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资料网 > 历史解密

历史解密

反复是统治阶层的永恒话题,古代皇帝是这样反复的!

分类:历史解密 2022-05-19

我国古代实行的是中央集权制,皇权是至高无上不可动摇的,所有其他职位的权利都是皇权的象征,但不管是什么制度,存在时间长了,贪腐现象是必然的,反腐就成为了一个很重要的工作。

秦始皇创立中华帝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王朝,摇身一变成为皇帝,到当今的中央政府每年愈演愈烈的反腐倡廉,反腐败问题一直是历代各种制度的政府都要严抓严打的工作,但这种腐败现象每朝每代还是层出不穷,而王朝的更迭也与官吏部队的整体素质有很大联系,所谓上梁不正下梁歪,这就会不断引发民众的骚乱甚至会导致一个王朝的覆灭。

不过这也难怪,每个人都爱财,官员也是普通人,有什么理由让他们一直保持清正廉洁呢,的确也没有什么有效的措施来保证绝对的廉明好风气的形成,这就难免会导致每个朝代都有或大或小的贪官污吏,当然这也不是绝对的全部,只是大部分而已,也会有仅有那几个清官也都活不长,所以古代官员总是追求现世的享乐主义,在位高权重的时候大都把敛财作为自己的首要任务,再加上封建王朝有时会采用"荫蔽"的做法笼络人心,这种做法一方面起到稳定朝政,笼络官员的效果,但有时也会因为这种做法导致官员内部党派林立,形成一家独大的局面,威胁中央集权的稳定性,所以统治者就会采取措施来杜绝这一现象的发生。
前车之鉴,后车之师。从汉代开始,皇帝老子就设立专门的机构来行使监督的职权,在中央设立御史台来监督百官,在地方设立刺史来监督地方,这两个机构的官员均由皇帝亲自任命,一定程度上对这种腐败问题起到制约作用,到好景不长,由于士大夫家族的存在,这一制度施行起来并不顺畅,因为汉朝官吏的来源只与品德有关,官吏往往不具有独当一面的能力,所以在处理一些事务上就显得有点"鸡肋"经常导致政令得不到有效施行,监察的职责也无法得到有效行使。

在机构上遭遇挫折后,统治者又开始从官吏来源上着手,隋唐年间,科举制的施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官员的素质,但是爱财之心,人皆有之。只从学识上单纯的考虑官员还是不行,腐败问题愈发严重,隋朝二世而亡,唐朝由盛渐衰便是最好的例证。

在唐灭亡后, 五代十国中的后周发生了一场兵变,而兵变的头领赵匡胤便建立了几百年的赵氏王朝,但他与前几代皇帝不尽相同,他对于官员腐败采取置之不理的态度,因为他是造反出身,对于武将采取极其警觉的态度,他认为宁肯让一百名文官贪污,也不能让一名武将造反,所已宋代就有着在中央攀比之风盛行,在地方不断积贫积弱的现象发生,宋代也因此屡遭北方游牧民族的欺负,签立了一系列条约,并逐渐被少数民族取代。

转眼又到了明朝,在明朝朱氏皇帝很注重法治,对于许多小犯罪,小过错经常采取严厉的做法来制约,比如对待官员腐败到一定金额变回处以极刑来达到警惩的目的,而这种做法却又闹得人心惶惶,官员无法保证自己不被那些盛行的东西两厂抓住把柄弄得个家破人亡,这种做法在实行一定时间后弊端立马显现,很快就被废止了。

又到了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在清朝雍正帝在位的时候,施行了一种叫做"养廉银"的措施来解决官员的腐败问题,这种做法是加大中央的财政支出,给官员们额外的办公经费来帮助解决官员个人的经济问题,不得不说这种做法在很大程度上杜绝了腐败问题的发生,到美中不足的是中央财政支出会变很多,加大中央政府的负担,不利于国家经济的发展,但这只是相对于弱国来说的,想我华夏大国沃野几万里,怎会因为这样而垮呢?于是便造就了康乾盛世,奠定了清朝的基业。

说完了古代,就要考虑现在了,考虑下下古代的做法对于今天有什么可借鉴的地方,毕竟历史的作用就是以史为鉴,借古育今,在当今社会反腐斗争这么激烈的中国,从古人那里学习仿佛会成为不错的选择,在既要保证官员队伍廉明开放,又要保证国家风调雨顺的宏观目标上,如何去做,如何取舍便成为我们的当务之急,腐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人们的麻木,所以我们的反腐之路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来源:历史资料网

本文地址:https://www.lishiziliao.com/jiemi/180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