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资料网 > 历史解密

历史解密

民国三大空难,徐志摩排第三,戴笠排第二

分类:历史解密 2022-05-19

飞机从它诞生的那一刻起,就跟空难结下了不解之缘。因飞机的特殊性,空难显得尤其引人注目,每一次都能引起全世界的关注。

在民国时期,飞机的安全性能比现在更差,所以空难事件也更多,其中影响深远的有三次。

第三:徐志摩遇难

1931年11月19日,在南京的徐志摩为了出席林徽音在北京关于《中国建筑艺术》的演讲,乘坐“济南号”飞机,从南京起飞,赶往北京。

这次飞行原本并不困难,天气良好,两位飞机师也是很有经验的飞行员,因飞机属于邮政系统,乘客也只有徐志摩一个人,可以说,这次飞行是非常安全的。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当飞机到济南上空时,突遇漫天大雾,飞机师视线受阻,只得降低高度,却不料,底下正好是一座山峰,飞机轰的一声撞毁。

当地人赶到时,飞机上的三个人都已丧命,徐志摩的脑袋上更是撞开了一个大洞,让人不忍卒睹。

徐志摩的这次空难之所以能排进前三,自然是因为他的诗。

在近代历史上,新诗横空出世,各大名家均有涉猎,但成就最高、名气最大、影响最深远的,无疑要数徐志摩为第一。甚至提起近代诗人,我们的脑海里出现的只有一个徐志摩,直到今天,也没有一个诗人能跟他相提并论。因此有人评价说:徐志摩的去世,让中国的新诗失去了光彩,到现在还没有缓过来。

在徐志摩的追悼会上,名流毕集,共同哀悼这位不世出的大诗人。在众多的挽联中,北大校长蔡元培撰写的挽联极为醒目:“谈话是诗,举动是诗,毕生行径都是诗,诗的意味渗透了,随遇自有乐土;乘船可死,驱车可死,斗室生卧也可死,死于飞机偶然者,不必视为畏途。”

胡适也评价道:“朋友之中,如志摩天才之高,性情之厚,真无第二人!”

鉴于徐志摩在诗歌上的巨大成就,2008年7月2日,在徐志摩创作《再别康桥》80周年时,剑桥大学国王学院在剑河畔,专门立下了一块诗碑,上面用中文刻着两句诗:“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在世界顶级大学中,这是唯一一个用中文写就的纪念中国人的例子。

第二:戴笠遇难

1946年3月17日,戴笠带着几个手下,乘专机从青岛飞往南京。

跟徐志摩那次飞行一样,这次飞行本来也是非常安全,戴笠以军统局长的身份,不论专机还是飞行员,都是最好的,而且当天的天气也不算差,此次飞行,按理说不会出问题。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当飞机快到南京上空时,突然雷电交加,大雨滂沱,飞行员慎之又慎,结果还是不幸撞上了南京西郊的岱山,飞机上所有人员无一幸存。

据第一批赶到现场的军统人员回忆,戴笠“脑壳破裂,一手亦毁”,焦炭中还发现了戴笠镶的金牙。

关于戴笠的这次空难,历来众说纷纭,有说是蒋介石因他野心太大而下令暗杀的,有说是宋美龄因他计划暗杀二姐宋庆龄而先下手的,还有说是军统北平站站长马汉三派人使的手脚,甚至还有人推断说是美国中央情报局干的。总之,戴笠的死,直到现在还是一个谜。

当然,老百姓还有一种“天意”说,即“戴机撞戴山,雨农死雨中”(注:岱山又称戴山,戴笠字雨农)。

不管怎么说,戴笠的死,都足以影响当时的国家大势,因为他和他领导的军统局,实在是作用太大了。以至于周恩来在闻讯后,欣喜地说:“戴笠之死,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可以提前十年成功!”

而蒋介石在戴笠遇难4周年纪念大会上,更是沉痛地说:“戴雨农不死,我们不会来台湾。”

1946年3月26日,蒋介石特地穿上特级上将服,亲自为戴笠主持追悼大会,同来吊唁的,还有陈立夫、宋子文、陈诚、何应钦、白崇禧等数百名军政大员,极尽哀荣。

第一:叶挺、博古、王若飞、邓发四位元勋同机遇难

1946年4月8日,叶挺乘坐飞机从重庆飞往延安,不幸在山西黑茶山附近坠机遇难。

因叶挺巨大的影响力,这次事故广为流传,甚至登上了小学课本,中国人没有不知道的。但是,这次空难之所以排在戴笠之前,并不只是因为叶挺一个人,而是在同一架飞机上,还有三位地位不在他之下的大人物:中共历史上最年轻的总书记博古、中共中央委员王若飞、中共中央职工委员会书记邓发。

一次空难,让中共损失了四位元勋,可谓损失极其惨重。关于这次空难,本人专门写过一篇文章,在这就不重复了,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看看(跟叶挺同机遇难的,还有哪三位元勋?周恩来险些同行)。

来源:历史资料网

本文地址:https://www.lishiziliao.com/jiemi/1145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