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资料网 > 历史解密

历史解密

皇太极作为努尔哈赤的第八个儿子 他是怎么继承皇位的

分类:历史解密 2022-09-24

  还不知道:身为努尔哈赤的第八子,皇太极为何能够继位?的读者,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爱新觉罗·努尔哈赤虽然是清朝的开国皇帝,但实际上,清朝是在他的儿子皇太极继位后,才正式建立的。

  为什么这么说呢?努尔哈赤戎马一生,用祖父遗留下来的十三副甲胄起兵,统一了分散两百年的女真族,建立了八旗制度,总的来说就是清朝的国本是由他打下来的。

  可是努尔哈赤在位时期,满族不叫满族而是称作“女真族”,清朝的国号也不是大清而是大金,直到四贝勒皇太极继位,才创建了真正意义上的清朝。

  除此之外,纵观努尔哈赤的一生,他只是建立了政权,创建了国家,但却并没有称帝,而是被称为可汗。

  然而皇太极也是在征服了朝鲜、内蒙之后,凭借着“传国玉玺”才登上了皇位,并且给自己上了尊号“宽温仁圣皇帝”,将族名改为满族,将国号改为大清。

  首先,皇太极的名字在历史上有着很多争议,他有着许多名字例如黄台吉、洪太极、等等,在明末清初的文献中记载不一,所以根本无法分辨哪个才是他真正的名字。

  许多现代学者都认为,皇太极并不是他真正的名字,而是一个称号,源于蒙古贵族的称号“浑台吉”。

  甚至俄罗斯汉学家G·V·戈尔斯基曾认为皇太极的本名是“阿巴海”,并且这一观点还曾被西方学界所接受,但在满文和汉文的文献记载中并没有出现过这个名字。因此这个问题至今也没有准确的答案。

  皇太极出生于万历二十年十月二十五日,他是努尔哈赤的第八个儿子,而他的母亲叶赫那拉·孟古哲哲是西海女真叶赫部首领的女儿。

  皇太极从小就聪明伶俐,更有着过目不忘的本事,再加上他从小就喜欢读书,所以成为了努尔哈赤诸将中唯一一个识字的。

  由于他的父亲常年在外征战,所以皇太极从七岁就开始主持家政了,他的年纪虽小,但却将家中大大小小的事都安排得十分妥当。

  出身于游牧民族的他自然不会落下看家本领,从五岁就开始学习骑射,七岁就能弯弓狩猎,小小年纪就有一身不俗的武艺。

  到了二十岁的时候皇太极就可是跟着父亲外出征战了,二十四岁时凭借着自己出色的能力担任了正白旗的贝勒,二十五岁时又成为了四大和硕贝勒之一,与努尔哈赤一同商议政事。

  可即便他如此出色,也没有成为努尔哈赤钦定的继承人,他的继位是被“拥立”的。

  要知道努尔哈赤一共有十六个儿子,其中优秀的不止皇太极一个,而且努尔哈赤在选择继承人这件事情上,更加倾向于嫡长子继承制,所以他最初选择的继承人是长子褚英。

  褚英虽然在战场上十分勇猛,屡立奇功,但他这个人心胸狭隘,与众多兄弟不合,甚至还常常说自己将来继位后要杀死所有与他不合的人。

  之后,他的这些言行被人告发了,努尔哈赤曾给过他一次改正的机会,但褚英却不思悔改,甚至还因此对努尔哈赤怀恨在心。他开始结交党羽,想要伺机报复,甚至在努尔哈赤出兵时,还写下诅咒对天地焚烧,诅咒努尔哈赤出征失败。

  努尔哈赤得知后十分气愤,将这个不知悔改的长子幽禁了两年,最终褚英被努尔哈赤以不知悔改的罪名处死了。

  褚英死了,那继承人自然就轮到次子代善了,努尔哈赤也曾说过,在他死后要将幼子和大福晋托付给大贝勒代善照顾。

  虽然努尔哈赤没有公开选择继承人,但这句话的意思已经很明显了,他要将汗位交给代善。

  可是在天命五年,有人告发代善与大福晋阿巴亥有私情,这让努尔哈赤十分生气,在派人调查后发现确有其事。

  经此一事,代善虽然没有被处死,但却失去了成为继承人的机会,甚至还有人猜测,这是皇太极为了争权所用的计谋。

  天命十一年(1626年),努尔哈赤在“宁远之战”中被明朝守将袁崇焕击败,这让他十分郁闷,之后还因此患上了重病,最终因病去世。

  在努尔哈赤死后,国不可一日无君,正当诸位贝勒大臣们商议此事时,代善的儿子岳托和萨哈廉推举了皇太极,并且表示四贝勒才德冠世,当速继大位。

  皇太极的才能有目共睹,并且深得努尔哈赤的喜爱,由他来继承汗位自然是再适合不过,更何况还有大贝勒代善的鼎力支持,所以众人都同意由皇太极继承汗位。皇太极虽然再三推辞,但最终还是被拥举为大汗,并且将年号改为了“天聪”。

  次年,天聪元年(1627年),皇太极亲自率军征讨明军,可是袁崇焕趁着后金权利变更的时间,修城屯田,将山海关的四座城池修复一新,并且增加了守城的兵力。

  因此皇太极连续攻城十几天后发现,这几座城池固若金汤,自己不但没有取得丝毫进展,反而损失惨重,无奈之下只好选择撤退。

  既然正门进不去,那就绕道而行,于是皇太极转身就带着大军来到了蒙古,在喜峰口一带从长城最薄弱的地方掘墙而入,直接进入了华北平原。

  后金的军队突然出现在境内,将明朝上下吓了一跳,不过袁崇焕作为明朝的抗清名将,很快就做出了应对措施,他趁着皇太极还没出唐山时就派遣先锋部队拦截,但却没想到先锋部队被皇太极尽数歼灭,随后袁崇焕便亲自在天津蓟县拦截,并且还向皇帝保证,不让金军越过蓟州一步。

  但他没想到皇太极更改了路线,避开了蓟西直奔北京,袁崇焕只好连忙率军回援京都。

  虽然这两次失败不是袁崇焕所愿意看到的,但崇祯帝却对他起了疑心,甚至还因此怀疑袁崇焕是不是私下通敌。

  因此崇祯帝拒绝了袁崇焕入京修整的要求,他担心袁崇焕发动政变,将自己直接送给皇太极。

  即便如此,袁崇焕还是死死地守住了京城,接连两战都取得了胜利,并且让金军被迫撤军了,解除了京都之围。

  但这却让皇太极十分恼火,胜利就在眼前却怎么也跨不过这道坎。在经过一番思索后,皇太极心里有了一个计划,既然我打不过你,那我就毁了你。

  在之前与袁崇焕的交战中,金军俘获了两个太监,在皇太极的操控下,这两个身处牢狱的太监听到了袁崇焕通敌的消息。

  第二天,其中一个太监趁着守卫“疏忽”逃了出去,并且将此事上报给了崇祯帝,崇祯帝在听完太监的汇报后,十分愤怒,当即便下令将袁崇焕逮捕入狱,并且下令处死了。

  这场战役被称为“己巳之变”,皇太极虽然没有攻下北京,但却用计谋除掉了袁崇焕替父亲报了仇,同时在袁崇焕死后,明朝再也没有他这样的守城之将了,灭亡已经是注定的结果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来源:历史资料网

本文地址:https://www.lishiziliao.com/jiemi/1260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