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资料网 > 历史解密

历史解密

盗墓贼进入乾隆墓最后一道门时,有个匪夷所思的东西顶住

分类:历史解密 2022-05-19

文/刀背藏身

裕陵是乾隆皇帝的墓。乾隆八年(1743)开始修建,乾隆十七年(1752)完工,各项建筑费用总计约179万两白银。可惜裕陵在1928年被孙殿英盗掘。1975年,裕陵地宫正式开启,而这座墓穴至今仍有许多谜团未解,疑云笼罩。

陵中最具特色的地方是宝顶下的地宫。地宫总长54米,面积达370多平方米,内部遍布各式精美石刻,堪称一座地下石刻艺术宝库。匠人仅完成这些雕刻就用了3年多时间,耗尽无数匠人心血,共花费白银约124万两。

遵从清代制度,地宫共分为九券四门,四道宫门都是用整块石料雕成的仿木构门楼结构,上有脊吻、走兽。瓦脊上还雕刻着佛像、执壶、孔雀钢、海螺、法杵等佛教吉祥物。两旁的门垛上刻有梵文咒语,门垛下部雕饰成须弥座样式。四道门的八个门扇上分别雕刻一尊菩萨立像,合称“八大菩萨”。

1、地宫偏移之谜

裕陵地宫前后有九道券,最后是金券,乾隆帝的棺椁就位于金券正中,方向与金券一致。前八券连成一条直线,与陵园的中轴线也称“风水线”严格吻合,但唯独最后一座券也是最重要的金券产生了偏离,与风水线出现了一个大约15度夹角。如果我们站在第一道石门门口向里看,会发现乾隆棺椁是歪斜的,与前八券的方向明显不一致。这表明金券的方向与前八券方向也是不一致的,经实地测量,它们之间形成了10度的夹角。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布局呢?有人说前八券是按照风水线排列,而第九券的方向应该与子午线吻合,但是经过精确侧量,金券的朝向与子午线的方向并不相同。这个说法不成立。

还有人认为这只是工程偏差所致。这事儿基本不可能,清代的建筑技术已经在古代达到顶峰,更何况是为皇帝修的陵墓,断然不敢出现这么大的偏差。真实的原因悬而未决,成为裕陵一大谜团。

2、不腐女尸之谜

东陵盗案发生后的一九二八年八月,溥仪派载泽、耆龄等人进行善后处理。他们在清理裕陵地宫时,发现了一具完整的女尸。参与清理重殓的清室遗臣在东陵期间所做的日记中,都曾提到此事。据这些爱新觉罗家的子孙判断,具女尸应该是嘉庆皇帝醮生母孝仪皇后,卒年四十九岁。裕陵地宫中的六位墓主人,有比她先死先入葬的,也有比她晚死晚人葬的;有比她年龄小的,也有比她岁数大的。孝仪皇后死于乾隆四十年(1775),直到乾隆帝死后才将地宫封掩,当时距她被葬入裕陵已经过去了153年。为什么其他五人都成了一堆乱骨,唯独她却尸体完整,没有腐烂,面目如生,至今无法解释。

3、地宫渗水之谜

修建地宫通常用面临一个积水的问题。裕陵建成于乾隆十七年(1752年),建成当年地宫里就出现了渗水。乾隆皇帝曾命大臣三和等加紧维修整治。费了很大劲儿才解决问题。嘉庆四年(1799年)九月,乾隆皇帝正式入葬。前后四十七年的时间里,地宫里始终没有再出现渗水情况,说明乾隆十七年那次对地宫的整治是十分成功的。可是,在一九二八年重殓裕陵遗骨时,据记载,地宫里竟有两米多深的积水。不仅如此,从一九七八年裕陵地宫开放,每到盛夏阴雨连绵的季节更是必须天天抽水,否则渗水就会涌冒上升。裕陵地宫为什么会出现积水,乾隆十七年是如何解决地宫渗水问题的?这些都未找到答案。

4、棺椁漂起之谜

金券是地宫中的主墓室,乾隆皇帝与2位皇后、3位皇贵妃的棺椁就放置在金券内的棺床上。文献记载,他们的棺椁中塞满了无数金玉珠宝,尸体也穿着镶嵌珠玉的锦衣绣袍。

金券中最令人不解的是,当盗孙殿英一伙进入金券时,竟发现乾隆帝的棺椁不在棺床上,而是顶住了第四道石门。

这怎么可能呢?

裕陵地宫里的每具棺椁的四角,各有一块重达数百斤的龙山石。将棺椁牢牢地固定在棺床上。龙山石下部伸出的四棱形榫,根部细,头部粗。榫插入石制棺床上的长方形眼中,向旁边相通的方眼一推,由于这个方眼口小下大,龙山石便被牢牢地固定在棺床上。龙山石上面凿有纵向和横向的通槽,椁的竖向边棱被卡在龙山石的纵向槽内。椁底部伸出的横向边棱被龙山石横向的槽卡压,这样棺椁既不能升起,又不能前后、左右移动。

这显然是有什么力量移动了帝王的棺椁。

即使被盗匪洗劫一空,裕陵仍然有自己神秘的地方存在,有兴趣不妨去参观一下。

--------------------------------

想知道学院派怎么讲历史,请加“明清史研究资讯”(id mingqinghistory),勾搭。

来源:历史资料网

本文地址:https://www.lishiziliao.com/jiemi/1140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