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资料网 > 历史解密

历史解密

都说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司马昭之心到底是什么心?司马昭到底有多狂妄?司马昭为什么选用晋作为国号?

分类:历史解密 2022-05-19

公元280年,三国归晋,结束了“鼎峙数世,干戈日寻,流血百载”的分裂局面。司马昭为统一全国作出重大贡献。在历史上的作用可与曹操相媲美,然而长期以来由于受到封建正统历史观的影响,司马昭被世人视为篡夺皇位的奸雄。都说“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那司马昭到底有多嚣张?

司马昭权势的来源

三国时代,曹魏王朝从建立到灭亡,累计不足五十年时间,而这五十年时间里,曹魏政权被司马家族把持,有一半左右的时间。魏明帝曹睿临终之前,把太子曹芳托付给曹爽司马懿等人辅佐,曹睿死后,司马懿通过发动著名的“高平陵之变”,杀死了曹爽,夺取了曹魏政权,自此以后,曹魏江山就变了色。而曹魏时期的司马家族,最有名的人物,则是司马昭。

从某个角度来说,司马昭和吴大帝孙权的人生轨迹有相似之处,只不过,仔细比较,司马昭没有孙权那样英雄了得,在世的时候也没有获得皇帝尊号。说司马昭和吴大帝命运相似,是因为孙权的基业来自父亲孙坚和长兄孙策的努力经营,而司马昭的权势,则来自父亲司马懿和长兄司马师的经营。都是依靠父兄留下的基业来继续经营。

司马昭掌权以后,继续对曹魏的政权进行篡夺。曹魏皇帝曹髦曾打算册封他为“晋公”,不料司马昭不接受这个爵位。生不逢时的皇帝曹髦知道,司马昭不接受“晋公”爵位的主要原因,是想当“晋王”,而按照之前的先例,封了王的权臣,在下一步,就是直接篡位了。于是曹髦说出了一句至今还让我们时常提及的话: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司马昭的狂妄

司马昭和历史上其他权臣不同,那就是,司马昭的狂妄,在当时是前无古人的。这种狂妄,归根结底表现在对儒家价值观方面。众所周知,我国古代和中世纪的欧洲、中东在体制上截然不同,其主要表现是中世纪的欧洲也好、中东也罢,奉行政教合一制度,而我国古代并没有如此,因为在古代中华,代替宗教来为统治者稳定人心的,是儒家思想。

从后世历史上,我们可以看到,鲜卑人的北魏在中原建立朝廷以后,积极推广儒家,来换取中原百姓的支持,更以后的辽金元清,也都积极和儒家学派合作,来为自己统治稳定寻找理论支持。从法学角度来说,儒家思想在我国古代,相当于历代王朝的不成文宪法,一个皇帝、君王再敢胡作非为,但如果和儒家思想产生抵触,则属于冒天下之大不韪,甚至有被废黜的危险。

而司马昭的狂妄之处,就体现在对儒家思想伦理的具体表现上。

比如弑杀君主。在司马昭之前,虽然中国历史上也发生过权臣篡位的先例,但是,从汉武帝时代以后,儒家思想确立统治地位以后,敢于明目张胆杀害君王的,司马昭是第一位。之前,王莽篡汉,对于西汉末代皇帝孺子婴一直没有杀害,甚至孺子婴一直活到刘秀建立东汉前后;之前,曹操父子篡汉,对汉献帝也非常礼貌,甚至汉献帝密谋杀害曹操,曹操也只是追究汉献帝的老婆伏皇后责任,而后还把女儿嫁给了汉献帝。

傀儡皇帝虽然是傀儡,但好歹也是皇帝,怎么说,也不能对之不敬。而司马昭没管这一套,曹髦带领少数武装讨伐司马昭,直接被司马昭手下人给杀了,而司马昭对于曹髦之死的直接凶手,也没有做到除恶务尽——在一定程度上,这就是对儒家伦理、儒家思想的公然挑衅。

此外,还有杀害名士。

东汉以来,儒家知识分子的世家集团形成,到了魏晋时代,则产生了一系列对社会有很大影响的名士——比如著名的“竹林七贤”。总的来说,竹林七贤这类名士虽然没什么太大的权力,但是,对社会影响很大,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操纵舆论,制约皇权。

而竹林七贤中的嵇康,对于司马昭就十分不满,一般来说,权臣遭遇这种情况,或者采用收买方式,或者装作不知道,总之要有一个容人之量的形象和态度。但是,司马昭没顾忌这个,直接派人杀了嵇康。

杀皇帝、杀名士,挑战儒家伦理道德底线,从这一点来说,司马昭算是中国历史上最狂妄的权臣之一。

司马昭为何选用晋作为国号?

司马昭之所以选用晋作为国号,有三个原因:

一,司马氏故乡是河内郡温县,无论温县还是整个河内郡,在春秋时期都曾是周王赐给晋国的“南阳”之地,在春秋史的大部分时期,南阳与东阳都是作为晋国在太行山外的争霸跳板领土而存在的,所以河内司马氏家族也可以被视为地域文化层面上的“晋人”。

二,司马昭的封地是以晋地为主的:河东、平阳本来就是晋的本部腹心,弘农、冯翊则是晋的河外之地,太原、上党、乐平、西河则是晋之公卿乃至战国三晋开拓的北部领土。由此可见,司马昭的晋公国包括了晋与三晋除了南阳、东阳之地以外的所有领土。

三,据胡阿详教授在《司马氏晋国号考说》一文中指出,司马昭的侯爵名唤“高都”、公爵名唤“晋”,不仅均是晋地地名,而且都有取代“高大之魏”应谶“代汉者当涂高”之寓意。也就是说,司马昭也有可能是取“晋”的引申义“上进”与“晋升”来替代魏之“高阙”义,进而从谶语上强压“魏”一头,暗喻司马晋才是真正接续“汉统”的“当涂高”。

来源:历史资料网

本文地址:https://www.lishiziliao.com/jiemi/298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