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资料网 > 历史解密

历史解密

为什么清军使用洋枪总是不如弓箭?

分类:历史解密 2022-05-19

文/红枫未名(明清史研究团队原创作者)

1917年7月,在北京爆发了一次战斗。交战双方是军阀张勋和段祺瑞的部下,英国记者莫里逊目睹了这场战斗。他看到数以百计的官兵冲着张勋公馆的方向开枪。枪炮声持续了半天之久,莫里逊估计起码耗费了超过十万发子弹。结果,战斗结束等他出来查看的时候,惊讶地发现张勋公馆的墙壁上没有一个枪孔!讨逆军的枪法准确度由此可见一斑。莫里逊就很不客气地建议中国官兵以后不要用西式武器作战了,而应该改用长矛和弓箭,这样一来可以为国家节约巨额的军火费用,二来也可以切切实实地对敌人造成伤害。

我们今天的人或许很难理解,但事实上英国记者看到的情况,在晚清到民国一直多被在华外国人提起。那个时代的外国人,发现无论是甲午战争,或者是民国的军阀混战,甚至到抗日战争,中国的大部分军队里,士兵射击时都不会去瞄准。

不信?看看甲午战争,我们历史教科书一般提的是北洋水师和联合舰队的黄海海战,对于陆战一般一笔带过,就是因为北洋水师好歹是结结实实打过才输,好歹也有一两个亮点,可陆战就完全是惨不忍睹了。

1894年甲午战争日军动用兵力投入战场仅仅7.4万,清军军力投入战场有670营,按每营理论编制有30万人以上,扣除空额后数量也是日本的三倍,而且还是防守战,可却一路从朝鲜到东北,到山东登陆,清军陆军居然一场胜仗都没打过。

为什么?

有个简单的解答。当时有不少随军外国记者,他们一致的评价是:“清军除聂士成等部外皆缺乏训练 他们的枪炮很少瞄准,只要发出声音来,便满意了。”

等到仗打完后的几年,1898年英国海军少将贝司福访问中国的几只新式部队,他的看法是,“按照西方标准,多数部队缺乏纪律和训练,甚至装备较好的部队也因训练不足而失去价值,除袁世凯的士兵以外,军队极少甚至不作射击训练。”

除了袁世凯的北洋六镇外,其他军队没有射击训练!

为什么?

第一个原因:大清和北洋政府,国民政府负担不起全国军队进行实弹训练的经费。仅仅才训练了袁世凯的新军6个(镇)师,每年的军费都需要900万两白银!清政府为了进行军事现代化,抽干了几乎所有能搜集到的税收。计划按照袁世凯的北洋六镇(师)建立三十六个镇(师)的国防力量,但这个计划完成不到一半,清朝就崩溃了。

第二个原因则是 低下的国民素质 让文盲士兵很难快速学会使用枪械

不少朋友就奇怪了,“瞄准射击”是那么难的事情吗?就算今天的普通人,拿上枪也知道瞄准吧?电视剧里不是随便几个明星拿起枪来就能打中日本兵么?

请看 美国枪械博客《火器博客》上一位来自非洲的编辑撰文(2014年8月25日发表)《非洲的枪械、无知和迷信》,讲述了他故乡(某西非国家)关于枪械的真实故事

在非洲的大部分地方,以及世界上其他一些地区,关于火器的迷信和神秘学的解释要比科学常识更加流行。在这里大多数人,甚至其中一些受过教育的人,仍然相信火器之所以能够杀人是因为某些“白人的黑魔法”,某种高度发达的巫术,或者枪是以某种形式喷出毒气来杀死受害者,或者认为枪口的火焰和热量才是杀死目标的真实原因。

我们今天普通人从电视,游戏和日常生活里,接触过很多机械和枪支的知识,可100年前的大多数文盲士兵却没有这个条件,无论是国军,北洋军,还是八路,都发现培训这些士兵分清楚左右都需要很长世间。2014年的非洲尚且如此,对于1900年的中国的文盲士兵,你还能指望什么?

来源:历史资料网

本文地址:https://www.lishiziliao.com/jiemi/113717.html