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资料网 > 历史解密

历史解密

中国的民族大融合,却被西方说成是殖民扩张,看历史再说

分类:历史解密 2022-05-19

中国是一个民族大融合的国家,其中满、蒙、汉、回、藏这五个民族是中华民族最主要的组成部分,这一切主要得益于古代中国朝代的更迭、以及周边疆域的扩张。

但是今天西方学者却质疑中华民族大融合是一个殖民性质的行为,这样的说法真的正确吗?

在清朝之前,华夏的疆域上已经分布了大大小小的民族聚居地。但是这些民族们大多各自为政,例如中原的汉族,北方的内蒙。这时的民族聚居地之间没有形成统一的国家,部落之间时常有摩擦发生。

清军入关之前,努尔哈赤吞并了内蒙古的科尔沁部和察哈尔部,成立了蒙古八旗;十年后,皇太极成立汉八旗。这时候的满清,是一个融合了满族、蒙古族、汉族三大民族的国家。

1644年,清朝的铁骑踏破了山海关的防线。吴三桂为了刘圆圆冲冠一怒,率领清军杀入北京,结束了李自成的统治,大清王朝的统治历史从此展开。

顺治过后,繁盛昌隆的康熙王朝逐渐拉开帷幕。康熙二十二年,清朝的国力蒸蒸日上,王朝更迭带来的创伤也修养得差不多了。

虽然后来又遭逢了三藩割据的战火,但此时二十八岁的康熙年轻有为,很快便收回了被郑氏王朝占领的台湾、澎湖列岛地区。五年后,漠北的准噶尔部率兵南下,想要入侵清朝的领土。没想到准噶尔部的军队一走,其余的漠北蒙古部落因为害怕受到康熙的迁怒,全都归顺了清朝。

失去大后方的准噶尔部很快便败给了清军,康熙收获了内外蒙古以及青海地区这片广袤的土地,西北地区的大门从此向清朝敞开。乾隆二十四年,新疆的轮廓被出征的清军勾勒了出来,将这块当时被称为“回部”的土地归入了大清的版图。

此时的清朝,已经是汉、满、蒙古、回四大民族为主的大国,但是这对于极具野心的帝王来说是远远不够的。在西方还有一个神秘的高原民族——藏族,藏族的达赖班禅更替有着独特的方式。尽管如此,清朝的统治者还是想将这片土地收纳在清朝的疆域里。于是清朝通过对达赖班禅的册封和提供军事援助赶走侵略者等方法,获得了藏族人民的信任。

后来达赖班禅的继承人选择,开始使用明朝制定的“金瓶掣签制度”选出。至此,清王朝领土内的五大少数民族:满族、汉族、回族、藏族、蒙古族已经彻底臣服在清王朝的统治之下。此时的清王朝,已经成为了以五大民族为主的强国。

之来,南疆的苗族也逐渐与“五族”融合在一起。苗族主要分布在西南地区,地方首领由当地德高望重者担任,这就是土司、土官制度。从明朝开始,特别是在清朝建立后,统治者们加快了统一西南地区的步伐。

到乾隆年间,西南苗彝地区建立起了完善的州府制度,地方官员全部由中央任免“改土归流”基本全部完成。至此,清朝成为了实际上以满、汉、回、蒙、藏、苗六大民族为主的大国。

这些原本割据各方的民族部落如今成为州府,归入清朝统治的版图之中。这不仅是对君主权力集中的表现,也是民族大融合过程。清朝的皇帝对于这些不同民族的风俗也很好奇,想要欣赏自己壮阔的锦绣江山。于是,职贡图就这样流行起来了。

在职贡图上,不仅描绘了绮丽山水,还有各种各样的民族风俗,民风民情。清朝的统治者长于深宫之中,只能通过这样的方式了解千里之外的人文风俗。乾隆年间,皇帝让军机处负责职贡图的描绘,军机处又将任务下发至各地方官员。于是每个地方的人文风情都被细细描绘在画纸上,呈入宫中。

统治者对职贡图十分喜爱,乾隆身边的小太监因为献上一部《职方会览》,从而大受褒奖。从此地方官员作图无不效仿这个太监,又因职贡图逐渐打上皇家印记,称为《皇清职贡图》,所以作图者无不尽心尽力,不敢丝毫怠慢。

在这样的背景下,几十年间各种各样描写人文风俗的图数不胜数,特别是以有关云南苗彝的职贡图最为出名,例如《苗蛮图》。这些图画不仅给清朝的统治者带来了内心的愉悦,也成为今天我们研究中华民族大融合的有力证据。因为图画之中不仅反映了当地的人文风俗,还反映了边境少数民族走向外界,成为有户籍的大清百姓的过程。

同时,职贡图也是我国清朝统一疆土非殖民行为的有力佐证。西方历史学家曾提出我国清朝时期,统治者的边疆政策例如收回台湾、新疆等,都是属于殖民活动。他们将清朝的职贡图作为有力佐证,宣扬西南异族从一方割据到成为清王朝的编户齐民,清王朝在这些地区进行殖民统治。这样的西方文献很多,例如濮德培的《中国西进:大清征服中亚》。

但是这样的说法其实是不正确的,因为殖民活动的目的是为本国的商品经济发展提供倾销地和原料生产地。但是中国古代并没有对边疆进行商品倾销,况且古代中国重农抑商,商品经济并不十分发达。所以说,西方学者认为我国清朝的边疆政策是殖民活动的观点是站不住脚的。

文|峰揽山川

来源:历史资料网

本文地址:https://www.lishiziliao.com/jiemi/1211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