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初年发生了一系列政治风波,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西汉是历史上继秦朝之后的大一统王朝,传十二帝,享国二百一十年,定都长安,史书又称为“前汉”,与东汉合称汉朝。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在众多开国帝王之中,刘邦的个人能力或许并不算强,但在识人用人方面绝对名列前茅。由于太子刘盈仁弱,刘邦晚年为了汉室传承,可谓费尽了心思,通过一系列的操作,最终达成了“朝廷内外廷互相牵制,外有刘姓诸王为屏障”的平衡局面,在刘邦看来,只要朝廷维持平衡,再有托孤重臣辅佐,那么汉室江山必然稳固。
然而,刘邦恐怕怎么也没有料到,由于一系列的变故,在其死后不久,他精心布置的平衡局面便被迅速打破,汉高后吕雉迅速执掌朝中大权,吕氏集团因此权力大涨,刘氏宗族惨被压制。而吕后去世之后,朝堂再次迎来巨大危机,直到此时刘邦留下的托孤重臣迅速出手,在彻底诛灭吕氏集团的同时,也杀光了刘盈的儿子,而汉文帝刘恒则得以继承皇位。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发生在西汉初年的这一系列政治风波。
“病榻问相”中的四位托孤重臣,刘邦为何做出如此安排?
由于刘盈的性格问题,刘邦晚年曾一度想要易储,然而最终以失败告终。既然储君已不可更换,刘邦只能费尽心思的安排好身后事,意图帮刘盈做好铺垫,从而确保刘盈能够坐稳皇位,同时确保汉室江山的传承。
在平衡朝廷势力方面,刘邦一方面清除了长沙王吴芮以外的所有异姓王,改封刘氏诸王镇守各地,以为皇室屏障,同时与大臣立下“非刘氏不王”的“白马之盟”。另一方面,刘邦清除了吕氏集团在军方的势力,从而确保军权掌握在忠于刘氏的嫡系手中,临终命令陈平、周勃诛杀樊哙便是为此。同时,又容许在易储事件中暴露出权力欲和政治才能的吕雉干预朝政。
当刘邦因平定英布叛乱而深受重伤,性命危在旦夕之际,面对吕后的询问,刘邦又在病榻之上确定了托孤重臣,这便是著名的“病榻问相”。吕后向刘邦询问,萧何之后谁可担任丞相,刘邦认为曹参可担任,而在曹参之后,刘邦则认为王陵可接任,但又认为王陵智谋不足,可以由陈平辅佐,而陈平虽然有智谋,但不能决断大事。周勃虽然不善言谈,但为人忠厚,可任太尉。
刘邦为何选择了此四人呢?首先,这四人无疑都是忠于汉室江山的,其中曹参本为刘邦旧交,早在刘邦担任泗水亭长之时关系便极为要好,不仅是最早跟随刘邦创业的绝对嫡系,而且在西汉建立之后,长期担任齐国相邦,不仅辅佐刘邦长子刘肥治理齐地,而且多次领兵跟随刘邦平叛,颇有才干,以其接替萧何,无疑极为合适。
而曹参之后,以王陵、陈平、周勃三人共同辅政,可就有些意思了。王陵不必多说,自从老母死于项羽之手后,便死心塌地跟了刘邦,忠心那是绝对没有问题的,但能力却少有欠缺。陈平作为刘邦重要谋士,智谋自然毫无问题,但此人虽然忠心,但却较为重私利,这点从其奉命诛杀樊哙便可看出,为了保命的陈平最终没有执行刘邦的命令,而在归途中听到刘邦驾崩的消息后,更是直接跑到了吕后面前邀功。而周勃虽然忠心耿耿,但却缺乏主见,诛杀樊哙之时竟然轻易便被陈平劝动了,王陵、陈平、周勃三人皆有缺点,而三人联合辅政,则可一定程度避免这些问题。
刘邦晚年,通过一系列的运作,最终实现了“朝廷内外廷互相牵制,外有刘姓诸王为屏障”的平衡局面,再加上曹参、王陵、陈平、周勃四位辅政大臣,无疑便可保证刘氏江山的稳固,刘邦对刘盈可谓操碎了心。
刘邦死后的一系列变故,使得吕氏集团迅速掌控朝政
如果李氏按照刘邦的安排顺利发展,想必便不会有此后的一系列风波了,正所谓“计划永远赶不上变化”,刘邦去世之后不久的一系列变故,便迅速打破了他的布局,结果导致汉高后吕雉迅速掌控了整个朝政。
第一个变故:汉惠帝刘盈无心朝政。刘邦去世之后,吕雉迅速对曾经威胁到自己母子地位的戚夫人及其子刘如意展开清算,先杀刘如意,后将戚夫人做成人彘,而且还带着儿子刘盈跑去“参观”,刘盈先是被吓病,后心灰意冷之下,更是无心朝政。如果刘盈仍然坐在皇位上,即使其性格仁弱,但毕竟还是名义上的皇帝,吕后想要毫无顾忌的插手朝政并不容易,但刘盈甘愿退居幕后之后,便给了吕后迅速攫取权力的机会,天平开始迅速向吕后倾斜。
第二个变故:曹参去世、王陵架空。萧何于汉惠帝二年(前193年)去世后,曹参继任丞相之职,然而仅仅四年之后,便于汉惠帝六年(前189年)病逝了。此后,一如刘邦的安排,王陵出任右丞相、陈平为左丞相、周勃担任太尉。曹参担任丞相期间虽然作为有限,但吕后对其仍然较为忌惮,直到其去世之后,这才提议分封吕氏为王,结果遭到了王陵的极力抵制,吕后又问陈平和周勃,陈平则选择了明哲保身,周勃更是模棱两可。结果便是王陵被明升暗降,升为太傅,王陵一怒之下就此闭门不出,直到汉高后八年(前180年)去世。
至此,由于陈平、周勃态度暧昧,刘邦对于朝政的布局就此失效,朝中再无反对吕后的声音。掌握了朝中大权的吕后,又开始为吕氏家族的经久不衰而布局,而此时能够威胁到吕后的,则只剩下了分封于各地的刘姓诸王,尤其是刘邦的儿子们。
为求吕氏家族长盛不衰,吕后与刘氏矛盾日渐突出
大权在握的吕后,为了吕氏家族的长盛不衰,又开始了精心布局。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于是吕后采取了政治手段和政治联姻并行的办法。
其一:嫁张嫣于刘盈,以求亲上加亲。张嫣乃是吕后之女鲁元公主与张敖之女,从辈分上算,乃是汉惠帝刘盈的亲外甥女,而吕后却在汉惠帝四年(前192年)十月,将年仅十一岁的张嫣立为了汉惠帝的皇后,并希望张嫣能够为刘盈生下嫡子。然而,由于张嫣年纪太小,而刘盈又认为两人的婚姻有悖伦理,因此张嫣始终未能生育。于是,吕后又让张嫣假装怀孕,然后强取汉惠帝与宫女所生之子刘恭,对外谎称张嫣所生,立为皇太子,并将刘恭生母杀死。
其二:分封吕氏为王,掌握京城兵权。在陈平、周勃的默许之下,吕后对吕氏众人大肆分封,先是追封已经死去的兄长吕泽为王,又封侄子吕台为吕王(后因其子吕嘉行为放纵被废)、吕产为梁王、吕禄为赵王。而且,以吕产、吕禄为大将,统领南北南北军,控制了京城的武装力量。
其三:瓦解刘氏诸王,屠戮刘邦之子。在吕后的主张下,刘氏诸王先是被迫娶了吕氏女子为后,之后更是因为各种原因惨遭屠戮,其中赵王刘如意、淮阳王刘友、梁王刘恢皆被吕后所杀,燕王刘建病逝之后也因其子被杀而绝嗣。刘邦的八个儿子之中,只有曾被吕后养育过的淮南王刘长和母亲并不受宠的代王刘恒得以幸免,而刘肥则因尊奉鲁元公主(吕后之女)为王太后、自降辈分才逃过一劫。此消彼长之下,刘氏诸王对皇室的屏障作用基本消失,吕氏集团得以迅速稳固地位。
虽然刘盈病逝之后,刘恭因得知生母被杀真相,而扬言日后必将复仇,结果反被吕后所杀,吕后又改立刘弘为帝,但此时吕氏的地位已经极为稳固,如果局势真的能按吕后的布局发展,那么吕氏家族必然还能昌盛一段时间。可惜的是,吕后的所作所为,已经导致吕氏与刘氏之间的矛盾极为尖锐,只是在她的强势之下,才没有爆发而已。
吕后死后“诸吕之乱”爆发,刘邦嫡孙被杀刘恒成功即位
吕氏掌权期间,虽然在治国理政方面成效显著,对于汉朝的发展起到了决定性作用,但其在巩固权力方面的所作所为,使得中央朝廷与地方藩王,吕氏集团与刘氏诸王之间的矛盾极为尖锐,而当其去世的那一刻,这种矛盾便迅速爆发了。
吕雉去世之前,显然也预料到了即将到来的暴风雨,因此高后八年(前180年)八月,吕雉临终之际留下遗命,要吕氏众人牢牢掌握军权,守住宫殿,并警告他们千万不要离开皇宫为自己送葬,防止被人扼制。
然而,吕雉前脚刚刚病逝,当时留居在长安的朱虚侯刘章(刘肥次子),便派人暗中告知自己的兄长、此时的齐王刘襄,说吕氏即将发动叛乱,计划刘襄从西面发兵,刘章和东牟侯刘兴居做内应争夺皇位。于是,齐王刘襄诈取琅琊王刘泽的军队后,以“消灭诸吕”为由发兵西进。
朝廷接到消息之后,相国吕产派大将军灌婴率兵迎战,结果灌婴驻军于荥阳,将刘襄大军阻拦于关中之外,并派人告知刘襄,要其静待京城结果。
而在京师之内,眼看即将天下大乱,陈平和周勃先是派人诈取了吕禄手中的兵符,而后迅速发动兵变,剿灭诸吕之人。而从吕氏众人的反应来看,他们显然是没有谋反之心的,否则又岂会在掌握兵权的情况下,毫无反抗之力的便被诛灭,他们被杀的根本原因,还是在于吕氏迅速崛起之后导致的各种矛盾,以及引起的天下动荡。
吕氏集团被剿灭后,陈平、周勃等人又以现任皇帝刘弘和刘盈的儿子,都不是刘盈所生为由,废黜了刘弘的帝位,同时议立新君。此时,由于刘襄野心太大,而其舅舅驷钧也不是善类,而淮南王刘长又有被吕后抚养的经历,于是后族力量相对较弱,且为刘邦彼时最年长之子的代王刘恒,便进入了大臣们的视野。
同年闰九月,代王刘恒抵达长安,并在群臣拥戴之下即皇帝位,而就在刘恒即位后不久,刘盈的仅剩的四个儿子,即刘邦的四个嫡孙,已经被废黜的后少帝刘弘、济川王刘太、淮阳王刘武、常山王刘朝全部被杀。
毫无疑问,无论对于新即位的汉文帝刘恒来说,还是对铲除“诸吕”有功的陈平、周勃等大臣来说,他们都不会容许刘盈的几个儿子再留在世上。此举虽然杀死了刘邦的所有嫡孙,但对于稳固汉室江山,却是极为有利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来源:历史资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