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资料网 > 历史解密

历史解密

中国城市那么多,为什么历代都城选来选去就那么几个

分类:历史解密 2022-05-19

文/信南王

中国号称上下五千年,大小朝廷无数个,可是有一个奇怪的现象,就是这些朝代的都城却基本没有大的变化。

春秋战国时期列国纷争,国都分散,咱们就不多说了。只说统一的王朝。秦朝定都咸阳,西汉定都长安,其实与咸阳离得很近。东汉定都洛阳。西晋也是定都洛阳。隋唐都定都长安,隋时洛阳为陪都,唐到武则天当政时定洛阳为都城。元明清都城都在北京。

也就是说,这些统一的王朝,历经一千多年,都城其实就三个城市:咸阳、长安、洛阳。如果把咸阳和长安算一体的话,可以说只有两个城市。

再看大的分裂王朝。三国时魏国在曹操时期在许都,就是今河南许昌。曹丕时代则迁到了洛阳。蜀国都城在成都,这里以后一直是一些偏安小朝廷的建都之地。吴国都城在建业,就是今南京。而南京此后又有很多朝代在此建都,东晋、南北朝时南朝的宋齐梁陈、明初朱元璋都建都于此。包括天平天国、民国都城,也都选在南京。

北宋建都开封,南宋建都杭州,与其对峙的金朝则先后建都燕京和开封。可见,都城选址的重合度依然很高。

综合起来看,中国堪称名都的城市,无非长安、洛阳、北京、南京、开封、杭州等几个有限的城市。而强大王朝的都城就更是仅限于长安、洛阳、北京。

中国实在可算是地大物博,可是在建都问题上,为什么历代统治者的兴趣却那么集中呢?难道这几个城市真是所谓龙兴之地,风水与众不同?

其实,从风水的角度来看,都城的选择确实需要考虑这个因素。就长安而言,它居关中平原,四边是山,有崤函之固,进可攻,退可守,再加上长安附近有泾水、渭水,还要黄河流过。有水流就有农业,有农业就不愁吃粮问题。这是长安被作为都城的重要考虑因素。

那么,为什么历史发展到后来,都城又以北京为主呢?

这是和中国经济发展的重心发生了变化有很大关系,当然,也考虑到中国敌国的地理位置。先秦汉唐时,中国的经济重心还主要在关中、河南一带。那时江南还没有大的发展,人口也稀少,建都自然会优先考虑人口稠密,经济发达的地方,于是长安成为首选。还有,中国早期的敌人大都在西北,如匈奴、突厥等。而到了宋、明时期,则已主要在北方。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主要就是为了防守蒙古,所谓天子守国门。

从经济上分析,在宋以后,中国南方的经济已经后来居上。特别是京杭大运河的开辟,解决了北京的供应问题,除此之外,还可以走海路。中国首都的人口历来都是最高的,很早就突破了百万人口。用水、吃粮都是问题,所以,建都不单要看是否易于防守,还要看后勤供应。所以,这时期,北京就比西安更占优势。

主要都城中,洛阳虽然也是名城,却不如长安、北京,这是因为它是四战之地,易攻难守,所以不是最理想的都城。

我们再来看偏安的几个主要都城。

首先看开封,开封周围全是平原,北方骑兵几天就能攻到,没有关隘防守,所以北宋有了靖康之耻。金军攻破开封,直接把宋徽宗、宋钦宗俘虏走了。北宋时期,西北被西夏占领,北方先后被辽、金占领,北宋先天不足,建都开封其实是无奈之举。而北宋最终也受其害。

再看南京。南京虽然号称有长江天险,但如果不能占据上游,敌军沿江而下,就无险可守。所以,天平天国时,要屡次西征攻打武昌,以确保南京的安全。而民国时期,日军进攻,也使南京很快陷落。所以,南京虽然号称六朝古都,却终究缺乏大格局。

至于杭州,就更偏远,地理环境虽好,却容易让人太安逸,统治者容易堕落,不利于国家的长治久安。

成都地处成都平原,天府之国,是历代偏安者的建都佳地。这里东有蜀道剑阁,西有雪山高原,南北都是山,统治者只需派一支部队堵住要道,外敌就很难攻进来。但同时,因为交通不便,要往外发展也困难。所以诸葛亮六出祁山,费尽了心力,依然无功而返。

中国都城自元时建都大都,也就是北京,此后明清一直沿袭。共和国成立后,也选北京作为都城。为什么大家对北京这么情有独钟呢?

其实有一个很大原因是为了节省民力。王朝初建,往往是在战乱之后,百废待兴,老百姓经过战乱,十不存一,如果这时再大量征召民夫建都城,在那个没有现代化机械的时代,不知要费多少人力物力,而最后的结果,可能会像秦朝一样,官逼民反。所以,不少王朝的开创者出于尽快恢复生产的考虑,一般也不会轻易另辟新址建新都。

这也就是我们国家几千年历史,而名都只有那么几个的原因。

【听信南王讲史,请关注“一路读行”,id:yiluduxing8】

来源:历史资料网

本文地址:https://www.lishiziliao.com/jiemi/1162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