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资料网 > 历史解密

历史解密

他是明朝的大汉奸,他也是明朝的忠臣!他还是明朝的守墓人!

分类:历史解密 2022-05-19

洪承畴是明末清初历史转折的关键人物,他一生备受争议!有人说他是明末最大的汉奸,卖国求荣,有人说他是顺应时势,弃暗投明,是功臣。人们习惯于用“忠与奸”、“好与坏”的两极化标准来评价历史人物。我们不如从理解+认同的角度重新解读洪承畴!
【图为洪承畴】

1593年洪承畴出生于福建泉州南安英都,勤奋好学,1615年乡试中举人,1627年洪承畴升陕西督道参议。后因镇压农民起义有功官官至陕西布政使参政。1638年满清皇太极又带兵南下,京都告急,明朝不得不从西线把主帅洪承畴调来,但是碍于兵部尚书陈新甲掣肘,不能实现自己的战略方针,加上那时明王朝已经十分腐败,崇祯帝也不能给洪承畴以支持,导致松锦战役失败,他自己也被清军所俘。

洪承畴被俘以后,皇太极念他是个人才,劝他归降,他不但不听还破口大骂,绝食表示自己死不降清,最后皇太极也能没有办法就让智多星范文程前去劝降,范文程见到他也不提招降之事,与他谈古论今,与他说话间见他是一个忠义开明之人。对洪承畴备加关照,恩遇礼厚,皇太极也是对他问寒问暖,以诚相待。此时大明江山已经摇摇欲坠,烽火四起,朝臣结党,政治腐败。最后皇太极诚心打动洪承畴表示归降!

洪承畴降清后,皇太极命隶镶黄旗汉军,1644满清多尔滚率军10万大举南下攻明,十一日至辽河,得知大顺军已攻占北京、明崇祯自缢,多尔衮用洪承畴之谋,“出其不意,从蓟州、密云近京处,疾行而进”,直趋北京,洪承畴让多尔衮承诺:不屠人民,不焚庐舍,不谅财物之意。仍布告各府县,开门归降,官则加升,军民秋毫无犯。若抗拒不服,城下之日,官吏悉诛,百姓仍予安全。有首倡内应者,破格封赏。此要务也。”多尔衮采纳他的建议!【图为皇太极】

清军占领江南后,洪承畴采取以抚为主、以剿为辅的策略,及一系列减轻百姓负担、刺激经济发展的措施,尽量避免过多的武装冲突和流血,为促使国家迅速统一和安定社会秩序起了积极作用。如招抚、 举荐大批明朝降官,请求清政府蠲免钱粮、停征漕运税等,缓和满汉之间的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促进形成安定局面。

洪承畴建议清延采纳许多明朝的典章制度,完善清王朝的国家机器,献计甚多,大多被顺治采纳,加以推行。如恢复明代的内阁票拟制度,以便大学士对用人行政等要务能有所指陈,六科也可以据以摘参,从而达到杜渐防微的目的。还举荐许多明朝官吏,倡兴北方水利,对当时政局的安定,经济文化的发展,都起了重大的积极作用。洪承畴还建议清廷学习汉文,倡导儒学!

洪承畴的晚年很是凄凉,笼罩在屈辱和尴尬之中,没有一个亲友、故旧上门。就是洪承畴的母亲和弟弟都拒绝入住。弟弟痛感国家灭亡、兄长投敌、发誓“头不戴清朝天,脚不踏清朝地”,携母亲避居船上。1665年(康熙四年),洪承畴去世,到了乾隆时期,满族权贵已经完全汉化了,各地汉人的反清情绪渐渐平息,满汉思想文化开始交融。乾隆皇帝以儒家圣贤后裔和华夏共主自居,

结语:小编认为明朝灭亡已成必然,洪承畴顺应历史大势。在促使国家统一、缓和民族矛盾等方面,都是于国家于民族有益的!

本期小编-张小松


来源:历史资料网

本文地址:https://www.lishiziliao.com/jiemi/1172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