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资料网 > 历史解密

历史解密

蒋琬究竟有何过人之处被诸葛亮看重 选其为继任者?蒋琬为什么不走诸葛亮的北伐之路?

分类:历史解密 2022-05-19

蒋琬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最初随刘备入蜀,为广都县长。因其不理政事,惹怒刘备,在诸葛亮的劝说下才免于一死。后重获启用,受到诸葛亮的悉心培养。诸葛亮去世,蒋琬继其执政,总揽蜀汉军政。曾制定由水路进攻曹魏的计划,但未被采纳。最后病重离世。

蒋琬本来在刘备的手下做事,等到刘备攻入川蜀之地平定了益州之后,蒋琬被任命为广都的守卫长。有一次,刘备和诸葛亮等人巡查,路过广都县的时候,恰好发现这时的蒋琬不理政务,而且沉醉不醒。刘备看到此情形非常的生气,于是便要将蒋琬处决。但这时候,诸葛亮站了出来,他对刘备说,蒋琬是江山的大才,而不屑于理会这点小职责。所以可能有点不修边幅,希望刘备能饶他不死。

一直以来,刘备都非常尊重诸葛亮的意见。虽然刘备没有处决蒋琬,但是还是罢免了蒋琬的职务。诸葛亮见此状也不好再说什么。等到刘备去世后,诸葛亮掌握了蜀汉的大权,交往才被重新起用,并且收到了诸葛亮的悉心的栽培,官位更是连升几级,可见诸葛亮对蒋琬的欣赏。每次诸葛亮,出去征伐,蒋琬就负责,收集粮食和搬运粮草,以及补充兵员等后勤工作。除此之外诸葛亮还,经常夸奖蒋琬,甚至和刘婵说,如果他出了什么事,蜀国的大权可以完全交给蒋琬来处理。

再到后来诸葛亮病逝五丈原之后,后主刘禅按照诸葛亮的遗嘱上,确实重用了蒋琬。蒋琬的官职不断往上升,一开始尚书立,而后又变成了益州刺史,最后又被封为大将军,主持朝政,掌握了蜀汉的大权。当时的诸葛亮刚刚过世,蜀汉中个个人心惶惶。虽然蒋琬才刚刚当政,但是他非常的镇定自若,他一上任民心迅速就被安定了下来。

蒋琬明察秋毫,依法治国,不听谗言,跟随他身边的人都非常愿意为蜀汉效劳,为国卖命。蒋琬知道这是刘备诸葛亮一辈子的事业,他也亲眼目睹了诸葛亮为蜀汉,耗尽一切,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全过程,因此,在诸葛亮病逝之后,他接过了蜀汉的大权后,他也用自己的方式来,回应着诸葛亮对他的欣赏。他接过了诸葛亮北伐的担子,继续为蜀汉的壮大,汉室的复兴献计献策。

在经过一段时间的休整过后,蒋琬又开始继续了诸葛亮当时未尽的北伐事业,在蒋琬当时带领军队,驻扎汉中的时候,魏军完全不敢来犯扰。并且讲,我还多次下令,让姜维率领军队,从西边进攻,魏军,虽然收效不大。但可见,他想要为诸葛亮完成他的事业。他认为诸葛亮北伐时,曾多次出兵秦川,而这个地方道路非常的险阻,来往非常的不便,因此,蒋琬便下令大造舟船,准备从水路袭击魏国的魏兴和上有两个地方,但当时朝中的大部分的模式都认为水路虽然出兵容易,但是倘若一旦兵败,你要返回朝廷就非常的难了,并不是好的计划。于是蒋琬就驻扎在沛县,要给姜维做后盾。又过了几年后,蒋琬在军中染病逝去。

蒋琬之所以为诸葛亮所看重, 除了自身所展现的杰出政治才能之外,其属于荆州集团青年才俊这一身份也是重要因素。同一时期的荆州集团青年人才之中, 马谡兵败身亡,向宠虽然军事才能突出,但政治方面没有可以称道的地方,而作为诸葛亮的接班人, 政治才能突出是必需的,其余董厥、郭攸之、樊建等人,才能平平。因此,蒋琬便成为诸葛亮接班人的第一人选。

蒋琬为何不走诸葛亮的北伐之路?

蒋琬认为诸葛亮的这条道路走不通。诸葛亮北伐的战略方针是什么呢?平取陇右,也就是先夺取安定、南安,天水这几个郡,切断关中与凉州的联系,然后利用羌人和胡人,从而夺取凉州。假如魏国失去凉州,蜀汉国得到凉州,两国的版图就会发生变化,蜀国灭魏就会增加资本,而这样的削弱魏国还不会引起东吴国直接的恐慌,可以说是有利无害。只可惜,诸葛亮并没有成功。诸葛亮没有成功原因是什么呢?蒋琬认为是道路险阻,运输困难。

那么,蒋琬的战略方针又是什么呢?

蒋琬认为,应该从汉水和沔水顺流东下,袭击魏兴和上庸,为此他还修造了很多船只,可以说是做了战前的准备。但因为两件事让他的这个计划没有实施。首先是众人的反对,大多官员认为这条路非常艰险,一旦不能成功,必定是有去路没回路,太冒险。这倒也不要紧,封建社会本来就是一言堂,只要皇帝信任你,再多的人反对也挡不住,但蒋琬身体不好,所以他驻守汉中六年也没有实行这一计划。刘禅这个人自己没有什么主见,后方的人议论纷纷,刘禅就派尚书令费祎、中监军姜维等人前去转达后方人的意见。

蒋琬就此上书后主刘禅,修订了自己的战略方针,那就是联合羌人和胡人,夺取魏国的凉州。在他看来,魏国已经横跨九州,国势强盛,不可能简简单单就能剿灭。应该联合吴国,让他们在东边行动,这样东西形成掎角之势,即便是不能很快消灭魏国,蜀汉国也可在西边一步一步的蚕食魏国。因此建议,任命姜维为凉州刺史,他自己则回到涪县驻扎。如果姜维得手,他就率大军跟进接应;假如东北方向有事情,他就从涪县出兵,不可能有什么麻烦。

可以说,这个修订后的战略方针,又回到了诸葛亮的战略方向上,只不过一个是集中力量,全力以赴,一个是小打小闹,逐步蚕食。不过,蒋琬回到涪县后病情加重,已经不能视事,大将军一职则由费祎接任。蒋琬修订自己的战略方针是因为身体的原因还是认识到了东出的危险,这个已经很难下结论,但他前面一直坚持了六年的进攻路线却是和诸葛亮不相一致。那么,蒋琬为什么要走一条大家都不赞成的路线呢?

蒋琬在汉中驻守六年,一直没有行动,恐怕并不仅仅是身体不好这样一个原因。诸葛亮在建兴五年北上驻守汉中,第二年春天就对魏国发起了进攻,两相对比,蒋琬的这个准备时间实在是太长了一点。再说身体,诸葛亮是病逝在前线,蒋琬不可能一开始驻守汉中就病倒干不了事情吧?这只能说明,蒋琬只是一个行政性事务人才,在军事上并不擅长,即便是他提出的这条走上庸的进攻路线,恐怕也不过是别出心裁的标新立异罢了,于军事上并没有可行性。不是说刘封当年走过这条路吗?但这有两点根本不同,一是刘封当年是南北夹击,就是孟达已经从南部的秭归北上进入上庸;二是当年上庸相对独立,它只是名义上属于魏国。六年没有行动,是他只是说给蜀国皇帝和大臣们听的,还是他自己没有把握从而一直犹豫不决,也已经难以知道了。不过,蒋琬后来把大军屯驻涪县,倒是可以看出他或许根本就不想大规模用兵。

通过蒋琬不走诸葛亮的进攻路线还可以看出,蜀汉国的战略进攻方向是一直在变化的。刘备的进攻方向在东部,自己发动了夷陵之战不算,就是临死指定了一个“统内外军事”的托孤大臣,也让他驻守在东部边境。诸葛亮五次北伐,走的都是祁山路。蒋琬这条路尽管是一条“捷径”,但却更加艰难。通过这种进攻路线不断的变化可以看出,蜀汉国自从失去了荆州南郡以后,决定了他就是一个偏处一隅的格局,唯一能够改变这种格局的时机就是诸葛亮的初次北伐,因为那时候魏国根本就没有准备,结果却是被马谡所断送。

虽然早年没有被刘备重用,没有建立什么成就。但是,到了蜀汉末年时期,他已经成为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蜀汉的真正的掌权人。他不但继承了诸葛亮的遗愿,而且,光明坦荡,从未滥用职权。也是一心想要完成诸葛亮的事业,不想辜负他。蒋琬的才能不必多言,虽然没有完美的发挥他的才智,但是通过诸葛亮的言语就可以知道他到底有多么厉害。

来源:历史资料网

本文地址:https://www.lishiziliao.com/jiemi/301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