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资料网 > 历史解密

历史解密

老生三鼎甲是谁?晚清时期四大徽班进京的三大领袖人物简介

分类:历史解密 2022-09-26

进京三杰,即清朝晚期四大徽班进京的三大领袖人物,分别是:程长庚1811-1880(徽派),余三胜1802-1866(汉派),张二奎1813-1860(京派)。

程长庚(1811年11月22日-1880年01月24日),名椿,字玉珊,安徽省潜山市人。清代徽剧、京剧表演艺术大师。

程长庚幼年在徽班坐科,道光二年(1822),随父北上入京,始以《文昭关》《战长沙》的演出崭露头角,后为三庆班老生首席演员。同治、光绪年间,任三庆班主,同仁尊称其大老板。历任"精忠庙"庙首,三庆、春台、四喜三班总管。

在京剧第一代人物中,与四喜班的张二奎、春台班的余三胜并称为"老生三杰"、"老生三鼎甲",程为"三鼎甲"之首。程长庚为京剧艺术的形成作出了重要贡献,被誉为"徽班领袖"、"京剧鼻祖"、"京剧之父"等。

余三胜(1802-1866),原名开龙,字起云,湖北省罗田县天堂寨七娘山村上余湾人。幼学汉戏,工老生,后

改唱京剧。清嘉庆末年赴天津加入"群雅轩"票房。道光初年入北京,隶"春台班",至道光中期,蜚声梨园,是国粹"京剧"创始人之一。

余精文墨,善口才,文武兼长,富于创新。在徽调汉剧合流形成京剧的过程中,首将汉调皮簧和徽调皮簧相结合,并吸收昆曲梆子的演唱特点,创作皮簧唱腔;又揉西皮、二簧、"花腔"为一体,创制二簧反调。在念白上,将汉调基本语音与京、徽语音相结合。善于以唱腔表达人物的思想感情,并把青衣小腔溶于老生唱腔之中,形成独特的风格,为后辈所仿效。《都门杂咏》有诗云:"时尚黄腔似喊雷,当年昆弋话无媒,而今倚重余三胜,年少争传张二奎"。天津第一代泥塑匠张明山塑造余三胜饰《黄鹤楼》中刘备泥塑一座,被京剧界尊为"祖师爷"。

张二奎(1814--1864),原名士元,字子英。著名京剧老生演员,为京剧早期老三杰之一,与程长庚、余三胜齐名,号称京剧三鼎甲,一时声名在程、余之上。惜舞台生命不长,出生:1814年,嘉庆十九年(甲戌);逝世:1864年,同治三年(甲子)。

张二奎清道光时任都水司经承,因酷爱京剧,被上司撤职。24岁开始下海,创立了奎派。张二奎唱以京音为主,代表剧目有:《金水桥》、《打金砖》、《回笼鸽》、《取荥阳》、《五雷阵》及《四郎探母》等。

张二奎出生地历来说法不一。在清末及民国时期的一些梨园资料上,就已经有一说是北京人,一说是天津人,还有一说是浙江人,但大部分人认为他是直隶衡水人。

在他的家乡,流传着他的许多和戏剧有关的故事。这个村子自古有演戏的传统,嗜戏如命,清末就有赵喜顺等人成立的戏班,还涌现了享誉冀鲁两省的民间胡器艺人赵庆章。到了建国初,村里成立了大众剧团,排演了《小女婿》、《柳树井》、《豆汁记》等多部戏剧。1958年,这个村子为刚成立的衡水评剧团输送了七八名骨干艺术人才。这种尚戏之风确实同张二奎有深厚渊源。

由于张二奎这颗梨园巨星过早陨落,关于他的史料和传说比与其同时代的余三胜、程长庚少得多,但值得肯定的是,他热爱戏剧事业,因之而失去功名,又因之而取得巨大成就,他代表衡水人为京剧艺术的形成做出了突出贡献。如今,余三胜、程长庚都有传记传世,而唯独与他们同领风骚的张二奎没有,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来源:历史资料网

本文地址:https://www.lishiziliao.com/jiemi/1262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