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资料网 > 历史解密

历史解密

大清国“海归”首次参加光绪皇帝主持的殿试,一瞅题目当场傻眼

分类:历史解密 2022-05-19

大清面对工业革命之后的西方社会就像一个婴儿一样无力,因此李鸿章主张开展洋务运动,师夷长技以制夷,但是第一批派出去留学的学生,面对着传统的科举考试犯了难,这是两种制度、两个体系之间的鸿沟,短时间很难跨越。

在李鸿章的努力下,清国开办了新式军事学堂,并向西方派出了留学幼童,看上去不错。但是,这些学生毕业后(回国后)怎么安排?没有设身处地为人家考虑。比如,留学生是否可以参加科举考试?李鸿章争取过,没有成功,在他死后4年,科举才向留学生们开放,结果却让人啼笑皆非。

1905年7月4日,清国第一次为留学生举行殿试,光绪亲自监考。留学生打开试卷一看,当场傻眼。题目有二,其一是《楚庄王日训国人申儆军实论》,其二为《汉武帝诏举茂才异等可为将相及使绝国者论》。这玩意儿,一肚子洋墨水的海归们怕是连题目都读不懂,还怎么写作文?[1]

李鸿章对创办军校和派员出洋留学曾抱极大希望,认为:“设局制造,开馆教习,所以图振奋之基也。远适肄业,集思广益,所以收远大之效也。”[2]结果呢?留学生们回国后,除了少数人用起来,多数人不能“人尽其才”。史料这样记载:“学成回华后,皆散处无事。饥寒所迫,甘为人役。上焉者被外国聘为办事,其次亦多在各国领事署及各洋行充当翻译。”[3]说白了,这与朝廷对留学生们的身份设定有直接关系——不是要他们做官,而是“中国旧式官僚手下之技术助手。”(黄仁宇语)[4]

和日本一比,差距就更明显了。清国方面,不管军校培养出来的1600多名军官还是派出去的100多名留学生,都是最基层的军官,培养层次很低。日本呢,则有低、中、高级梯次搭配的军事教育系统,出洋学习军事的人也涵盖了各级军官。

大清国“海归”们参加的这次殿试是科举考试的“末班车”。这年9月2日,袁世凯和张之洞等上书书建议停科举、兴学堂,得准。中国历史上延续1300多年的科举制度走到尽头,一个新的时代开始了。

引文出处:

[1] 姚宏:《只拘一格选奴才》,《百家讲坛》,2015年第11期,第67页。

[2] 《同治十年七月十九日大学士两江总督曾国藩等奏》,中国史学会编:《洋务运动》(卷2),上海书店,1961年,第154页。

[3]《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复奏整顿福州船政折》(光绪二十六年六月十八日,即1896年7月28日),张侠等:《清末海军史料》,北京:海洋出版社,1982年,第129页。

[4]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北京:三联书店,1997年,第254页。

来源:历史资料网

本文地址:https://www.lishiziliao.com/jiemi/241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