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资料网 > 历史解密

历史解密

儒、释、道三教,为什么道教的势力最弱?真相让人痛心!

分类:历史解密 2022-05-19

(指点江山谈“儒释道”第四期)

儒释道这三教中,前两者普遍对于其他教存着排斥态度。儒家学说适应了统治者的需要,牢居封建正统地位,因此比较专行独断,不允许有超越其宗旨的思想苗头的壮大, 特别是宋明以来的理学家们,对于其他两教明里暗里地排挤。释教在教义上明确规定,背离经典行为是不被允许的、不虔诚的,自然也不会将其他两教的学说吸收进自己的思想核心。

道教就不一样了,其自产生开始就具有兼容并包的特点。最初的道经其实是百家学说以及民间学说的杂糅体,思想来源极其丰富。三教定型之后,道教的外在实力最弱,所以必须借助儒释的力量谋求自身的发展,积极收取两教的思想精华以自用。其中,释教学说在在根本上和道教有共通之处,所以被借鉴得最多。魏晋以来的道家经典中,可以看到不少佛教的影子,甚至是特有的术语。

佛教中比较著名的几个大的核心,如因果、空、轮回、禅法等,道教均有抄袭,而且速度很快,几乎是前者一有更新,后者马上跟进。佛教学说与老庄学说巧妙融合之后,道教的思想显得更加完备了。特别是全真教,实现了真正的三教合一。其典籍中有这样一个论述,说现在的父母这么辛苦地为自己的子女打拼,是为了偿还之前做人子女时欠下的债。红尘中的是是非非不过是因果轮回,只有跳出这个樊笼才能领悟到真理,获得自身的解脱,所以出家修行是实现人生价值的最佳途径。这就将子女与父母的之间的关系放到一个欠债与还债的轮回里,是佛教轮回说和儒家孝道的集中体现。

因为道教思想兼收并蓄,但正因为内容驳杂,所以精度并不如其他宗教令人满意。道教将“道”作为修为的最高目标,力求超越生死,这一点和佛教的“真如”有很多的共鸣。但从理论角度来讲,前者显然没有后者完善,偏重感性,不注重阐释上的清晰明确。因此很多人对道经的理解都是似是而非,主观性太强,见解也多种多样,由此催生出许多不同的派别,大大小小加起来也有三百余派。这些教派之间有的彼此攻讦,对整个道教的发展弊大于利。

道教的最高修炼境界是与道合一,与真实不变的道理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契合。对于道的求索要面相整个自然界,以本身为根基,探求万物本元。道教一切外在修炼的目的也就是对自己的内心产生作用,修身即是修心。修身的过程其实并不简单,某些还可能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并不是意志力不坚定之人能消耗得起的,所在在古代的很长一段时间内,道教都是上层阶级的专属宗教。

联系道教的自身特点,纵观现今的宗教现状,我们可以发现,道教的发展前景不容乐观。这其中的原因大致有三:

其一,其他宗教的势头太过强盛。现今国人几乎处于基督教和佛教的包围之中,这二教虽然不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但总能抓住国人的心理,迅速与传统文化相结合,创造出具有中途特色的新式宗教,招揽大批信众。相较于身体力行,人们显然还是更青睐于毫不费力的心灵鸡汤。所以道教的生存空间被其他宗教挤压,失去了原本该有的发展势头;

其二,道教并不致力于传道。相较于其他宗教的普度众生,道教更加关注的是自己的修行本身,以自己的得道来济世救人,所以在传道上并不积极,造成“别人爱信不信关我何事”的表面现象。道士崇尚逍遥的生存方式,爱好清净自在,一身傲骨,无心对外界施加过多的影响,也并不会去招揽信众,所以并不会有太好的民众基础;

其三,道教内部分化严重。道教是一个兼容并包的宗教,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思想上的混乱与无序。道教内部分化出了许多派别,这些派别又分别信奉不同的神仙,拥有对经典的不同解释,如此一来各派各行其是甚至相互攻讦,在整体上对道教的发展造成了很多不良的影响。复杂的神仙体系让人眼花缭乱,教义也没有一个统一的解释,各家的解释都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令人实在不知该如何选择、该信哪一个。况且派别一多难免鱼龙混杂,出现一些害群之马,再被一些组织机构恶意丑化,就变成了小说和影视作品中常常出现的妖道、江湖骗子形象,让人不觉敬而远之,连累道教在民间的声誉。

宗教是一个比“道”还要玄乎的东西,信则有不信则无,每一种宗教的发展都有其规律和道理,都需要天时地利人和的共同作用。希望在不久远的将来,我国的传统宗教能找到适合的发展道路,展示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所在。

文|江山

来源:历史资料网

本文地址:https://www.lishiziliao.com/jiemi/1197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