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资料网 > 历史解密

历史解密

诸葛亮为什么要北伐中原?原因早已写在了《出师表》里

分类:历史解密 2022-05-19

三国时期,在白帝城托孤后,诸葛亮力主北伐中原。对于诸葛亮的这一行为,后人评价褒贬不一。而在阅读了诸葛亮递交给刘禅的《出师表》后,笔者认为答案早已经被诸葛亮写出来了:

“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为什么这么说的,让我们首先将目光转移到白帝城托孤时期。在刘备伐吴失败前,蜀汉集团已经失去了荆州这块根据地,这意味着诸葛亮的“隆中对”已经失去了实现的基础。在刘备去世后,蜀汉最大的危险不是外部敌国,而是内部的不稳定。

在刘备托孤的时候,诸葛亮并不是唯一的顾命大臣,另外一个是李严。在这两个人中,诸葛亮代表着荆州集团的利益,而李严则是益州本土派的代表。刘备托孤于诸葛亮和李严,就是为了平衡蜀国的内部各方势力。

作为益州本土派的李严,不仅想搞内部分裂,还鼓动诸葛亮进爵称王。但是,诸葛亮显然不会上了李严的当,在李严表露出像分裂蜀汉的苗头下,诸葛亮则号召蜀国君臣应当“北伐中原,复兴汉室”,其用意就是则是希望整个蜀国内部团结在一个目标下。也即大家心往一处使,才不容易发生内部分裂。

进一步来说,在刘禅时期的蜀汉帝国内,尽管诸葛亮通过扶持荆州派来打压强大的益州本土派,从而维系蜀国的政治平衡。但是,荆州集团毕竟是外来户,俗话说的话,“强龙不压地头蛇”。随着时间的发展,尤其是赵云等刘备嫡系的老去或逝去,被打压的益州集团很快就会再次崛起,并掌握蜀国的大权。而在诸葛亮死后,掌权的益州本土派面对邓艾大军时,毫不犹豫的选择了投降。

所以,诸葛亮特别强调的“益州疲弊”,表面是将益州的农业生产、人口等实力上的薄弱,在更深的层面上,则强调了益州本土派只希望过安稳的日子。在刘备攻打刘璋的时候,投降的是这些益州本土派,在邓艾打刘禅的时候,投降的依然是这批本土士族。

那么,面对疲弊的益州,诸葛亮该怎么办呢?

答案不言而喻,如同二战时期的德国、日本,在国内矛盾无法调和的情况下,那就通过战争来转移矛盾和国民的注意力。诸葛亮坚持北伐中原,也是希望通过外部战争来化解内部危机。而且,如果北伐失败了,大家一起同仇敌忾,更加仇恨曹魏;如果北伐成功了,那么大家“打土豪、分田地”,何乐而不为呢?

总而言之,诸葛亮坚持北伐,就是希望抵消了益州疲弊的负面影响,借助战争来培养人才和部下,从而在蜀汉国内完成政令和军令的统一,进而实现为蜀汉续命的目的。

文/情怀历史

(漫谈三国:二十一)

:情怀历史 id:qinghuailishi

来源:历史资料网

本文地址:https://www.lishiziliao.com/jiemi/1185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