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资料网 > 历史解密

历史解密

创于唐朝的武举制度,都考些什么?

分类:历史解密 2022-09-11

唐代武举分为两种,一种是高宗时期的“制举”,专选军事将领;另一种是武则天时期开始的“贡举”,面向所有人选拔武士。虽然与文举比较,其重要性不及文举,武举出身的地位也不及文举的进士,但是也为习武之人能够入仕提供了一个跳板。那么,唐朝的武举考试,都要比试什么呢?

1、射箭

中国历代都很重视射箭。唐代也不例外。武制举要考“平射”,“筒射”,这两种射箭考试。

射箭考试所用的靶子称为“长垛”,是一面9米直径的巨型布制靶子。靶子有五圈,中间一圈直径1.8米,第二圈直径3.6米,第三圈直径5.4米,第四圈直径7.2米,第五圈直径9米,射距约为157.5米。

平射的要求是箭的弹道平直,抛物线不能太大。

筒射比较特殊。所用的箭不过一尺长,合30厘米。这样的长度是不可能拉满弓的(三桂我身高1.75米,用的箭至少要80厘米)。因此要用到“筒”,即一条纵向从中间劈开的半片竹子,用绳子绑在右手手腕上,作为短箭发射时的轨道。

武制举由于侧重文化考试,对于武艺要求没那么高,因此,平射和筒射只要十箭射中三箭这9米的巨型靶,就算过了。

武贡举平射要考两场,第一场要求连射30箭,每箭都要射中3环以内,第二场则是计分比赛,每人10箭,10箭全中中间的5环就是第一等;8箭中五环,2箭在二环以内即第二等;10箭不出三环即第三等;10箭不出四环即第四等。

平射筒射之后,还有马射,所用的靶子尺寸只有15厘米长,9厘米宽,所用的弓是29.3公斤,还有步射,即在20米距离,对着铠甲放箭。要保证尽快放箭,还要保证射穿铁甲。

2、骑枪

在两道土墙上放四个人偶,每边两个,每个人偶头上都顶着一个长宽7.5厘米的木片,考生需要使用一支长5.4米,直径4.5厘米的超长枪,骑马从两道土墙中间冲过,并打落两边人偶头顶的木片,人偶不能倒。打落3块以上为一等,两块为二等,一块或没有为三等。

3、力量

臂力:用一根长5.1米,直径10.5厘米的粗杆子,举十次,举完以后要能手握离杆底不过一尺的位置把杆子端起来。

负重:身上负重400斤,走20步。

唐朝大力士李元霸

4、外貌及智力

不管是文举还是武举,朝廷对官员的样貌都是比较在意的,而且不仅要看脸,身高也要在1米8以上才能称为上等。而智力的话,主要由主考官问几个问题,如果口齿清晰、思路清楚,即为上等。

唐朝大将郭子仪

武举制度为朝廷招揽人才提供了渠道,尤其是对于民间子弟来说,可以通过武举进入官场,为国效忠。

来源:历史资料网

本文地址:https://www.lishiziliao.com/jiemi/1241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