起到的作用主要是激励人心,其中最著名的就是鲁庄公与齐国大战时,曹刿充分用到了战鼓的作用,所谓“一鼓气方盛,再鼓则气衰,三鼓则气竭。”其实曹刿可能是用到了阴谋而已。

  举凡作战之军,往往都想一鼓而胜,但一鼓而胜者屈指可数,除了曹刿的一鼓而胜齐军,还有三位人物也是做到了一鼓而胜。齐桓公“亲自率师至遂城,一鼓而下,因驻兵于济水”,有先轸“无人守御,一鼓拔之”,还有李信“年少骁勇,一鼓攻下平舆城”,能一鼓而决定战场胜负的,也就只有这几位而已。

  

  春秋讲的是义战,就是双方列阵,战鼓击打而后即正面交锋。曹刿等的是齐国“三鼓而已竭”,才命鲁国敲响战鼓,“一鼓而方盈,以盈御竭,不胜何为”,齐国人可能也是纳闷了,我大齐国敲了一声鼓,鲁国那边没反应。敲了两声鼓,还是没反应,齐军将士的作战激情便呈衰减之相。

  那么,春秋战国时代的击鼓之事,击了一声鼓,应该做什么?击了两声鼓,又应该做什么?三声、四声、五声鼓呢?那个时候,击鼓之事很重要,只要鼓声一响,那就是要出事了。不是报时,不是奏乐,那就是有大事发生。所以只要鼓声响起来了,肯定就是有事情要发生了。

  那个时候的击鼓,是有着严格的程序规定的。比如孙武在吴国练军之时,就“申令击鼓,一鼓起立,二鼓旋行,三鼓合战”,打到三鼓的时候交战双方都应该展开血腥厮杀了。如此来看曹刿论战的话,可以说曹刿不过是故意违反战鼓规则,保持了鲁国大军的战斗力,然后一鼓作气而冲杀了云里雾里的齐国大军而已。

  当然除了作战之外,要是击打两次鼓的,还可能就是有报时之说。比如说周宣王曾做过一个梦,有“夜漏二鼓,人声寂然”,这二鼓之声显然就是出现在凌晨时分。再则是三鼓之声,此时或至于深度睡眠,即便那些边境、宫城守将们,也是处于朦胧之时,很多乱战皆发生在此时。王子颓正是在“是夜三鼓”之后,各引精骑,乘势杀入宫城,将那周襄王逐出王城。还有楚国与吴国交战之时,楚国大将也想利用夜色漆黑之时,“时当三鼓”,引精兵偷袭吴国大营。

  至于三鼓之后,则是日夜将分未分之时,行军作战要不然讲夜偷袭,要不然就是早行军,这行军之事很可能就是在四鼓而后。赵括带军作战之时,就是有“吩咐军中,四鼓造饭,五鼓结束,平明列阵前进”,吕不韦带兵作战时,也是有“约以四鼓齐起,往袭楚寨”。

  至于五鼓,则多半已是天亮了。“是日五鼓,周歂升车先行,将及庙门,忽然目睛反视,大叫:周歂穿窬小人,蛇豕奸贼。”若没有天亮,怎么可能看得清庙门前的人物。还有说:“下令五鼓饱食,一齐渡江”,楚国薳射与吴国作战,安排的也是五鼓吃饭。五鼓之时可能还是当时的正式上班时间,晋文公在践土会诸侯时,就有“次日五鼓,十路诸侯,冠裳佩玉,整整齐齐,舞蹈扬尘,锵锵济济”,还有孙武在吴国训练宫女时,也是“次日五鼓,宫女二队俱到教场”,如同今日的到时候了,该上班了。

来源:历史资料网

本文地址:https://www.lishiziliao.com/jiemi/311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