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资料网 > 历史解密

历史解密

“爆竹声中一岁除”,揭秘古人是怎么拜年的呢?

分类:历史解密 2022-09-11

  每年农历的正月初一,就代表着新的一年正式开始。人们会走亲访友,传达新年祝福。那么在古代,人们又是怎样拜年的?下面历史资料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

  相传在岁首拜年,是从汉朝就开始的习俗。当时正值长乐宫竣工,群臣都来向汉高祖刘邦表示祝贺,之后就形成了在岁首拜年的习惯。笔者以离我们近一些的明、清两朝来具体说说。

  明朝的时候,人们对于拜年一事,已经非常重视了。民间的讲究没那么多,不过也有特定的形式。比如他们一早就要起床,由一家之主带领,先拜天地,再拜祖宗,接着就是家里的晚辈,向长辈们拜年。

  家中拜年结束后,人们就要出门去给外面的长辈,或者是上级拜年。当然了,很可能到了对方门口,恰巧对方也外出给别人拜年了,在这种情况下,前来拜年的人,往往就会留下字条,上面写自己的名字,加上几句祝贺语,这就算拜完年了。

  相比之下,宫中的规矩就要复杂多了。在正月初一这一天,官员们都要穿戴整齐,一大早进宫向皇帝拜年,命妇们则要进宫向皇后拜年。众所周知,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后,将儿子们都分封为藩王,让他们驻守全国各地。所以到了正月初一,在外地的亲王们,就要亲自率领王府中的人进京朝贺。亲王无诏不能进京,如果皇帝没有吩咐,他们便会派代表进京朝贺。

  这些人全部向皇帝祝贺完之后,宫中就会举行宴会,其实这时候已经非常累了。不仅如此,宫中的宴会结束后,王公贵族还要轮流摆酒设宴。虽说这样很有节日的气氛,可过一次新年,也着实够累的。就像如今我们过年走亲访友一样,如果让你天天东奔西走参加宴席,也难免会觉得很累,有时反而更想在家待着。

  清朝仿照明制,所以在拜年习俗上,大致与明朝差不多。不过到了清朝后期,主人就都不愿别人来拜年了,在正月初一这一天,他们甚至故意外出,“躲避”这些前来拜年的客人,为何会这样呢?

  这样的情况,发生在鸦片战争之后,而上面说到前来拜年的“外人”,并不是主人的亲戚们,而是指那些洋人,他们可是真正的“外人”。当时清政府签订了《北京条约》,各国因此得以在中国设立领事馆。正所谓“入乡随俗”,所以到了正月初一,他们也效仿中国人,开始给大家拜年。

  据记载,每年正月初一,各领事馆就会派代表,去清朝各官员家中拜年。可基本上都见不到主人,往往只有两三个在家。前面提到过,如果主人不在家,前来拜年的客人,就会留下字条。当时这些四处拜年的洋人,最终都留下几十张字条在主人家。

  那么为何这些清朝官员,都不愿别人来拜年呢?原来,这是因为清朝的官员,全部都恪守“人臣无外交”的原则,所以他们宁愿出门避一避,也不敢接待这些洋人。

  清朝官员老是不肯接待洋人来拜年,这些洋人自然不高兴。于是他们开始与清朝进行一系列的谈判,希望中西方每年都能够相互祝贺新年。在当时的情况下,清朝根本没什么话语权,最终也只能答应洋人的要求。

  从那以后,每年正月初一,各国领事馆的使者前来拜年后,清朝官员都要回访表示友好。而如今,我们也喜欢在新年,去亲朋好友家中祝贺新年。不过现在还是特殊时期,拜年一事,我们还是暂缓比较好。如今科技也很发达,就算不串门,也可以向亲朋好友表达新年祝福。

  

来源:历史资料网

本文地址:https://www.lishiziliao.com/jiemi/1243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