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资料网 > 历史解密

历史解密

李自成放弃北京到底是不是错误?

分类:历史解密 2022-09-19

  李自成放弃北京到底是不是错误?下面历史资料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

  李自成进京,几百年来一直是大家关注的话题,很多人都用这个历史事件作为“功亏一篑”的代名词,李自成进京已经无限接近于成功了,但是却在山海关被吴三桂和清军联军击败,而之后李自成却迅速放弃了坚固的北京城,选择撤退,而这又成了数百年来大家一直讨论的话题,很多人都在想:李自成为什么不固守北京?如果固守北京有没有可能击败清军、改写历史?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必须先看看李自成进京的历史背景。崇祯十七年(1644年)正月初一,李自成在西安登基称帝,大年还没过完,李自成便率领十几万大军东征北京。东征北京,李自成是比较有底气的,自己手握大军,而明朝已经成了强弩之末,几十年的内忧外患已经将大明王朝掏空了。但是,整个过程却顺利得让李自成都不敢相信,李自成的大顺军从西安到北京仅仅走了两个月多一点的时间,这期间仅仅在宁武关遭受到了激烈的抵抗,其余地方,包括重镇大同、居庸关等地都不战而降。

  三月十七日,大顺军抵达北京城下,开始将北京城团团围住,十九日凌晨,大顺军就进入了北京城,而崇祯皇帝也被发现自尽于煤山之上。之后,李自成率领大顺军进城,住进了紫禁城,完成了几年前自己想都不敢想的事情。文武百官纷纷投降,希望新政府能够接受他们继续为官。而大顺军对这些明朝官员也是甄别录用,没有被选上的人则遭受了悲惨的待遇——他们被送往军营,严刑拷打,逼迫他们吐出“赃款”,这就是“追赃助饷”,很多原明朝官员的家产都被充公,很多人还因此丢了性命。

  而之后,更大的危机出现了,在北京城破之前,崇祯皇帝命令辽东总兵吴三桂率领五万关辽铁骑入关勤王,但是还没等到吴三桂赶到北京时,李自成就已经攻破了北京城。在崇祯死后,吴三桂审时度势,决定投降李自成,但是没几天后,吴三桂又变卦了,他看到北京城中的追赃助饷,生怕自己的利益得不到保障,便返回山海关,占据了山海关以观后续。

  在与吴三桂多次沟通、并许诺任命其为兵部尚书都无效之后,李自成决定“御驾亲征”山海关,四月十三日,李自成率领十万大军,带着崇祯皇帝的太子、两位皇子和吴三桂的父亲吴襄等人前往山海关。四月二十日大顺军抵达山海关,二十一日开始攻击山海关,二十二日上午吴三桂已经支撑不住,关键时刻,多尔衮率领的清军加入了战场,而这得益于吴三桂的多次邀约,大顺军在相持阶段突然遭受清军生力军的打击,很快败退下来,李自成眼看支撑不住,便下令撤军。

  四月二十七日,李自成率领败退的大顺军抵达北京,并且采取了备战措施,比如拆除城外和护城河边的房屋等,但是,很快李自成便下令从北京撤退,那么为何李自成没有选择固守北京城呢?原因至少有两个。

  首先,北京现存的兵力不足以抵挡清军。李自成在去山海关时,仅仅留下了一万人左右的部队留守北京,而山海关的大顺军又损失大半,而十万清军精锐则在后半段加入战局,几乎没有损失。而当时大顺军的精锐部队除了出征山海关的部队之外,还有两支分别驻守陕西和河南,所以在北京周边已经没有精锐部队可以集结抵抗尾随而来的清军。而一旦选择固守北京,很有可能被清军围困,从而将大顺军的领导集团一网打尽。所以李自成决定“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选择撤离北京。

  其实,李自成选择撤离北京,除了兵力不够之外,还有一层顾虑。因为李自成的大顺军进入北京不久,从三月十九日进京,到从山海关败退回北京,前后也才四十天时间,百姓们对于大顺军还不是很了解,而且大顺政权在北京的追赃助饷运动使得官绅阶层已经颇有怨言,而如今大顺军大败而还,北京内部更加不稳定,所以李自成不敢冒险固守北京。

  所以,山海关战败之后,放弃北京并不是一个错误的决定,因为兵力和内部两方面的原因使得李自成不得不放弃北京,只不过李自成在放弃北京之后又犯了一系列的错误,从而导致自己一败再败。

  

来源:历史资料网

本文地址:https://www.lishiziliao.com/jiemi/1255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